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改善门诊晚期癌痛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

杨晓燕;蒋葵

关键词:芬太尼, 恶性肿瘤, 疼痛, 门诊
摘要:目的 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改善门诊晚期癌痛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58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门诊晚期肿瘤患者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以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平均(7.0±2.06),治疗后为(2.13±2.01),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其中疼痛完全缓解15.5%,部分缓解 70.7%,有效率为86.2%.治疗前KPS评分平均为(50.86±8.22),治疗后为(60.51±7.3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其中KPS评分明显改善25.9%,部分改善62.1%,总改善率87%.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门诊晚期癌痛患者生存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加强早期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采用汉密尔顿评分标准(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活动能力,同时进行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HAMD、MESSS和ADL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变更显著(P<005),6w时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实施综合心理疏导和康复护理对患者患病后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胡先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1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击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予以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研究组65例子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哮鸣音、湿啰音及喘息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FVC、FEV1、PEF等肺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5/65)与研究组6.15%(4/65)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哮喘病情.

    作者:文海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医院药学发展与药师职能转变

    本文主要从医院药学的发展过程出发,对药师在医院药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思考,并分析在新医院药学环境下的药师职能转变和分化所具有的必然性,同时还研究了在药师职能转变时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同类行业参考借鉴.

    作者:李生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338例

    目的 评价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效果.方法 自2006年8月~2013年7月,对338例原发性早泄患者实施了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患者年龄24~48岁,平均35岁.术中依据术前阴茎震感阈值测定值保留1~2条分支,其余均予以切除.手术后4w开始性生活.随访6~12个月.结果 术后射精潜伏期延长显效216例,好转86例,无效36例.有效率89.3%,性伴侣满意度平均83%.术后所有患者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性生活时快感无影响.结论 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效果确切,简便,安全.

    作者:杨志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腹症是以起病急骤、腹痛明显为主要特征,井伴有胃肠功能紊乱或急性全身症状等一系列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起病急、腹痛剧烈、发展快、病情重、变化多和病因复杂等特点.急腹症范围很广.可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有的急腹症必须施行急诊手术治疗,而有的却禁忌手术.因此,一旦诊断延误,极易导致治疗错误或不及时而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宋红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必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血必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了10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治疗,包括传统抗炎、平喘以及解痉等等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静脉注射血必净,标准为100ml/12h×9d.于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第10d进行空腹静脉血采集,然后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的情况.同时用电阻抗法以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患者体内的WBC、N%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具体情况.结果 在为期10d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WBC、N%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均要优于对照组,P<0 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的意义.结论 血必净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上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聪;邢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左卡尼汀对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逆行射精患者尿液内精子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逆行射精患者尿液内精子用于人工授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到我院接受不育就诊的男性患者8例,经患者同意后,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例)和对照组(4例),给予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对患者尿液内精子进行处理,观察组则在离心前加入适当浓度的左卡尼汀溶液,对比两组梯度离心后提取精子的活动参数.结果 观察组4例患者采用左卡尼汀溶液孵育的精子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后,无论是精子密度、精子活力还是精子存活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4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将左卡尼汀应用于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患者尿液中的精子,可有效提高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精子的存活率,且方法简单、快捷.

    作者:唐光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意义、发展与有效措施

    骨科疾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使患者早日康复,抗必须重视康复锻炼.本文主要论述了康复锻炼对于骨科护理中的重要意义、发展及有效措施.骨科医疗护理不只是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人性化护理等方面对于患者康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开展康复锻炼过程中,要做到医护紧密配合,综合多方面护理技巧,全方位实现高效康复过程,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余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复习总结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5例肿瘤样钙质沉着症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5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 X线表现为关节旁软组织内圆形或椭圆形卵石样钙化结节,可相互融合形成团块样、菜花样改变,边缘清楚.CT上显示肿块未累及邻近关节,除X线片见到的形态外,还可见钟乳石状、流柱状、桑葚状改变,并可见液一液平面.MRIT1WI序列肿块呈低信号,T2WI序列信号不固定,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且可以显示肌腱筋膜反韧带受累情况.结论 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多发钙化性肿块,平片、CT和MRI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各具特点.

    作者:马勇;杨子权;王林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脑外伤患者70例,以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分析两组护理模式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只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时,可起到促进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于临床脑外伤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产科子宫切除60例临床分析

    为了研究分析产料子宫切除的主要因素,期以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减少子宫切除并发症的发生频率,提高产科质量,并探讨手术方式.本人分析了我院近十年间的60例子宫切除情况及并发症.在分娩的18653例中,共有子宫切除60例,子宫切除率为0.03%,且全部因分娩后大量出血.其中胎盘因素占据首位.胎盘因素以及剖腹产因素是产科子宫切除的主要因素.想要有效地减少产科子宫切除率,就要减少胎盘因素的发生,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蒋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仿生物理治疗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的应用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应并发症会越来越严重.仿生物理治疗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受损盆底肌肉、神经进行功能锻炼和物理刺激,帮助盆底肌肉、神经协调收缩以及增加肌肉、神经等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和生理功能恢复.产后早期开始女性盆底功能仿生物治疗,可预防和减少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等PFD症状.,使得产后FPFD的防治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本文就仿生物理治疗FPFD的防治进展予以综述,了解仿生物理治疗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春明;谢如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在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CBCT的应用探究

    锥形束CT(CBCT)是上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够清晰显示颔面部的三维解剖结构,克服了二维图像中相邻解剖结构干扰问题的三维成像技术,由于它有较快的扫描速度、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较小的辐射剂量、较少的图像伪影等优点,在牙体牙髓病的各个领域都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就在牙体牙髓病领域中CBCT的应用探究做出概述.

    作者:易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我院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患者122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与以往的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作对比,比较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中的应用能够护理管理质量的同时,有利于改善护士的心理状况,是一项有意义的管理措施.

    作者:韩苗苗;陈宗华;高坤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7月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各25例,对前者进行1次/d的雷贝拉唑10mg治疗,对后者进行1次/d的奥美拉唑20mg治疗,对比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 1w后,用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著高于奥美拉唑,但二者在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就治疗消化性溃疡而言,雷贝拉唑比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更快,更安全且作用稳定.

    作者:崔海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探讨

    目的 探讨研究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为提高新生儿病房护理效果和降低新生儿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将48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井根据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措施.记录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 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研究: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8.33%,显著优于对照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6.78± 1.9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87.44±2.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针对不安全因素采用安全护理模式,可以明显减小新生儿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随之得以较大提升,促使医院的医疗设备、工作环境等均发生重大变化.为保护医院内各种信息资源科被正常利用,并避免信息资源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威胁,本文从安全防范体系结构、硬件、软件及安全管理四个方面针对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管理的相应措施.

    作者:秦丽丽;刘建;纪凤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的一种灭菌性炎性反应.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妥当,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红肿、热痛,甚至局部发生坏死.因此在置管前,评估患者血管条件,选择粗、直、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置管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消除其紧张害怕心理.置管后加强相关健康指导,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王淑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

    目的 在分析与研究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探讨其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 资料选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妇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62例术中出血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一般情况,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方法,同时总结出预防措施.结果 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均趋于稳定,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诱发因素较多,包括切口异常、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以及凝血障碍等.针对这些因素,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制定出预防措施,从而大限度提升母婴的生存质量与预后质量.

    作者:邴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探析

    目的 分析计论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胆总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疗效85.0%明显优于对照组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5.0%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术式比之胆总管切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李加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