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伐他汀的药理及临床应用分析

刘俊霞;张英;梁国瑞

关键词:普伐他汀,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普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计算机将其随机性分成三组,均使用普伐他汀进行治疗,研究A组(20 mg/d);研究B组(40 mg/d);研究C组(80 mg/d),每组各有40例患者.结果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LDL-C、TC水平均显著减少,但是研究C组与其他两组相比,降低程度更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TG的减少程度不明显(P>0 05).治疗12w以后,三组患者的HDL-C水平增高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伐他汀作为一种良好的胆固醇抑制剂,疗效与应用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式对患者穿刺口的影响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手背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的按压方式对患者穿刺口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和B组分别在常规拔针后采取平行按压法按压3min和5min;C组和D组分别在常规拔针后采取垂直按压法按压3min和5min,比较各组患者皮下淤血、按压后穿刺口出血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接受率.结果 在穿刺口出血发生率方面,四组患者在穿刺口出血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皮下淤血发生率方面,A组和B组低,D组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患者接受程度方面,A组患者的接受程度高,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结论 静脉输液平行按压法能减少皮下瘀血,效果明显优于垂直按压法,对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常规按压3min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

    作者:邓丽群;陈文利;牟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86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的护理

    目的 探究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98例,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进行碎石处理,在术前、术后给予必要的宣教和护理,出院时给予相应的指导.结果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技术先进,碎石时间短,效果好,我院实施的术前、术后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得当.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是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理想方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防止结石复发.

    作者:陶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我县农村流动人口防艾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艾滋病近年疫情数据表明,性接触传播已成为第一传播途径,疫情已呈现由城市向农村扩散,由重点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特别是农村外出人员艾滋病感染人数显著上升.本文主要阐述我县目前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策.

    作者:秦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讨论

    深静脉置管术是一种较安全且可靠的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老年人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危重病例多,常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静脉通路,而老年人往往周围静脉条件差,故深静脉置管术尤其适合在老年患者中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各有优缺点,后者更加安全[1].

    作者:周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车祸致头部外伤患者的生命监护及初级处理措施对脑外伤患者的康复干预

    目的 对车祸致头部外伤患者的生命监护及初级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和研究.方法 对我院院前急救站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现场救活转运因车祸致头部外伤的患者60例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并分析我院对头部外伤患者的生命监护以及实施的初级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车祸致头部外伤患者的生命监护和初级护理干预后,痊愈35例,好转17例,总体的生存率为86.67%.结论 对患者实施初级护理措施,进行生命监护可有效地提高车祸致头部外伤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邵光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总结和探讨远处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诊断方法.方法 对2例远处转移性的恶性黑色素瘤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主要追问其原发病灶及病史,观察组织形态学及结合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确诊为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例1女性,年龄39岁,右大腿根部包块6个月,包块约核桃大,压痛,追问病史,4年前右小腿黑痣溃烂,流黑色血水,切除病检,病理诊断曾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此次结合病史诊断为右大腿根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例2女性,年龄50岁,患者腹痛伴恶心、呕吐急诊入院,剖腹探查,见子宫底部浆膜面暗红色结节,大小约5cm×4cm×4cm,大网膜、腹膜、肠系膜可见散在暗红病灶,行手术切除送病检,HE染色诊断为恶性肿瘤.追问病史,患者于7年前,4年前曾 2次行右手拇指根部同一部位黑色肿物切除术,第1次未做病理检查,第2次病检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此次结合免疫组化及临床病史诊断: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结论 病史不明或无原发病灶的病例诊断较困难,特别是无色素型.黑色素瘤抗体HMB45和S-100蛋白等标志物有助于诊断.

    作者:赵建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研究现状

    目的 对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后不同类型内漏的诊断以及治疗作一综述.研究现状 内漏是EVAR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二次干预常见的指征,并且是EVAR术后瘤体破裂的常见原因.影像学是诊断内漏的重要方法.Ⅰ型和Ⅲ型内漏为预防腹主动脉瘤破裂需要进行紧急干预.对于其他类型的内漏,如果随访期间瘤体持续增大也同样需要及时进行二次干预.大多数的内漏可以通过腔内修复进行治疗.如果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很高且无合适的腔内治疗方法可选择或者腔内治疗已经失败可以考虑行开放手术治疗.总结 本综述对EVAR术后不同类型内漏的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持续内漏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预防动脉瘤破裂,所以EVAR后需要长期随访进行内漏的诊断和治疗.大部分的内漏可以通过腔内技术治疗,但少数内漏需要开放手术治疗.

    作者:钟林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术后硬膜外镇痛五组药剂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术后硬膜外镇痛五组药剂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五组患者均利用一次性100ml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实施术后硬膜外镇痛,药物均由左布比卡因配伍舒芬太尼,其中左布比卡因(0.125%)剂量不变,各组舒芬太尼剂量逐渐增加.结果 五组外科手术患者镇痛前VAS评分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药物镇痛后五组患者VAS评分均较镇痛前显著减少,但C组、D组、E组患者减少幅度更为理想,且C组对镇痛满意度高;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D组、E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0.125%左布比卡因联合0.6μg/ml舒芬太尼实施术后硬度外镇痛可显著提高外科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有效降低麻醉镇痛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伶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意义、发展与有效措施

    骨科疾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使患者早日康复,抗必须重视康复锻炼.本文主要论述了康复锻炼对于骨科护理中的重要意义、发展及有效措施.骨科医疗护理不只是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人性化护理等方面对于患者康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开展康复锻炼过程中,要做到医护紧密配合,综合多方面护理技巧,全方位实现高效康复过程,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余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AE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救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AE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救治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脏闭式引流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两种方法对我院20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AE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治疗,讨论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缺点.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插管天数5.0±1.36,住院天数14.6±4.1),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全部治愈(平均插管天数9.24±2.65,住院天数18±2.5),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AE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马文芳;黄育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测定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进行r检验.结果 脑梗死患者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测定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操燕红;樊卫;周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AECOPD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1例AECOPD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重视休克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做好机械通气管理、有效气道湿化引流、加强心理护理,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作者:陆淑梅;蔡和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相关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01~2012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80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患者行为、认知以及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临床症状,讨论总结患者发病时出现的相关临床特点,结合治疗方案,对康复护理措施进行研究.结果 在行为方面,35例患者诊断为缺乏克服困难以及自主进取的能力,举止行为较被动,45例患者诊断为行为丧失或行为缺少.在认知方面,20例患者诊断出现言语幻听,60例患者诊断出现认知妄想,其中被害妄想共31例,嫉妒妄想共18例,关系妄想共5例,其他类型妄想共6例.在情感意志方面,11例患者诊断为情感倒错,69例患者诊断为情感冷漠,无端间歇性发笑患者共55例.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总结为行为、认知以及情感意志出现障碍,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正确诊断,采取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查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心肌梗塞抢救体会.结果 60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抢救成功率95.24%,3例患者因严重心衰及心跳骤停死亡,死亡率为4.76%.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疾病特点与急救要点,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防治护理,从而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陈元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集资料时间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吸痰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吸痰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早期粘膜出血、肺部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5例(14.70%)发生粘膜出血,7例(20.58%)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中28例(82.35%)发生粘膜出血,20例(58.82%)发生肺部感染,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优化吸痰方式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的黏膜出血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气道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B超检查在妇产科急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B超检查在妇产科急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急症B超检查患者80例,对相关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结果 通过对80例患者进行B超检查,确诊为盆腔炎符合率80.0%,黄体破裂符合率为83.3%,胎盘前置符合率为100.0%,输卵管出血符合率为64.3%,异位妊娠符合率为83.3%,B超检查总符合率为85.0%.结论 B超检查在妇产科急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将相关图像和临床病史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提高诊断效率.

    作者:靳晓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我国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与相关分析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一系列食品安全曝光事件使得民众对食品安全信心不足并提出许多质疑.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如何,未来食品安全如何保障,将向什么样方向发展,都是媒体及广大民众尤为关切问题.本文着重讨论了就我国近2年来影响较大的几起食品安全事件及相关分析研究,并对未来食品安全趋势做出预测和展望.1 食品安全及意义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它事关民生大事,是社会稳定、民心安定的重要因素,不仅关系人民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等问题,而且对我国参与国际农业乃至食品产品的贸易竞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琼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院外延续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再入院率的影响

    目的 提南支气管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再入院率.方法 将我科收活的4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实验组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再入院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实验组患儿的依从性明显提高(P<0 05),再入院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院外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再入院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郭莉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胃食管反流病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生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与支气管哮喘未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哮喘程度及食管黏膜病变的差异,并讨论胃食管反流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分为两组,研究组44例患者均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对照组40例患者均未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胃粘膜病理表现、咳喘次数、FEV1和PEF值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出现的食管黏膜病理变化明显比对照组严重,研究组患者的FEV1、PEF值均低于对照组,喘咳次数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哮喘中重度率为68.18%,对照组患者的哮喘中重度率为4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合并有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胃食管反流会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部功能,加重其病情的恶化.

    作者:刘海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现状及护理进展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食管癌术后营养支特对于帮助患者渡过禁食期,促进切口愈合等起着积极的作用,营养支持也成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常规治疗之一.本文主要从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与护理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思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