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巴雅尔
目的 介绍头部伽玛刀治疗头部肿瘤的作用原理及效果.方法 记录应用医科达新型伽玛刀Perfexion治疗患者的全过程及术后MR随访.结果 结果显示我中心2013年1月伽玛刀治疗的35例患者的122个病灶中27个病灶消失占百分比22.1%,84个病灶体积缩小占比68.9%,6个病灶体积不变占4.9%,5个病灶增大占4.1%.结论 伽玛刀是临床治疗脑肿瘤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云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实施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实施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实施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差异,指导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护理实践.结果 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患者在临床治愈率、焦虑、胸痛、睡眠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拓展了护理范畴,为治疗赢得时间,能积极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卫枝;赵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介入治疗使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本文通过比较高热碘油与常温碘油经导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合理选择碘油温度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介入室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共170例,其中高热碘油组92例;常温碘油组78例.分析不同温度碘油在有无门静脉癌栓、肝功能分级及肿瘤血供3个层面分别比较行TACE术疗效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采用寿命表法分析结果,高热碘油组中位生存期时间为25.90个月,常温碘油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4.42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热碘油行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在门静脉无癌栓、肝功能A级、富血供肿瘤情况下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常温碘油组,且二者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门静脉有癌栓、肝功能B敏、肿瘤贫血供情况下不同温度碘油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热碘油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较常温碘油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复发,使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中乾;曹洪友;赵新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研究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调我站收治的86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硝唑注射液+葡萄糖+青霉素钠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对病原菌的清除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患者的病原菌清除率为68.0%,观察组患者的病原菌清除率为75.0%,观察组患者的病原菌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盆腔炎疾病采用莫西沙星药物治疗,可有效治疗患者疾病,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作者:赖敬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12月作为空白对照阶段,以2014年1月~6月作为实验阶段,分别收集两个阶段内需要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照阶段不做特殊处理,实验阶段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个阶段内PICC置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00%(9/5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工作中的应用具有确切的安全性价值,能够有效降低PICC置管期间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志敏;彭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医院门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特我院门诊2014年1月~9月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特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2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风险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投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医院门诊护理工作中加强风险因素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美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并讨论急性心梗合并心脏破裂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自2012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56例急性心梗合并心脏破裂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发现,疗效明显.结论 首先明确病因,采取基础综合治疗的方式,再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预防、控制和治疗急性心梗合并心脏破裂的病情.
作者:丁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护理措施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复发,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改善生活质.
作者:钟双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两种置胃管方法在抢救急性中毒患者中的洗胃效果.方法 将我院158例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4例)和改进组(94例),常规组64例患者采取压舌板、开口器等传统方法进行插胃管洗胃治疗,改进94例患者采取麻醉用一次性开口器做牙垫,使胃管从中间通过进行置管洗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洗胃时间、洗胃液用量以及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堵管率,根据这些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改进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7.8%,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90.6%,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常规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两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改进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为3.2%,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17.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同时改进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洗胃液使用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麻醉用一次性开口器急诊洗胃插管,能有效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所需时间,减少相关不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洗胃效果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医学临床深入推广和广泛应用.
作者:邵雄英;周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护理干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的9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培予综合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产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开始泌乳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后研究6h、24 h、27 h内的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张红红;李小永;梁小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5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60例冠心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基础的护理治疗,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分析两组的终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治愈冠心病上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苏亦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异同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24例,观察分析护理实施措施及治疗效果,总结经验,指导临床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实践.结果 整体护理干预患者在症状改善、临床治愈率等方面好于常规诊治护理组,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P<0.05).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肺疾病呼吸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亚梅;智彩艳;张秋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98例,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进行碎石处理,在术前、术后给予必要的宣教和护理,出院时给予相应的指导.结果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技术先进,碎石时间短,效果好,我院实施的术前、术后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得当.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是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理想方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防止结石复发.
作者:陶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vs26.67%),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vs7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其出血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轩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GERD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治疗;B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C组给予埃索美拉唑、磷酸铝凝胶治疗,分别于治疗第4w、8w进行临床症状评价,判断治疗效果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8w后A组在内镜分组和症状评分方面均较B、C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4w、8w后A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92.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是治疗GERD的有效方法,较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埃索美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效果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云霞;吴卫兰;郑金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系统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择医院于2010年2月~2011年7月接生的新生儿5892例(11784耳),作为对照组,在出院前均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接生的新生儿6657例(13314耳),作为观察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网络络管理系统;对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复筛率、转诊率、失访率、诊断率与干预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 对照组(使用系统前)与观察组(使用系统后)的新生儿听力初筛率分别为94.5%、96.3%,复筛率分别为71.3%、88.1%,随访率分别为70.3%、88.9%,失访率分别为29.7%、11.1%,转诊率分别为51.1%、83.1%.初筛率在使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系统前后无明显差异,复筛率、随访率、失访率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 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系统,有利于新生儿听力数据的临床分析与听力障碍诊治.
作者:朱海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某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试验组将快速康复外科运用于术后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术后24h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运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能有效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及疾病康复.
作者:周加玲;王志成;曹林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护理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及管理,从而实现医院护理质量的显著提高,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对于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持续质量改进的有关概念进行深刻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应参考.
作者:何洪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和探讨优质护理在泌尿系结核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103例泌尿系结核患者,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护理期结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中98例痊愈出院,1例输尿管结核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失败,2例肾切除后发生并发症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2例患者年龄较大,自身疾病较多无法治疗.结论 应用全面人性化,个性化的优质护理,体现了护理的专业价值,对泌尿系结核患者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万珍珍;李雅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及X线胸片对慢性肺气肿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肺气肿患者,120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平片(正侧位)、胸部64排螺旋CT.结果 120例肺气肿患者按胸部X线平片影像学改变肺气肿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分别为0级15例,1级25例,2级51例,3级20例;而行64排CT扫描后按视觉评定方法肺气肿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分别为0级5例,1级35例,2级50例,3级30例.结论 应用于慢性肺气肿的早期及轻度阶段诊断中,64排螺旋CT相比X线胸片敏感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