陈红;刘华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非常严重的院内感染,严重情况下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同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因而为了保证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对术后颅内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要想尽可能的避免颅内感染的发生,需要加深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危险因素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影响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因而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总结出颅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后的颅内感染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这在临床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关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是非常多的,而随着医学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数据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不同国家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也具有差异性,定期的采集相关的研究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针对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作者:黄蕃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奥美拉唑、奥曲肽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年内接诊的75例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患者治疗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7例患者接受单纯的奥曲肽治疗、B组38例患者接受奥美拉唑、奥曲肽的联合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68%(<0.05);B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低于A组患者(<0.05),48h再出血率比对,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0.05)。结论临床应用奥美拉唑、奥曲肽对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是十分理想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根据病理教学的教改和实践经验,将自我效能感理论运用于病理教学,充分调动个体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杨志鸿;邹英鹰;欧霞;王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检测Pre-S1抗原,并与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HBV-DNA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267例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血清和2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抗原,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HBsAg、HBeAg、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检出率为76.8%,Pre-S1抗原检出率为70.8%。结论相当数量的乙肝大三阳患者存在病毒复制,HBV-DNA与Pre-S1抗原相关性较好,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基础上对HBV-DNA数量进行动态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作者:董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急性左心衰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早的发现与救治,及早终止妊娠是降低孕产妇死亡,提高围生医学水平的关键。我院于2014年8月27日收治了1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经抢救成功后转心内科治疗,于2014年9月7日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糖尿病(diabotes mel itus,DM)是一组以长期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引起血糖增高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慢性高血糖将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1]。DM已成为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Wysowsky报道,2000年全球有1.5亿DM患者,其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25年后将翻一番。其增长率为45%,其中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其增长率为57%。中国每年新增加的DM患者约为12万,每天约有3000例初发的DM患者。DM患者就职于各行各业,其心理、生活等生存质量值得广大学者关注。DM目前虽然还不能根治,但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常用于临床的DM治疗药物大致可分为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作者:王穗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顺义妇幼保健:ABO溶血病患儿临床资料,纳入血清学检查结果、黄疸出现时间、胆红素水平、光疗时间、药物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10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35.0%,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91.6%。开始光疗时血清胆红素(274.1±70.2)μmol/儿,平均光疗疗程(56.6±14.1)h,86例应用丙种球蛋白,23例应用白蛋白联合丙种球蛋白。156例患儿治愈,3例重症转上级医院,2例自动出院,无发生核黄疸或死亡的病例。结论新生儿ABO多数为轻症,通过早期光疗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好,可以防止换血及核黄疸的发生。
作者:尉进茜;伊慧珍;张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腰丛-髂腹股沟-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激光腔内闭合手术麻醉效果、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选择60例临床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激光腔内闭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腰丛-髂腹股沟-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N组,n=30)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E组,n=30)两组,分别施行腰丛-髂腹股沟-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N组腰丛-髂腹股沟-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腰丛给予0.2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合剂30ML,髂腹股沟神经给予0.2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合剂5ml,坐骨神经给予0.2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合剂15ML;E组则选择L2-3或L3-4间隙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给予0.5%布比卡因8~12mg。记录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前、麻醉后15,30,60,90 min平均动脉压(MNP)和心率(HR),升压药的用量及术后情况比较。结果与麻醉前比较,E组患者在麻醉后15 min,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N组(<0.05),用麻黄碱的患者E组(17例)显著多于N组(2例)(<0.05), E组尿储留、头痛、恶心呕吐显著高于N组(<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腰丛-髂腹股沟-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激光腔内闭合手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作者:王利刚;王强;仇秋苹;陈英;罗树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医疗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力不从心,国家制定了一项医师多点执业的措施,这样的医改措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医师多点执业有利也有弊,优点主要表现在平衡了中国医疗资源,大大提高了人们看病的效率;弊端主要表现在降低了医疗中的安全性。本文主要阐述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利弊和建议。
作者:吴敏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8例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根据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综合评定疗效,优39例,良8例,差1例。结论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中注意合理的制动、牵引、皮肤保护和功能锻炼,能使踝关节功能得到大限度地恢复,提高了手术疗效。
作者:潘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子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子宫颈处于暴露部位,用肉眼可以观察到,便于取材,因此,早期检查和诊断可使子宫颈疾病得到早期治疗。现代的宫颈癌筛查则是以早期检出高级别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并进行阻断性治疗为目标。诊断方法有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学检查。本文就近年来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梁英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应用利福平(R)、异烟肼(H)、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30例联合应用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30例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以18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完成疗程的观察组29例,1例因经济原因退出,对照组30例。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93.1%,病灶吸收率为86.2%,空洞闭合率为69.0%;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76.7%,病灶吸收率为73.4%,空洞闭合率为30.0%;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痰菌阴转率和空洞闭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左氧氟沙星相比,莫西沙星联合传统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亮;褚宏勋;粟仲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四肢大血管损伤多发生在骨折与关节脱位,我院收治11例四肢大血管损伤,大部分为刀刺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例中均为男性,年龄19~49岁;损伤原因:刀刺伤7例、铁板切割伤1例、骨折损伤2例、机器绞伤1例;受伤后入院时间30min~2h;入院至手术时间20min~1.5h;损伤种类:股静脉不全断裂1例、腘动静脉断裂1例、股深静脉不全断裂1例、股动静脉断裂1例、锁骨下动脉损伤1例、胫前(后)动脉断裂各1例、股动脉断裂1例、旋肱后动脉断裂1例、腋动静脉断裂1例、肱动脉损伤1例。术中输血800~3500ml。手术方式:动静脉修补4例、自体血管移植2例、直接吻合2例、动脉结扎3例;术后治疗与复查:术后应常规抗炎、抗凝、血管解痉、室内保温。彩超与MRA证实血流再通。治疗结果:10例痊愈,1例死亡。
作者:罗国安;程兴杰;戴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1]。我国对于COPD的研究始于年代初,一些有识之士又在呼吁应当加强对COPD的研究[2]。COPD的治疗有2大目标,一是减少症状,包括缓解症状,提高活动耐受性,改善健康状况;二是降低风险,包括预防疾病进展,预防和治疗COPD急性加重,以及减少死亡率[3]。
作者:孙国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60例,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并发症护理等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体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压以及与健康相关的行为等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发现干预组患者在体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压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组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龙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高血压、糖尿病均是我国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同源性疾病它们并发时,即称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危险系数也随之成倍增加,常可发生血管、肾脏、心、脑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对高血压诱发糖尿病的机制虽未有定论,但与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降压药物应用不当、血压控制不当、基因连锁等有关已有共识。若高血压患者存在年龄>40岁、肥胖、吸烟、绝经后女性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必须同时测量血压及空腹血糖;对于可疑患者,还应进一步行餐后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糖代谢异常。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且应以纠正原发病为主,故应从控制血压抓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为目前常用的降压类药物;对于合并早期糖尿病,且无风险事件者,可考虑先口服降糖药,如双胍类、格列酮类等,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郑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从业人员体检人群中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及逐年变化趋势。方法对近十年来27.388万体检者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年肺结核检出率达21.5/万,次年下降到5.52/万,两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肺结核平均检出率8.95/万。肺结核患者主要集中在20~34岁年龄段(61.2%),其次为35~59岁年龄段(35.9%),20岁以下以及60岁以上患者比例较低。结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体检人群中X线透视肺结核检出率较高,X线检查要尽可能早期发现,减少漏诊。
作者:赖贤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可造成血管损伤,而血管早的病理改变之一是血管重构,本文就高血压性血管重构的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论高血压与血管重构密切相关,积极治疗可延缓血管重构进展甚至逆转重构。
作者:绍勋;尹雪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主要探究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0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在干预前以及干预后的各项资料进行收集,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结果经过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评价和生活质量的评价,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要比对照组患者的高,<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雪玲;陈帆;陈川;王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药学专业(临床药学方向)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其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因为本科毕业论文时间短,所以毕业论文的选题环节尤其重要。本文从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师生遇到的问题出发,结合阐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一些体会。在今后选题工作中要继续推进和改善网络双向选题系统;要继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并且逐渐扩大全程式培养学生试点,尽早选题、尽在开展科研活动,从而不断推动论文质量的提高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作者:姜文国;张树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