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组相对于急性病和传染性疾病的疾病总称,其临床发病率较高.全面、客观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对于掌握人群健康卫生问题,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现就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研究进展、评价方法做一简要综述,以期分析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发展规律.
作者:廖辉陵;陈丽华;王进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群管模式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在神经外科病区实施群管模式和扁平化管理,落实责任制整体分组护理患者,比较实施前后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后科室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高于实施前.结论 在神经外科应用群管模式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作者:汪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性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选自2011年7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性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给予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29%明显优于对照组59.2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能明显减轻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上臂前正中切口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上臂前正中切口者40例,纳入观察组,行前外侧切口者4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肱骨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61,P=0.02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5.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9.208,P=0.038).结论 上臂前正中切口治疗肱骨骨折,肱骨功能恢复良好,有效避免损伤桡神经,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闫浩;李智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SLIPA喉罩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ASAⅠ ~ Ⅱ级,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20例.根据体重及通过甲状软骨角的大小选择喉罩型号,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前(T0)、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时刻(T1)、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后5min(T2)、手术结束后气管导管或喉罩提出前(T3)、气管导管或喉罩拔出即刻(T4)、气管导管或喉罩拔出后5min(T5)6个时段MAP、HR.记录T1、T2、T3三个时段Pet-CO2、Ppeak,记录T1、T3、T4呛咳、及术后24h咽喉不适、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组在T1、T3、T4时MAP、HR明显高于T0(P<0.05).与T组比较,S组在T1、T3、T4时MAP和HR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Pet-CO2、Ppe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S组在T1、T3、T4及术后24h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T组.结论 SLIPA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气道管理中,操作简单快捷,通气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冯云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我院近1年28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RP术后的病理结果,探讨前列腺组织学炎症与前列腺增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TURP术后的病理结果将28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组织学炎症组185例(64%),非组织学炎症组95例(33%),其中6例为偶发前列腺癌;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血清PSA之间的关系.结果 组织学炎症组患者年龄、病史、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及血清PSA均较非组织学炎症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在前列腺增生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前列腺炎症是前列腺增生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官润云;崔建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产时服务新模式在产程观察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 树立产时服务新模式的理念,在产程观察护理中应用这一理念给予孕产妇全程导乐陪产,持续心理支特,健康教育.结果 孕产妇与助产士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缩短了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新生儿室息率、产后出血率,提高了孕产妇及其家属对产科护理工作的认可.讨论 产时服务新模式在产程观察护理中的应用满足了孕产妇对高品质护理的要求,减少和避免了产科这一敏感专业的医疗摩擦甚至纠纷,缩短了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使孕产妇对分娩这一自然生理过程有了更准确的认识,有效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李昀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健康教育在产妇护中的价值及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22例住院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对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对照主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孕产知识得分情况、高危妊娠发生率、乳汁分泌情况、产后出血量等.结果 研究组产妇孕产知识得分为(94.1±2.7)分,高于对照组的(79.6-±2.1)分;研究组发生高危妊娠5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1.22%,对照组发生高危妊娠17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4.14%,研究组高危妊娠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394例乳汁分泌理想,占比为93.44%,对照组产妇285例乳汁分泌理想,占比为69.34%,研究组乳汁分泌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为(231.5±14.8)ml,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为(342.5±15.9)ml,对照组出血量明显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实施有计划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产妇孕产知识程度,降低高危妊娠,对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梅琼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病例分析了解检验危急值报告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例临床病类,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结果 1例患者转危为安;1例患者死亡;另1例患者因错过佳治疗时机仍在住院治疗中.结论 3例患者在检验报告中均出现了临床危急值,但随后的情况却大不相同,进一步说明临床危急值的重要性,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本人对出现的检验危急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霞;张德良;高云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7例行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患者术前充分评估,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后加强饮食、活动、管道、用药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或预防并发症.结果 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井发症,均于术后1w左右出院.结论 细致周到的护理是保证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付洁琼;吴伟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长Q-T间期综合征又称复极延迟综合征,指校正后的Q-T间期延长及反复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晕厥甚至猝死.按病因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该类患者必须及早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否则将危及其生命.我科2014年8月成功救治一名长Q-T间期综合征,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患者,现汇报如下.
作者:寇芳芳;倪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妇产科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活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选取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治疗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前提下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8.3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8.83%,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率为63.50%,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率93.60%,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此同时也可以提升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率,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蔡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胃肠减压进行护理干预,来了解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胃肠减压期间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11年9月~2012月3月入住的要进行胃肠减压的62例新生儿进行常规的护理,这作为对照组;对2012年3月~9月入住的58例要进行胃肠减压的新生儿实施优质舒适的护理干预服务,这作为实验组.比较两个组其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引流通畅、皮肤损坏以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引流的通畅程度都优于对照组,并且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胃肠减压中的应用使得操作过程一次性成功率更高,引流更通畅,使护理质量有了更明显的提高.
作者:郑静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情况.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在血液透析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37制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未并发心律失常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钾、血钙水平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有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心脏病疾病患者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50岁患者占 21.62%,50~70岁患者占27.03%,>70岁患者占51.35%.结论 维特性血透患者透析期间并发心律失常和患者血钾、血钙水平,合并疾病以及年龄相关,应在血透前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潜伏的危险因素,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雷红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脑外伤患者70例,以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分析两组护理模式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只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时,可起到促进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于临床脑外伤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中耳炎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中耳炎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曲松治疗,1次/12h,1.0g/次,观察组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酸钠舒巴坦钠治疗,1次/12h,1.5g/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腹痛.呕吐、体温上升、听力减退、耳部疼痛等.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0%、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远小于观察组(960%),对照组的致病菌清除率为77.27%,远小于观察组(91 30%),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听觉障碍、发热、耳痛等都属于中耳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患者痛苦较大,采用头孢哌酮酸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不良反应少,致病菌清除率高,安全性高.
作者:蒋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死亡率3.25/10万,与20世纪70年代9.98/10万相比有大幅下降.在男女两性癌症中居第5位,占全部癌症的7.3%,其病死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病死人数的18.4%.本文将目前国内外宫颈癌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李小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使用ERCP术治疗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8±1.21)d明显低于对照组(6.29±1.31)d,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 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发率(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赵春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w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4%,两组患者1w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 采用小梁切除术并结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且其长期治疗效果也极佳,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雪庄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分析护士心理产生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及采取的应变对策,要求护士要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加心理卫生知识,从而提高护士的心理应激能力,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护理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
作者:胡春红;秦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