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脉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徐元平

关键词:通脉胶囊, 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分析通脉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患者;研究组口服通脉胶囊,对照组口服维脑路通片,同时给予两组患者的静脉点滴治疗(5%葡萄糖500ml,维生素C2.0g,维生素B60.1 g,10%氯化钾10ml),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即P<0.01;治疗后症状、体征比治疗前明显较少,即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即P<0.01.结论 通脉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体检中心满意度的方法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是健康生活的保障,而健康体检充分体现了这个积极作用.有些单位也把健康体检作为员工的一项福利,通过体检对一些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降低并发症或病死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作者:雷香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痹的中医康复护理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胸痛彻骨、短气喘息不能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病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不畅,严重者出现胸痛剧烈,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关节,脉细微或结代,甚至疼痛牵涉至左肩带、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等危重证侯,现在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心包炎等多属本症范畴[1].其发症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有关.病症以虚实夹杂,或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病机多为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瘀血等痹阻胸阳脉络,使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症的发生,是胸痹护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利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性化服务在麻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在外壳手术麻醉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活的300例行外科手术的麻醉患者,按照随机分布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150例观察组与150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麻醉患者息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培予观察组麻醉患者人性化服务,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前的的血压、心率变化,分析人性化服务对麻醉的效果.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在两组患者手术前1d,两组患者的血压、心律均为明显差异(P>0 05).而在麻醉前,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律进行测量、记录,发现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的血压、心律分别为(120.87±8.61) mmHg、(89.55±6.56)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5.11±4.59)mmHg、(103.58±6.37)次/min(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麻醉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紧张感,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代桂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83例外科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对外科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大肠癌并发肠梗阻183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患者按照病变部位不同分为4组,对67例患者一期实施左半结肠切除术,对48例患者一期实施右半结肠切除术,对42例患者实施直肠二期吻合术,对26例直肠癌晚期患者实施乙状结肠追瘘术,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左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组、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组、直肠二期吻合术治疗组、乙状结肠造瘘术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2.5%、93.8%、95.2%、96.2%,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死亡率为2 2%,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占3 8%.结论 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和病变部位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手段,从而更好的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

    作者:李阳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 通过对骨科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探索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180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顾客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万安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开展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心得与体会

    自从我省《关于家里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全省各地都纷纷开展家庭医生制度的工作,开展签约、健康建档服务,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与免费健康体检,编写家庭医生手记,分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交流工作经验.我中心在这方面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孙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rs12979860和rs8099917基因多态性在HCV治疗中的意义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HCV感染高发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CV抗体流行率约3.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者发现IL-28B基因附近的两个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位点-rs12979860和rs8099917-与抗病毒治疗应答密切相关.

    作者:颜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我科于2012年3月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全面落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宗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肺炎患儿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及CRP水平变化探讨

    目的 对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三项指标水平在小儿急性肺炎疾病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活的48例患有急性肺炎疾病的患儿和同期同年龄段的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资料48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应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三项指标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患有急性肺炎疾病的患儿的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三项指标水平会出现明显异常表现,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可以将三项指标作为病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范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叠综合征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有效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提高重叠综合征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将30例重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均由责任护士进行专科护理评估,指导患者正确戴面罩、讲解无创机械通气的注意事项.护理干预组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进行健康教育,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出院前采用调查表,时患者进行健康知识问卷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按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疗效对比,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治疗效果较常规护理组均有所提高.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重叠综合征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效果.

    作者:文亚兰;杜发茂;李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目的 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的2012年6月~2014年6月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做出回顾性分析.结果 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57例,良3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为95.0%.结论 运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救活高龄股骨颈骨折,具有安全性高、见效快、操作简便、痛苦小,恢复快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鹏;罗建平;钟家勇;向自力;彭学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心室电风暴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心室电风暴患者均采用紧急电复律或电除颤,同时应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无效者联合应用艾司洛尔.结果 32例心室电风暴患者中13例应用胺碘酮后有效控制,胺碘酮有效率40.6%,19例胺碘酮无效患者应用艾司洛尔,15例得以有效控制,总有效率87.5%,4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心室电风暴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李文庆;程志勇;邓立菊;张春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青老年甲亢差异及心理治疗对老年甲亢的效果

    目的 探讨青老年甲亢差异及心理治疗对老年甲亢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50例老年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青年甲亢患者为对照,入院开始就进行检查完善和评估,并对老年甲亢进行分组,25例进行密集的心理干预,剩余的不做心理治疗处理.对照研究疗效.结果 老年甲亢多项临床表现明显比青年甲亢较严重,且存在少数自杀倾向;心理治疗老年甲亢早期可以起到明显效果,效果优于为对照组(P<0.05).结论 青老年甲亢存在较大差异,心理治疗对老年甲亢的早期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江燕;梁瑜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尿毒症患者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

    本文探计了尿毒症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对尿毒症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保证尿毒症患者的护理安全.通过对患者充分、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并落实个体化的防范措施,减了或防止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护理安全是提高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作者:吴建华;伍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性无创机械通气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持续性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慢性阻塞型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同期住院接受无创通气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即间歇组(常规治疗+间歇无创通气)和持续组(常规治疗+持续无创通气),比较两组血气变化、住院天数及气管插管率.结果 两组通气治疗后各时间点pH值、PCO2、PO2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治疗后24 h、48 h后pH值、PCO2、PO2与间歇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持续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间歇组(P<0.05).结论 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情况,且在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时间应>20 h/d,可较早改善血气情况,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吴多省;黄佩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暴聋2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暴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已经运用了中西结合治疗暴聋的2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的相关资源进行总结性回顾分析.结果 采用中西医治疗暴聋的26例患者中,12例痊愈,为461%;8例好转,为30.7%;4例显效,为15.3%;2例无效,为7.9%;总有效率达92.1%.同时,病程的长短和疗效有很大的关系,7d内和8~30d的病程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30d以上的.讨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暴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用三氧治疗视疲劳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初探

    目的 观察医用三氧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眼药对照组和三氧配合眼药治疗组,每组60例.眼药对照组用司徒伦滴眼液点眼,1~2滴/次,3次/d,持续用药4w;三氧配合眼药治疗组在按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医用三氧治疗,2次/w,连续4w.然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眼药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三氧配合眼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而且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 医用三氧治疗视疲劳疗效显著,可降低复发率,为治疗视疲劳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绿色环保的治疗方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小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目的 分析交通伤的临床特点及院前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大连市急救中心2011年本车组急救交通伤86例,死亡5例,急救成功率91.8%.结果 交通伤伤情复杂,病情凶险,隐蔽的、严重的、多发性损伤较多,致残率较高.交通伤后第一死亡高峰在1h内,约有50%的严重创伤患者死于该阶段.结论 在这一阶段时间内开展有效救护,可大大增加伤员的存活机会,为进一步救治创造条件.

    作者:夏明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陈皮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陈皮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应用陈皮治疗的患者,均分两组.观察组应用陈皮配伍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①脾胃气滞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与对照组(80.00%)相比明显较高,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②咳嗽痰多组: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痰多症状改善明显,两组差异显著(P<0.05);③脾胃气虚组:患者不思饮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食后腹胀等脾胃气虚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差异显著(P<0 05).结论 陈皮能够有效保护心脏,祛痰平喘,消胀止呕,适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咳嗽痰多、大便秘结、冠心病高血压等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李洪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肌梗塞常见并发症处理

    心肌梗塞(AMI),又名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同时这些并发症也是导致心肌梗死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有各种治疗药物有效的降低了AMI的病死率,但AMI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为充分认识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危害性,本文对心肌梗塞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式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韩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