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糖尿病诊治进展

郑丽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诊断及治疗
摘要:高血压、糖尿病均是我国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同源性疾病它们并发时,即称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危险系数也随之成倍增加,常可发生血管、肾脏、心、脑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对高血压诱发糖尿病的机制虽未有定论,但与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降压药物应用不当、血压控制不当、基因连锁等有关已有共识。若高血压患者存在年龄>40岁、肥胖、吸烟、绝经后女性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必须同时测量血压及空腹血糖;对于可疑患者,还应进一步行餐后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糖代谢异常。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且应以纠正原发病为主,故应从控制血压抓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为目前常用的降压类药物;对于合并早期糖尿病,且无风险事件者,可考虑先口服降糖药,如双胍类、格列酮类等,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抗抑郁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人们的精神状况备受打击,抑郁症正在呈现递增的趋势。本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临床抗抑郁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对抗抑郁类药物的研究新进展作综述。

    作者:汪琼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一体化数据交换平台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体会

    关于医院流程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目前,很多医院的挽留结构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的需求,一体化数据交换平台逐渐发展成为医疗服务业务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丰富完善了数据共享与交换解决方案。

    作者:刘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DR双能量减影对胸部骨折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DR双能量减影对胸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24例行胸部DR检查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DR平片和DR减影片诊断胸部骨折的真实性、可靠性。结果124例患者中的94例患者共确诊骨折116处,DR减影诊断的灵敏性(94.8%)和特异性(96.7%)均明显高于DR平片(72.4%,63.3%),误诊和漏诊率较低。DR减影图像的正确诊断指数91.5%,符合率85.2%,Kappa系数0.868,都明显高于DR平片。结论 DR双能量减影图像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都较好,能有效分离骨组织和软组织,对胸部骨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都很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增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脏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初步探讨

    心脏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以临床为重点,基础、临床、科研、医德、人文等全方位的培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从培养目标、人生观建立、基础知识、临床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医德医风、医患沟通等多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几年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

    作者:李继勇;张健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161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顺义妇幼保健:ABO溶血病患儿临床资料,纳入血清学检查结果、黄疸出现时间、胆红素水平、光疗时间、药物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10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35.0%,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91.6%。开始光疗时血清胆红素(274.1±70.2)μmol/儿,平均光疗疗程(56.6±14.1)h,86例应用丙种球蛋白,23例应用白蛋白联合丙种球蛋白。156例患儿治愈,3例重症转上级医院,2例自动出院,无发生核黄疸或死亡的病例。结论新生儿ABO多数为轻症,通过早期光疗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好,可以防止换血及核黄疸的发生。

    作者:尉进茜;伊慧珍;张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主要探究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0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在干预前以及干预后的各项资料进行收集,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结果经过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评价和生活质量的评价,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要比对照组患者的高,<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雪玲;陈帆;陈川;王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2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满意度、睡眠质量、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结果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满意度、睡眠质量、SAS和SDS评分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0.05,<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可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刘静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莫西沙星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应用利福平(R)、异烟肼(H)、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30例联合应用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30例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以18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完成疗程的观察组29例,1例因经济原因退出,对照组30例。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93.1%,病灶吸收率为86.2%,空洞闭合率为69.0%;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76.7%,病灶吸收率为73.4%,空洞闭合率为30.0%;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痰菌阴转率和空洞闭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左氧氟沙星相比,莫西沙星联合传统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亮;褚宏勋;粟仲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四肢大血管损伤11例报告

    四肢大血管损伤多发生在骨折与关节脱位,我院收治11例四肢大血管损伤,大部分为刀刺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例中均为男性,年龄19~49岁;损伤原因:刀刺伤7例、铁板切割伤1例、骨折损伤2例、机器绞伤1例;受伤后入院时间30min~2h;入院至手术时间20min~1.5h;损伤种类:股静脉不全断裂1例、腘动静脉断裂1例、股深静脉不全断裂1例、股动静脉断裂1例、锁骨下动脉损伤1例、胫前(后)动脉断裂各1例、股动脉断裂1例、旋肱后动脉断裂1例、腋动静脉断裂1例、肱动脉损伤1例。术中输血800~3500ml。手术方式:动静脉修补4例、自体血管移植2例、直接吻合2例、动脉结扎3例;术后治疗与复查:术后应常规抗炎、抗凝、血管解痉、室内保温。彩超与MRA证实血流再通。治疗结果:10例痊愈,1例死亡。

    作者:罗国安;程兴杰;戴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影响胃肠道愈合因素的研究

    吻合口瘘是胃肠道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胃肠道的愈合是预防胃肠道术后吻合口瘘的核心。局部和全身等因素影响胃肠道愈合的过程。本文对胃肠道愈合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愈合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等进行综述。

    作者:丁朝辉;赵春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清胱抑素C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4年09月我院收治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检测结果,并与同期5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与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与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影响,总结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的指导方法。方法通过对老年患者展开心理状态的调查,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进行准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使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锦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7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探究与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资料,总结其发生原因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结果该组中共发生70例护理不良时间,原因如下:41例用药错误,占58.57%,12例标本采集,占17.14%,7例检查延误,占10.00%,3例跌倒,占4.29%,3例烫伤,占4.29%,3例误吸,占4.29%,2例坠床,占2.86%,2例药物不良反应,占2.86%。结论为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护理人员可通过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强化查对核实湿度,从而建立并完全护理服务模式,达到完善人力资源的目的。

    作者:尹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2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临床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录并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纳入研究,随机等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增加综合性护理,研究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干预,观察组的膀胱痉挛、血尿与尿液反流发生频率各为7.1%、7.1%和0%,要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42.9%、28.6%和21.4%,有统计学意义(<0.05);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痉挛持续时间与引流液转清时间更短(<0.05)。结论对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膀胱痉挛,避免不良症状发生,适合临床普及。

    作者:周正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90例护理干预实施对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的效果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为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与护理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0.05;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给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子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子宫颈处于暴露部位,用肉眼可以观察到,便于取材,因此,早期检查和诊断可使子宫颈疾病得到早期治疗。现代的宫颈癌筛查则是以早期检出高级别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并进行阻断性治疗为目标。诊断方法有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学检查。本文就近年来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梁英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代币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的塑造作用

    目的探讨代币强化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模式的纠正和塑造作用。方法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系统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6个月的代币治疗,对患者的正性行为进行强化治疗,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SIE和IPRO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0.05),与治疗后(<0.0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正性行为出现的频率和稳固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代币强化行为治疗有利于塑造患者的正性行为,对恢复期患者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梁咏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的手术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肾钬激光碎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98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手术后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准备及护理配合。结果98例手术患者12例中转切开取石,18例行二次碎石,其中68例顺利完成。结论专业的护理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红;刘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n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在脑的特定部位给予磁波刺激的新技术。由Barker等在1985年首先创立,此后以欧美为中心迅速开发并临床广泛使用。该技术可以非侵入的,GA能中间神经元介导的皮质兴奋性,为精神疾病提供潜在的神经电生理生物标记。目前,经颅磁技术已经被应用于评估多种精神疾病的大脑皮质兴奋性,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强迫症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1]。

    作者:张景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与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人性化护理组,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总满意度95.00%,常规护理组总满意度81.67%,人性化护理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同时可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作为一种理想护理方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

    作者:尹秀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