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玲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EUS)在食管癌术前TN分期中的术前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4月的45例食管癌患者,术前予超声内镜检查,术后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EUS在食管癌的判断分期中,T分期的准确率为80%,N分期的准确率为82.22%.结论 EUS对食管癌的TN分期判断较准确,对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应扩大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元昆;周小琳;方兴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95%护理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疗效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在患者手术前后加强其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缓解患者手术前后的恐惧、害怕心理,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新梅;常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院目前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重要病原体的检出及耐药情况,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24 h之内的现患率调查对象,按个案调查表内容连一查看运行病历及床旁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结果 在调查的408例患者中,医院感染现患病例数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 73%;使用抗菌药物173例,使用率42.40%.结论 通过现患率调查,了解我院目前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重要病原体的检出及耐药情况,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岳香粉;伊锡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恢复快等优势.但由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自身生理特点以及书中需关系也持续冲洗,易引发围手术期中心体温低于36℃.一旦出现围手术期低体温即可造成麻醉药物代谢减慢、免疫功能受影响及凝血机制紊乱等.尤其对于患者各免疫系统功能来说,可能造成其循环系统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肺血管阻力升高、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应充分了解患者手术过程中造成低体温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高重视、将降低低体温发生率作为工作重点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雪峰;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构成比及耐药率,为临床葡萄球菌感染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以及配套GP药敏板,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43株和MSSA110株,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除青霉素、氨苄、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外,MRSA和MSSA对同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未发现VRS株.结论 临床分离的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呈多重耐药性;MSSA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性较好,临床用药控制较好;因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MRSA的监测,以防止MRSA耐药率的提高以及VRS株的出现.
作者:王石梅;蔺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的检查方法对神经鞘瘤的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方法 选择临床上病理诊断为肢体的神经鞘瘤的8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收集其入院前在我院所行的辅助检查B超、CT和MRI及其诊断;并作比较研究.结果 B超和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05>3.84,P<0.05);CT和MRI和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6;x2=0.24,均P>0.05).结论 B超检查在神经鞘瘤的诊断中可信度较CT和MRI低,且和病理诊断存在相对大的差异.
作者:李艺龙;杨志;胡建华;魏新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用抗生素治疗疑似肺结核患者临床意义,提高诊断质量,为搞好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阿克陶县人民医院2010年结核病门诊登记的有咳嗽、咳痰、X线胸片显示肺部不同部位感染,且3次痰涂片检查阴性的40例患者作为治疗对象,均用抗生素治疗15d后观察其临床变化.结果 阿克陶县人民医院感染科2010年共治疗疑似肺结核40例:有效9例,占22.5%(9/40);可能有效12例,占30%(12/40);可能无效6例,占15%(7/40);无效13例,占32.5%(11/40)总有效率为52.5%.结论 用抗生素进行试验性治疗对患者的误诊大大减少,避免了52.5%的患者过诊、过治、漏诊和误诊,降低了医疗风险,对诊断肺结核起到了显著佐证.在“双降”上,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使之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发挥更大、更强,起到决定性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E4)和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HE4)和CA125在血清内的含量并比较分析,研究二者在卵巢癌诊断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 卵巢癌组HE4阳性(12/18)例,阳性率为66.7%,盆腔良性疾患组HE4阳性(6/58例),阳性率为10.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S),卵巢癌组CA125阳性(14/18例),阳性率77.7%,盆腔良性疾患组CA125阳性(20/58例),阳性率为34 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CA125测定有2例为阳性,阳性率4%.结论 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癌诊断中的的特异性较高于糖原抗原CA125,若将这两个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会提高卵巢癌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作者:孟秀春;崔永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疫苗预防血液病患者输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使用酶法及ELISA检测261例血液病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炎病毒各型抗体,对符合接种乙肝疫苗条件的患者分组接种人重组乙肝疫苗,患者均按血液病进行输血、治疗.结果 血液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为27.52%,且不同的血液病种间具有差异;输血后血液病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为3.94%,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接种组与对照组、非输血组与输血组感染肝炎病毒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P=0.011);接种乙肝疫苗后血液病患者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为67.1%,且接种后1个月产生抗体的患者占70.4%,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与病种、接种方式、输血等因素有关.结论 血液病患者接种乙肝疫苗可产生免疫应答,接神乙肝疫苗特别是加强接种为预防血液病患者出现输血后乙肝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在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保护性肺通气治疗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0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BiPAP(Drager Savina)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保护性肺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通气治疗;观察记录通气治疗24h后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共发生死亡8例,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7例.治疗24h后PaO2比较t=6.4386;PaCO2比较t=8.0692;PaO2/FiO2比较r=5.2443;时间比较t=5.1803;总有效率比较x2=12.4375;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护性通气对重症肺部创伤合并ARDS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降低肺部机械性损伤、有效提高患者氧合功能以及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贺群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癫痫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针对其产生的焦虑抑郁进行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来我院正常体检人员125人和心理科住院的癫痫病患者62例治疗人员进行焦虑和抑郁自评,并对有焦虑和抑郁者施行心理干预.结果 癫痫病患者焦虑、抑郁值比正常对照显著增高P<0.01,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 癫痫病患者焦虑抑郁增高,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对社会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彦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应用肌腱移植转移皮瓣修复手近指间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手近指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范围于近指间关节及手指中节两侧设计切取扇形皮瓣深达伸肌腱浅层,再于腕掌侧掌长肌腱体表根据供皮区范围切取中厚皮片,根据复合组织缺损面积切取掌长肌腱一部分,供区直接缝合,继而将肌腱移植于近指间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区,用3-0肌腱吻合线给予“8字”缝合固定,调整手指状态为伸直位,使修复后复合组织松紧适度,将皮瓣旋转90°覆盖皮肤缺损区域,间断缝合.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5~9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皮瓣均已成活,仅2例患者植皮部位边缘出现少许坏死,经多次换药愈合.术后随访移植组织皮肤质地外观满意.术后3个月,13例患者患指主动屈曲活动度为70°~110°,平均90°.术后4 5个月按照中华手外科学会手指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 肌腱移植转移皮瓣修复手近指间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易、成活率高、术后手指外观功能恢复较满意等优点.
作者:徐涛;马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笔者所在医院的创伤骨科开展无痛术后康复方案后对改良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患者的术后疗效的影响,以明确无痛康复方案开展对该手术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改良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后术后传统镇痛方案的20例患者作对照组,22例实施无痛方案的患者作研究组,并随访到术后6个月~1年.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固定随访时间段后屈膝角度、肌力恢复状况以及患者对手术后的满意度4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比较无痛康复的临床应用实际疗效和突出的优势.结果 无痛康复方案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后患者疼痛评分(t=4.58,P<0.05)、术后屈膝角度(t=9.22,P<0.05)、肌力恢复(t=7.20,P<0.05)及患者对手术后的满意度(传统组60%,无痛康复组77.3%)明显优于传统术后镇痛方案.结论 无痛康复方案的开展使前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后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后的疗效.无痛康复方案具有临床可行性和优势性.
作者:张琨;胡建华;赵劲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方法 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诸多护理管理困扰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基层医疗机构护士待遇低、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结构不呈梯队;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不当;护理管理与实际工作脱节.结论针对诸多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因地制宜地制定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与之共勉.
作者:谢吉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11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结果 试验组的导管堵塞发生率、穿刺部位渗血渗液、局部疼痛红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确切,患者的导管堵塞发生率改善明显,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王文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小型农耕机械普遍进入农村生产后,旋耕机所致的复合伤明显增多,其具有损伤重、涉及临床专业广泛、多伴有失血性休克、污染严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且事故发生在农村生产一线,创面处理条件差,交通不便,就诊相对较晚,故临床治疗比较棘手.我院自2008年3月~2011年11月共收治22例旋耕机所致复合伤患者,采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获得良好疗效,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军华;陈晓娟;苏达明;李华;黄志远;欧阳林蔚;熊怀风;李大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高浓度水样,样品稀释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情况.方法 以水中高浓度亚硝酸盐氮能力验证考核样为例,水样经不同倍数稀释后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样品经50倍与100倍稀释后测得结果相对偏差仅为0 5%,经75倍稀释后测得结果与50倍稀释相比,相对偏差达到6%.采用环境标样和加标回收两种质控手段进行质控,回收率在98%~102%.结论 对于浓度高的样品,稀释倍数对检测结果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检测时,进行合适倍数稀释测定,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作者:陈爽;庞雨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100例单位用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104例加稳心颗粒治疗.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和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本方法可有效治疗室性早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技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诊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50例,给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有效率达94%.结论 采用准确有效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较好,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马莉;张金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进村抽样问卷调查对美里湖办事处辖区19各村居的居民有关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健康意识有待提高,他们已经意识到一些慢性疾病对自身的危害,但是健康行为形成率不高,本文简要调研分析了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作者:高洪雁;孟梦;高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