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震
目的 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摘除声带近前联合处复杂型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声带近前联合处复杂型息肉患者,按教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给予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对照组(42例)给予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w嗓音学参数NNE、Shimmer、Jitter相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息肉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采用显微支撑喉镜下摘除声带近前联合处复杂型息肉,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年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行气止痛克疡汤治疗肝气犯胃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97例肝气犯胃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3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行气止痛克疡汤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9%高于对照组的7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腹逐瘀汤加茜草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迅速缓解患者的腹痛症状,并能够从根本上治愈痛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刘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EUS)在食管癌术前TN分期中的术前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4月的45例食管癌患者,术前予超声内镜检查,术后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EUS在食管癌的判断分期中,T分期的准确率为80%,N分期的准确率为82.22%.结论 EUS对食管癌的TN分期判断较准确,对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应扩大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元昆;周小琳;方兴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 系统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2例>60岁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治性手术47例,姑息性手术15例,并发症1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2%,死亡1例,病死率1.6%.结论 老年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特点是晚期,合并病多,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时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切除肿瘤,可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掌握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式,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吴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前来就诊正畸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正畸方式,实验组患者别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的方式.分别记录实验数据包括上中切牙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耐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跟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分别是(24.86±5.21)、(4.72±1.37)、(3.61±0.56),各项指标跟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操作方便、简便灵活以及舒适性较好等特点.
作者:王雨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收治疗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我院体验健康者6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进行离心处理取血清.采用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水平为(5.0±1.3)mg/L,对照组为(2.1±0.5)mg/L.并且两组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对D-二聚体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比较的结果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对血清中的D-二聚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是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一项可靠诊断指标.
作者:张月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在外壳手术麻醉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活的300例行外科手术的麻醉患者,按照随机分布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150例观察组与150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麻醉患者息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培予观察组麻醉患者人性化服务,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前的的血压、心率变化,分析人性化服务对麻醉的效果.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在两组患者手术前1d,两组患者的血压、心律均为明显差异(P>0 05).而在麻醉前,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律进行测量、记录,发现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的血压、心律分别为(120.87±8.61) mmHg、(89.55±6.56)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5.11±4.59)mmHg、(103.58±6.37)次/min(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麻醉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紧张感,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代桂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脑梗死治疗,观察组则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相对于对照组患者78.0%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概率为80%,相对于对照组患者18.0%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医治效果,且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对疗程造成负面影响,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希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的检查方法对神经鞘瘤的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方法 选择临床上病理诊断为肢体的神经鞘瘤的8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收集其入院前在我院所行的辅助检查B超、CT和MRI及其诊断;并作比较研究.结果 B超和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05>3.84,P<0.05);CT和MRI和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6;x2=0.24,均P>0.05).结论 B超检查在神经鞘瘤的诊断中可信度较CT和MRI低,且和病理诊断存在相对大的差异.
作者:李艺龙;杨志;胡建华;魏新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计在校中小学学生的屈光发育状况.方法 根据广州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屈光发育状态等指标进行采集分析.结果 孩子在69岁这个阶段,比10~13岁的孩子,屈光度增长明显.结论 提高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的屈光发育情况,减轻学生的近视刻不容缓,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
作者:祁晓红;熊柯;韦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呼吸内科综合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呼吸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峰流速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两组的pH值、PaO2、PaCO2以及PEF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6.0%vs76.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呼吸内科综合治疗重症哮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呼吸畅通,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程晓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胰腺炎(ASP)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2例ASP患者前瞻性的随机分成两组,30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为对照组,42例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EN)为观察组,观察两组ASP患者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观察MOF的外科手术的干预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急性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明显改善,MOF外科干预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减轻ASP的急性炎性反应,明显减少MOF的外科手术干预率,改善疾病预后,ASP患者在肠功能基本恢复时营养支持可优先考虑肠内营养.
作者:张会峰;陈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儿科痰培养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对我院982例肺炎患儿进行肺炎链球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在对至少其他一种抗生素耐药方面:青霉素敏感组菌株占8.33%(5/60)、青霉素中度耐药组的76.9%(10/13)、青霉素高度耐药组的100%(6/6).结论 肺炎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受,且随着对青霉素耐药性的升高肺炎链球菌对氯霉素、氧氟沙星、头孢克罗、头孢噻肟、头孢唑啉的耐药性也在升高.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严格规范,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治疗方案,确保抗生素的使用有效合理.
作者:王东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个案追踪法实现安全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追踪法学中的个体追踪法对急诊患者所接受的诊疗护理服务经历进行追踪检查,同时进行全面分析提供治疗、护理、服务中的不安全因素,制订并实施改进方案.结果 通过运用个案追踪法分析和评价,很快就找到了原因,透过整改大大降低了急诊科护理风险,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患关系进一步密切.结论 个案追踪法是急诊科安全管理在护理改进的起点,提高急诊科护理安全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同时也是保护患者的佳方式.
作者:赵文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伤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潜在的风险,也是临床非常棘手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伤口虽经常规换药和敏感抗生素治疗,伤口仍红肿疼痛、分泌脓性液而长期不愈.
作者:曾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三项指标水平在小儿急性肺炎疾病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活的48例患有急性肺炎疾病的患儿和同期同年龄段的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资料48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应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三项指标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患有急性肺炎疾病的患儿的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三项指标水平会出现明显异常表现,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可以将三项指标作为病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范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的42例脑膜瘤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病理科诊断为脑膜瘤患者,依据WHO脑肿瘤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低级别组(Ⅰ级)和高级别组(Ⅱ-Ⅲ级),选取同期10例门诊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行腰椎穿刺分别采集患者术前24h、术后24h、术后72h和术后120h脑脊液.采用ELISA法检测标本中MMP-2、MMP-9、HG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脑膜瘤患者术前CSF中MMP-2、MMP-9、HGF水平显著增高(P<0 05),其中高级别组CSF中MMP-2、MMP-9、HGF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组(P<0.05);CSF中MMP-2、MMP-9、HGF的水平在手术后24h内明显降低.结论 脑膜瘤患者脑脊液中MMP-2、MMP-9、HGF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在脑膜瘤免疫和侵袭中起主导或决定性作用;脑膜瘤患者脑脊液中MMP-2、MMP-9、HGF的表达在高级别与低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脑膜瘤级别的参考指标,其水平在术后24h内明显降低,可能与载瘤状态解除有关,可以作为预测患者临床预后的生化指标.
作者:胡俊峰;王建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1 方法抽取泌尿外科4月份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出院患者共37份病历.其中非手术病历10份,手术病历27份.2 依据2.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2.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
作者:张晓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治疗组采取泮托拉唑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叶素治疗[1].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止血时间进行记录比较,从而得出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0%;治疗组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为(23.15±7.12)d,对照组为(38.89±8.11)d,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刘东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探讨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观察,旨在为临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脑梗死介入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对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伤口出血、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 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是伤口出血、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颅内出血,研究组患者分析并发症原因并给予优质护理后伤口出血率为12.0%、脑水肿4.0%、下肢静脉血栓0.0%、颅内出血8 0%,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对并发症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能显著降低伤口出血、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