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颖;王小英
目的 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改善门诊晚期癌痛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58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门诊晚期肿瘤患者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以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平均(7.0±2.06),治疗后为(2.13±2.01),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其中疼痛完全缓解15.5%,部分缓解 70.7%,有效率为86.2%.治疗前KPS评分平均为(50.86±8.22),治疗后为(60.51±7.3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其中KPS评分明显改善25.9%,部分改善62.1%,总改善率87%.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门诊晚期癌痛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晓燕;蒋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集资料时间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吸痰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吸痰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早期粘膜出血、肺部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5例(14.70%)发生粘膜出血,7例(20.58%)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中28例(82.35%)发生粘膜出血,20例(58.82%)发生肺部感染,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优化吸痰方式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的黏膜出血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气道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分析护士心理产生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及采取的应变对策,要求护士要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加心理卫生知识,从而提高护士的心理应激能力,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护理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
作者:胡春红;秦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全面的、针对性强的ICU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应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专家小组讨论法、文献检索法并结合三维质量结构理论,对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并确定出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通过开展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5.5%与91.7%,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与0 867,协调系数的值分别为0 266与0174,对两轮数据实施x2检验,得到的P值<0.001;所构建的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有3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以及97项三级指标.结论 通过构建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体系,能够为护理管理者开展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提供客观的、可以量化的依据,对于其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艳玲;刘长江;李玉芬;王均悦;谢海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效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6分钟步行时间以及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的疗效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李继雄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利培酮片、富马酸喹硫平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07月~2014年0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信封封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利培酮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富马酸喹酮片治疗,用药2个月后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 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与对照组的82 5%、2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片和富马酸喹硫平片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院在顺利通过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委员会国际部医院评审的准备期间,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与部署.编制符合JCI标准的制度/流程切实推进,并进行行之有效深入细致的培训,建立不断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的自我评估机制,方能创建适应国情、院情并符合JCI标准的医院质量管理新体系,并能顺利通过JCI评鉴.
作者:郑舒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临床实验探究枸地氯雷他定(贝雪)治疗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2013年我院接收的174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于治疗后的第7d、14d和28d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随访比较可得,观察组第7d、14d和28d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4.37%、94.25%、96.55%,对照组分别为47.13%、87.36%、93.10%,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对治疗荨麻疹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且高效,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意义重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绍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重点探索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总共有125例,显效率高达62.5%,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总共有48例,有效率达到24%.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总共有27例,无效率达到3.50%.患者不满意的总共有1例,不满意率为0 5%.较满意的总共有40例,满意率达到20%,非常满意的总共有159例,患者的满意度仅仅达到79.5%.结论 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覃文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阿普洛韦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儿童水痘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无严重并发症的儿童术痘,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片剂,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阿昔洛韦注射液.观察两组用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的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分别为(61d)和(7.8d),对照组的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分别为(4.2d)和(7.4d),两组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1w痊愈率53.57%,对照组的1w痊愈率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无严重合并症的儿童水痘有效、经济、安全.
作者:汪霞;詹书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原定性高血压患者行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以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动态血压指标下降值、HRV各参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采用综合康复措施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确切,其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还能减轻患者躯体症状、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以及对HRV的负面影响,对稳定患者病情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雷;闫鹤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肺脂肪栓塞临床发病突然,可致急性死亡,在法医学实践中并不多见,易漏诊误诊,导致案件处理错误.在法医学检案中应系统尸体解剖,详尽的组织学检验,必要时还需进行相应的特殊检查,分析肺脂肪栓塞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法医学特征.
作者:殷达明;李志洪;龚道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后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分别实施白内障术后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每组各33例.比较两组术后焦虑状态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41.5±4.43 vs 57.1±5.31,41.1±4.25 vs 51.6±5.38,8.3±1.45 vs 10.5±1.67,3.03% vs 15.1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97% vs 81.814%).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丹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脑外伤患者70例,以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分析两组护理模式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只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时,可起到促进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于临床脑外伤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前内皮被认作是体内大重要的腺体,维持血管收缩与舒张、致动脉粥样硬化与抗动脉粥样硬化、凝血与纤溶等多种平衡.内皮功能障碍可造成平衡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急性缺血综合征等多种疾病有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测定被认作内皮功能的金标准.
作者:高瑞霄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和探讨远处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诊断方法.方法 对2例远处转移性的恶性黑色素瘤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主要追问其原发病灶及病史,观察组织形态学及结合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确诊为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例1女性,年龄39岁,右大腿根部包块6个月,包块约核桃大,压痛,追问病史,4年前右小腿黑痣溃烂,流黑色血水,切除病检,病理诊断曾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此次结合病史诊断为右大腿根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例2女性,年龄50岁,患者腹痛伴恶心、呕吐急诊入院,剖腹探查,见子宫底部浆膜面暗红色结节,大小约5cm×4cm×4cm,大网膜、腹膜、肠系膜可见散在暗红病灶,行手术切除送病检,HE染色诊断为恶性肿瘤.追问病史,患者于7年前,4年前曾 2次行右手拇指根部同一部位黑色肿物切除术,第1次未做病理检查,第2次病检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此次结合免疫组化及临床病史诊断: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结论 病史不明或无原发病灶的病例诊断较困难,特别是无色素型.黑色素瘤抗体HMB45和S-100蛋白等标志物有助于诊断.
作者:赵建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64号)已于2009年2月16日发布;并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的施行标志着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从学术研究层面上升到政府组织的推广应用层面.目前,卫生部规定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苯丙酮尿症(PKU)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笔者结合多年来组织、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经验,对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一些想法,以祈对这项技术在全国的顺利推广应用有所帮助.
作者:唐小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于3~6个月后,再予以颅骨修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接受治疗后优21例(61.77%),良6例(17.65%),中4例(11 76%),差3例(8.82%),优良率达91.18;对照组优12例(35.29%),良5例(14.71%),中3例(8.82%),差14例(4118%),优良率达58.82%.实验组预后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其生存质量.
作者:柯于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探讨血必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了10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治疗,包括传统抗炎、平喘以及解痉等等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静脉注射血必净,标准为100ml/12h×9d.于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第10d进行空腹静脉血采集,然后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的情况.同时用电阻抗法以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患者体内的WBC、N%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具体情况.结果 在为期10d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WBC、N%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均要优于对照组,P<0 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的意义.结论 血必净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上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聪;邢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况、胃肠功能、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方法 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只进行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培予术前心理干预、术后体位干预及活性干预.结果 术后3d常规护理组患者心理SAS和SDS评分较术前没变化,而综合护理组评分均有变化,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AS差值和SDS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综合护理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而腹胀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术后胃动素及胃泌素分泌水平变化远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状况,升高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促进胃肠功恢复.
作者:罗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