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莫地平联合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周敏

关键词:尼莫地平, 降压胶囊,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疗效
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尼莫地平联合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活的6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胶囊与降压胶囊模拟药治疗,试验组给予降压胶囊与尼莫地平模拟药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在治疗4w及治疗8w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8w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 05),其中对照组较试验组相比术舒张期血压下降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NOS活力提高,MDA水平降低,血浆Hcy,NPY水平降低(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NOS活力提高,MDA水平降低,血浆Hcy,NPY水平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 降压胶囊对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在治疗期间未出现副作用,值得广泛推广与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B超与多普勒彩超在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究与分析B超与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按照检查诊断方法分为B超检测组与彩超检测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与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检查项目.结果 彩超检测组中确诊27例,占90.00%,误诊3例,占10.00%,诊断准确率为90.00%,B超检测组中确诊20例,占66.67%,误诊10例,占33.33%,诊断准确率为66.67%,彩超检测组与B超检测组的准确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彩超检测中的检测项目中内膜增厚8例,占26.67%,管腔狭窄4例,占13.33%,流速异常8例,占26.67%,B超检测中的检测项目中内膜增厚7例,占23.33%,管腔狭窄3例,占10.00%,未能检测到流速异常,彩超检测组与B超检测组的检测项目具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彩超检查范围较B超检查范围广.结论 B超与多普勒起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多普勒彩超与B超检测相比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可检测的项目较多,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润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用抗生素试验性治疗疑似肺结核患者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用抗生素治疗疑似肺结核患者临床意义,提高诊断质量,为搞好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阿克陶县人民医院2010年结核病门诊登记的有咳嗽、咳痰、X线胸片显示肺部不同部位感染,且3次痰涂片检查阴性的40例患者作为治疗对象,均用抗生素治疗15d后观察其临床变化.结果 阿克陶县人民医院感染科2010年共治疗疑似肺结核40例:有效9例,占22.5%(9/40);可能有效12例,占30%(12/40);可能无效6例,占15%(7/40);无效13例,占32.5%(11/40)总有效率为52.5%.结论 用抗生素进行试验性治疗对患者的误诊大大减少,避免了52.5%的患者过诊、过治、漏诊和误诊,降低了医疗风险,对诊断肺结核起到了显著佐证.在“双降”上,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使之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发挥更大、更强,起到决定性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对于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和6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对比两种检测情况.结果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高于正常人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应糖尿患者近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对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圆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口腔修复的感染控制

    临床口腔治疗中患者较多,并且患者的流动性大,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对口腔修复有效性和患者、医生健康都极为不利.因此,加强对临床口腔修复的感染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临床口腔修复的感染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更好的保障口腔修复过程的严谨卫生,杜绝交叉感染.

    作者:曹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和总结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老年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针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监护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6%.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贇;黄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方法的研究

    本文经过统计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分析了其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以及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后根据临床经验提出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

    作者:王丽华;易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物理干预和药物干预影响胶囊内镜在消化道运转时间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两种干预方式对胶囊内镜在胃肠道运转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物理干预组30例和药物干预组30例.两组患者吞服胶囊后实时监控,发现其在胃内滞留1h左右不能进入幽门者,均实施不同干预方法.物理干预组采取转换体位、散步、咀嚼口香糖等方法同时进行,促使其通过胃窦幽门进入小肠.药物干预组采取口服促胃动力药,记录两组胶囊内镜在胃内运转时间(GTT),小肠内运转时间(SBTT),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结果 药物干预组平均GTT明显短于物理干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SB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药物干预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较物理干预组高,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干预组缩短腔囊内镜GTT优于物理干预组,并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作者:张婷;董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59例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研究

    目的 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159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疾病分布特征以及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所有标本,对其进行细菌标本培养,对细菌标本来源进行调查,同时对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59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共672株细菌.其中尿液中的细菌株数占比例多,共426株,占比例的63.39%;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共102株,占比例的15.18%;而后依次为粪便、腹水、血液,分别为97、22、25株,占比例的14.46%、3.27%、3.72%.159例大肠埃希菌患者中有73例急诊患者,51例外科患者、17例内科患者、18例肛肠科患者.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中耐药性强的药物为氨苄西林,占比例的74.1%,以后依次为复方新诺明,占比例的58.7%;左氧氟沙星,占比例的48.8%;头孢类药物,占比例的46.9%;庆大霉素,占比例的43.1%.结论 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急诊患者群众,且其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医师在临床中要控制好抗生素的使用,降低疾病的耐药性.

    作者:谢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74例军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 探讨沈阳地区军人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布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2013年1~12月份我院呼吸科收治的74例军人CAP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5、12月份患者多,符合呼吸道疾病季节性特点;在病原学检测结果中以肺炎链球菌多24例占32.4%,其次为肺炎支原体23例占31.1%.结论 由于地域差别,在北方冬春两季,尤其是春季,是社区获得性肺炎高发季节,肺炎链球菌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肺炎支原体肺炎比例逐渐增高,治疗时应选择可以覆盖常见致病菌的药物.

    作者:王立斌;庞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诊断评价

    非均匀性脂肪肝是脂肪肝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极易造成临床误诊.本文主要介绍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分型、声像图表现特征、鉴别要点及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王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Rood技术联合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Rood技术联合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Rood疗法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Rood组采用Rood疗法,联合组采用Rood技术联合甲钴胺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3w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Rood组治愈显效率为56%,总有效率为88%;联合组治愈显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6%.联合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Roo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od技术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罗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无痛人流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无痛人流患者心理护理的措施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无病人流术的患者140例,以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按常规流程护理,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无病人流手术均顺利完成,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良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病人流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手术,促进手术的成功与安全.

    作者:文彩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校园医务室护理工作应把握的要点分析

    校园医务室作为学校的医疗安全保障处,其对整个学校的卫生安全、师生的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校园医务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其工作的要点,本文就校园医务室护理工作中的工作要点进行研究,以提升护理人员在突发事件处置时的应变能力,从而提升校园医务室的护理服务质量.下面就校园医务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能力、岗位职业以及做好医务室的规范工作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为校园医务室的护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借鉴.

    作者:孙桂珍;王艳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体会

    目的 探讨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方法及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0例行静脉注射患者,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每组患者150例.针对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穿刺方法,针对改进组患者予以改进后的穿刺方法,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成功率和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经对比分析可知,改进组患者的1次穿刺率为9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8%,且采用改进穿刺法的改进组患者穿刺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2%,常规组组患者总满意率仅为49.3%,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后的手背静脉穿刺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满意程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患者的疼痛感.

    作者: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6月在我院心内科行PCI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术前宣教,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3d后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处于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爱媛;王清;于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产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探讨在产前阶段选择应用地塞米松对于预防早产儿出现RDS(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收集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早产儿184例病史资料,将产前未给予孕妇地塞米松的100例分为对照组,将产前曾给予孕妇地塞米松的84例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早产儿CPAP应用率以及应用时间,早产儿RDS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81.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孕妇产前给予地塞米松可预防早产儿出现RDS,并且能使早产儿病死率下降,提高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和不良反应促进安全用药

    阐述中药注射剂的历史由来、定义和发展状况,尤其是近年来临床用药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是不良反应的增多,在几次大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后,国家加强了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发布了几个规定、制度,属于高危药品管理C级,不良反应监测也加大了力度.综合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分析中药注射剂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临床用药方面的错误.后报告了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提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严格遵照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合理用药,保证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作者:易伟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转运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转运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转运设备完好率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结果 经过五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急诊科转运设备的完好率由92.6%提高到了100%,使急诊科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转运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杨陈琴;张海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思乐扣在锁骨下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锁骨下静脉导管固定的合适方法.方法 将60例放置锁骨下静脉导管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缝合的方式固定导管,实验组采用思乐扣固定,观察两种不同导管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 不同固定方法导致的导管脱落,导管部分脱出,导管成角,患者的不适感及计划外导管维护次数,用思乐扣组明显优于缝合固定导管组.结论 思乐扣用于锁骨下静脉导管固定,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这样不但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而且减少了住院的费用.

    作者:罗艳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饮酒与头孢菌素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饮酒与头孢菌素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 对临床60例诊断为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内容包括饮酒种类数量、头孢菌素种类、发病时间、表现、抢救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 导致双硫仑样反应以白酒为多,啤酒、葡萄酒其次,药酒少见;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为多.多为用药后饮酒(54例),少数为饮酒后用药(6例).反应多发生在饮酒(或用药)后3min~2h,表现为脸红、心悸、头晕、恶心、头痛、呕吐、胸闷、烦躁、呼吸急促困难、大汗、休克、昏迷等;积极处理治疗,多数患者于10min~2h明显缓解.结论 饮酒与头孢菌素之间可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病情较危重,积极处理治疗,转归预后多较良好.

    作者:张继强;耿元晖;张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