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梅
目的 分析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合并左卡尼汀对肾性贫血患者实施治疗的效用.方法 抽选本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接收的肾性贫血患者124例,运用平均分组法将12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为对照组实施治疗;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后,再给予本组患者左卡尼汀推注治疗,连续治疗12w后,运用Hot及HB分数对用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肾性贫血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为肾性贫血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促红细胞与左卡尼汀双药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大幅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王仲甜;高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治疗效果,减少误诊,提高早期诊断和治愈率.方法 对15例确诊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对具有典型WD临床表现的患儿,如有肝病和神经系统表现、裂隙灯下K-F环阳性,铜蓝蛋白降低,容易想到本病,诊断不难.以单个脏器损害症状首发的不典型病例、轻型病例、合并其他疾病的病例,诊断难度较大,容易误诊.青霉胺加服葡萄糖酸锌可减轻症状、缩短疗程,并减少青霉胺用量.对无症状或维持治疗患儿,可单用葡萄糖酸锌治疗,葡萄糖酸锌副作用轻微,且该药来源充足.WD确诊后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作者:杨凤丽;陆国强;李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脊髓脊膜膨出是新生儿严重的先天性脊髓发育畸形,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措施,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脊髓脊膜膨出患儿术后的康复及预后极其重要.
作者:常晓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重症胰腺炎的内科护理方法和进展,通过其临床护理来总结其风险,尽量做到风险控制,能提高临床护理的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2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资料来进行分析.在所有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用药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治疗措施出现的风险对其进行控制,达到安全治疗.结果 本组的23例患者中有20例已经痊愈出院,1例死亡,2例转向外科手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达18.2d.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因积极治疗的同时都实施了个体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又可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仔细观察其护理风险是否产生,低限度降低风险,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1].
作者:梁慧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推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给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再术前、术后1w与术后12个月观察并比较患者的眷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结果 术前与术后1w、术后12个月的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以及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胸腰椎脊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经维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何秦;李俊;沈昌焕;张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对母儿近远期影响及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体检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剖宫产对母亲近远期的影响都比较显著,对学龄期儿童也产生有显著性影响,时新生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剖宫产对母儿近远期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应大限度的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以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作者:杨光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欣母沛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欣母沛预防性治疗,实验组胎头拔露时即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10ml,待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欣母沛用量、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实验组产后2h产妇的Ca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第三产程、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 05).欣母沛用量,实验组以250~500μg多见(65.0%),对照组以500~1000μg多见(50.0%),实验组欣母沛用量及相关副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X2=9.612,P<0.05).结论 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欣母沛预防性治疗高风险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缩短第三产程,降低产后出血,提高了围产期的安全性.
作者:廖亚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12月作为空白对照阶段,以2014年1月~6月作为实验阶段,分别收集两个阶段内需要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照阶段不做特殊处理,实验阶段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个阶段内PICC置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00%(9/5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工作中的应用具有确切的安全性价值,能够有效降低PICC置管期间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志敏;彭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使用ERCP术治疗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8±1.21)d明显低于对照组(6.29±1.31)d,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 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发率(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赵春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2例,采用等离子消融术进行治疗,治疗12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结果 所有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感染、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优18例,可17例,差7例,有效率为83.33%;VAS评分术前为6.78±1.49分,术后1个月及12个月分别为(3.46±1 03)分和(1.51±0.29)分,术后1个月与术后12个月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推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杰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后不同类型内漏的诊断以及治疗作一综述.研究现状 内漏是EVAR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二次干预常见的指征,并且是EVAR术后瘤体破裂的常见原因.影像学是诊断内漏的重要方法.Ⅰ型和Ⅲ型内漏为预防腹主动脉瘤破裂需要进行紧急干预.对于其他类型的内漏,如果随访期间瘤体持续增大也同样需要及时进行二次干预.大多数的内漏可以通过腔内修复进行治疗.如果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很高且无合适的腔内治疗方法可选择或者腔内治疗已经失败可以考虑行开放手术治疗.总结 本综述对EVAR术后不同类型内漏的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持续内漏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预防动脉瘤破裂,所以EVAR后需要长期随访进行内漏的诊断和治疗.大部分的内漏可以通过腔内技术治疗,但少数内漏需要开放手术治疗.
作者:钟林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心肌梗塞抢救体会.结果 60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抢救成功率95.24%,3例患者因严重心衰及心跳骤停死亡,死亡率为4.76%.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疾病特点与急救要点,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防治护理,从而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陈元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分析护士心理产生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及采取的应变对策,要求护士要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加心理卫生知识,从而提高护士的心理应激能力,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护理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
作者:胡春红;秦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采用汉密尔顿评分标准(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活动能力,同时进行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HAMD、MESSS和ADL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变更显著(P<005),6w时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实施综合心理疏导和康复护理对患者患病后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胡先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抗生素与抗病毒药物联合用药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6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儿均等予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咳嗽缓解时间(3.71±1.11)d、发绀缓解时间(4.05±2.11)d、啰音吸收时间(2.62±0.95)d、哮鸣音消失时间(2.75 ±0.76)d、气促减轻时间(2.19±0.61)d、喘憋消除时间(3.11±1 2)d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84± 1.2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抗生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有利于迅速缓解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乔宏伟;杜灵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牙周病对于患者的危害比较明显,不仅会引发牙龈附近的各种疼痛,还能够导致牙齿松动,不利于患者的生活和饮食,同时由于牙痛导致的心理负担还会加剧患者的身体不适.目前口腔医学对于牙周病的研究已经步入发展阶段,人们对于牙周病的了解也越发全面.牙周病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比较全面的护理措施,而针对患者生活中的日常护理研究却并不多见.为了帮助患有牙周病的患者早期摆脱痛苦,加强生命质量,本文通过研究牙周病的有关症状,深入研究牙周病的危害,井从其危害入手,积极探索牙周病治疗的有关护理措施.
作者:靳奉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化疗是利用化学的药物来治疗某种疾病的简称,在针对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化疗就是对患者使用到化学药物来大程度地阻止癌细胞的增加、浸润、转移,后能直接杀灭的一种直接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化疗是一种对患者进行全身性治疗的手段,其在应用中常常与手术和放疗一起连用,被医学研究人员井称为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由于在内科中恶性肿瘤的类型多种多样,无法一一对其化疗的方式进行赘述,因此选择妇科恶性肿瘤作为代表,研究恶性肿瘤化疗的进展和机制.
作者:赖玉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其完成呼吸内科诊断与临床治疗后获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05月~2014年05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85例):选择单纯西医疗法;A1组(观察组85例):选择中西医联合疗法;对比两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 两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别完成治疗后,其中A1组:显效75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82%;A2组:显效55例,有效7例,无效2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94%;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A1组慢性支气管炎高于A2组明显(P<005);在临床并发症出现概率方面,A1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低于A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 总而言之,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其于呼吸内科进行诊断并选择中西医疗法给予临床治疗后,在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尹德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例膝关节急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X线平片检查以及MRI检查,了解骨折情况与骨质信号.结果 隐匿性骨折部位为11例(34.38%)股骨外侧髁隐匿性骨折,10例(31.25%)股骨内侧髁骨折,5例(15.63%)胫骨近端骨折,6例(18.75%)同侧股骨、胫骨的关节面相邻两端骨折;18例(56.25%)为单纯Ⅰ型,6例(18.75%)为Ⅱ型,8例(25.00%)Ⅲ型,Ⅱ、Ⅲ型患者均同时存在Ⅰ型表现.32例经X线检查均为阴性,经MRI检查均为阳性.结论 MRI对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减少或者避免误漏诊.
作者:张清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2例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对照组42例予白介素-11(rhIL-11)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的动态变化、血小板的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24d后研究组BPC(102.67±0.15)×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41±0.09)×109/L,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小板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胡滨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