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芳;黄育梅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集资料时间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吸痰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吸痰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早期粘膜出血、肺部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5例(14.70%)发生粘膜出血,7例(20.58%)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中28例(82.35%)发生粘膜出血,20例(58.82%)发生肺部感染,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优化吸痰方式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的黏膜出血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气道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总结其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活的72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 72例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均痊愈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根据老年患者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期,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高素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况、胃肠功能、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方法 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只进行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培予术前心理干预、术后体位干预及活性干预.结果 术后3d常规护理组患者心理SAS和SDS评分较术前没变化,而综合护理组评分均有变化,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AS差值和SDS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综合护理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而腹胀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术后胃动素及胃泌素分泌水平变化远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状况,升高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促进胃肠功恢复.
作者:罗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活性物质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资料于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精神活性物质致精神障碍患者394例中,选取125例由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予真氮平治疗的62例为研究组,予利培酮治疗的6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及TESS.结果 两组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8%,对照组为9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研究组体重增加、嗜睡、血脂升高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对照组失眠、兴奋或激惹、锥体外系反应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 05).结论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由酒精致精神障碍疗效相当,且安全性均较高.
作者:董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选取某院妇产科曾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期间患者感染情况,记录出妇产科患者的感杂率及感染部位.结果 在所选取的126例患者中,妇科手术患者(67例)的感染人数为7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0.4%;产科手术患者(59例)的感染人数为10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6.9%.其中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感染部位通常以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肠胃系统感染居多.结论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产生的感染因素很多,重视妇产科的感染因素,加强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及规范性,以此降低妇产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率.
作者:姜玉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治疗后的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 05),观察组患者细菌培养阴转率为64.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0% (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罗志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重点探索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总共有125例,显效率高达62.5%,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总共有48例,有效率达到24%.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总共有27例,无效率达到3.50%.患者不满意的总共有1例,不满意率为0 5%.较满意的总共有40例,满意率达到20%,非常满意的总共有159例,患者的满意度仅仅达到79.5%.结论 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覃文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PICC 置管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对比治疗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观察期结束后,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期结束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68例观察组患者中,发生血栓8例,占比11.7%,没有发生血栓60例,占比88.3%,发生血栓的患者中,有Ⅰ级血栓7例,占比10.2%,有Ⅱ级血栓1例,占比1 4%,有Ⅲ级血栓0例,占比0.0%.结论 肥胖和糖尿病是造成置管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
作者:喻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文对压力的概念、压力研究工具、护士主要压力源及如何减轻护士压力的方式进行综述,旨在了解护士所面临的压力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应对措施,提高护士的应对能力,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赵莹;杨西宁;韦柳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GERD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治疗;B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C组给予埃索美拉唑、磷酸铝凝胶治疗,分别于治疗第4w、8w进行临床症状评价,判断治疗效果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8w后A组在内镜分组和症状评分方面均较B、C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4w、8w后A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92.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是治疗GERD的有效方法,较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埃索美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效果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云霞;吴卫兰;郑金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硫酸镁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治疗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本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妊高征患者36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硫酸镁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患者SBP、DBP、Scr、BUN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出现面色潮红4例、胃肠道不适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经调节滴速后症状缓解,未发生1例严重硫酸镁中毒.结论 将硫酸镁用于妊高征的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改善肾功能,对妊娠结局有益.治疗期间加强巡视,控制滴速可减少不良反应,防止镁中毒.
作者:牛建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针刀软组织松解配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小针刀软组织松解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观察组)与单纯使用小针刀软组织松解(对照Ⅰ组)及单纯使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照Ⅱ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小针刀软组织松解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组有效率达100%,单纯使用小针刀软组织松解组有效率达88.7%,单纯使用玻璃醯钠关节腔注射组有效率达89.3%.
作者:闫正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干褥疮合并症.已成为卧床患者头号“杀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近3年我们采用自制复方珍珠粉外治褥疮140纠,收到满意的效果.本文将对复方珍株粉治疗褥疮进行经验分析和总结.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踝关节骨折患者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我院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进行诊治的7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同时选择同一时期70例踝关节骨折后运用复位外固定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技果,以及对患者的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以及总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但是对患者来说有一定的风险.
作者:陈德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提高护理安全保管理,制订相应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根因分析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护理系统上报的89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①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分别是跌倒、输液相关事件和给药错误;②主要原因是护士沟通不够和护理人力不足;③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士职称有关;④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时间段为8:00~12:00.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完善管理制度,改善人员配置,加大护士的培训力度;同时护士要从自身做起,端正态度,提高专业素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项丽敏;陈慧玉;赵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临床观察消渴丸联合新一代降糖药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疗效.方法 特选取的140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消渴丸联合西格列汀,对照组给予消渴丸,治疗12w.治疗过程中记录低血糖发生的情况.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Mc)的变化,并用统计学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显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80%,显效率42.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FBG、2hPG、HbAlc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毒义(P<0 05),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低血糖事件及其它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消渴丸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
作者:梁丹;梁莉君;吕永丰;罗懿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和探讨远处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诊断方法.方法 对2例远处转移性的恶性黑色素瘤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主要追问其原发病灶及病史,观察组织形态学及结合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确诊为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例1女性,年龄39岁,右大腿根部包块6个月,包块约核桃大,压痛,追问病史,4年前右小腿黑痣溃烂,流黑色血水,切除病检,病理诊断曾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此次结合病史诊断为右大腿根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例2女性,年龄50岁,患者腹痛伴恶心、呕吐急诊入院,剖腹探查,见子宫底部浆膜面暗红色结节,大小约5cm×4cm×4cm,大网膜、腹膜、肠系膜可见散在暗红病灶,行手术切除送病检,HE染色诊断为恶性肿瘤.追问病史,患者于7年前,4年前曾 2次行右手拇指根部同一部位黑色肿物切除术,第1次未做病理检查,第2次病检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此次结合免疫组化及临床病史诊断: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结论 病史不明或无原发病灶的病例诊断较困难,特别是无色素型.黑色素瘤抗体HMB45和S-100蛋白等标志物有助于诊断.
作者:赵建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肝癌患者及同期选择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由86例肝癌患者组成的实验组和由86例正常体检者组成的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两组所有成员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经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后实验组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CD3、CD4/CD8的值与对照组在比较上,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异常,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有助于了解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况.
作者:李学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场所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方法 对2013年1~12月上报的98例锐器访的医务人员按发生锐器伤的分布、场所、环节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8例锐器伤的医务人员主要分布以护士和实习医护为主,分别占51.0%和22 4%;发生场所以病房和门诊输液室为主,分别为45.9%和 19.4%;发生环节主要在注射、穿刺和手术缝合以及传递手术器械时,分别占53.1%和18.4%;工作年限与锐器伤的发生也有很大关系,工作年限<1年锐器伤的发生率为53.1%.结论 应加强岗前和岗位培训,尤其应注重标准预防意识的培养,同时高年资医务人员、科室负责人以及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加强督查,规范操作行为,提高个人防护能力,才能有效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作者:陈蓉美;贾思锋;田秋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颈椎病伴焦虑或抑郁表现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来我科诊治的167例颈椎病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都患者106例,将其中伴发焦虑或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联合黛力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SAS评分为(51.2±8.9)分,低于对照组(44.5±8.6)分(P<005);实验组SDS评分为(38.5±8.7)分,低于对照组(45.8±9.4)分(P<0.05);实验组治疗前21例伴焦虑症状,19例伴抑郁症状,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实验组5例伴焦虑症状,9例伴抑郁症状,低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患者复发住院人数、治疗满意度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颈椎病伴焦虑或抑部表现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黛力新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本宏;何垚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