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络磺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咯血6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

郜金辉

关键词:卡络磺钠, 酚妥拉明, 肺结核咯血
摘要:目的:探讨卡络磺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酚妥拉明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络磺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治疗有效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肺结核咯血时,可使用卡络磺钠和酚妥拉明联合疗法,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我科治疗心肌梗塞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6例患者,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采取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以患者住院期间的便秘情况以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便秘作用。结果观察组中有8例患者发生便秘,发生率为22.22%,有3例发生心源性促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中有23例患者发生便秘,发生率为63.89%,有15例发生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67%,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均远远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予以干预护理能有效减少便秘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常见护理差错的认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归纳和总结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进行原因分析。结果针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制定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对常见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学习,规范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李小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0例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护理

    总结了30例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社区护士给予家庭护理的指导。老年人具有服药依从性,而其的生活习惯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家属及护理工对于疾病知识缺乏,不能正确掌握高血压的家庭治疗与护理。因此,开始进行社区护士家庭护理模式,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高血压的治疗与护理,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或避免患者脏器的损伤。

    作者:汪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观察中西药物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药物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药物联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和缓解有效时间都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其特点是疗程短、副作用小、疗效肯定等。

    作者:康瑜梅;王彩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腺癌术后复发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整理45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5年复发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59例乳腺癌患者5年总复发率为7.19%(33/459)。患者的年龄与复发无明显的影响(P>0.05),而术前肿瘤大小,肿瘤病例类型,手术方式,肿瘤临床分期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乳腺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复发后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延缓病情恶化有一定的帮助。结论肿瘤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手术方式等是乳腺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早诊断、早治疗对预防复发十分重要。复发后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治疗和延缓病情恶化有一定帮助。

    作者:李佳蓉;雷世睿;卢世梅;钟奕意;周丹梅;张玲;涂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儿科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穿刺成功率。结果本组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中,183例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注,6例发生局部渗漏,3例脱管,3例导管堵塞,2例针眼出血,2例皮肤炎症,1例静脉炎,穿刺成功率为91.5%。结论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仅保证输液时的安全,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因此在儿科临床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王富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观察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中收治的结核病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00例,对于治疗组患者在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联合使用护肝药物,而对照组患者只运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肝损害的人数。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生转氨酶异常的患者显著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可以有效的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肝损害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冯建丽;马军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的原因及护理

    为了提高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的发生,通过分析我科室2013年4月~2014年3月86例行鼻饲肠内营养液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持和改善患者营养供给,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翟慧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X线对青年颈椎退行性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青年颈椎退变的主要影像特征,并对其检查方法、临床特点、发病原因等进行分析。方法本文收集60例30岁以下颈椎退行性变患者资料,分析其X线影像特征及发病原因、临床特点等,并对相关分析进行总结。结果青年颈椎退变的临床特点主要有颈项强直、活动受限,肩痛不适,部分伴有头晕及上肢麻木等。其主要X线特征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椎体增生及椎间隙变窄等,发病因素与不良的工作、生活习惯及锻炼不足密切相关。结论 X线多体位摄片应作为青年颈椎退行性变的首选及常规检查方法,其影像特征对临床诊断及防治意义重大。

    作者:李征军;肖本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全面健康体检对象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全面健康体检对象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为推动健康管理服务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875例全面健康体检者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掌握体检者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状况。结果644例(73.60%)体检者存在健康管理服务需求,157例(17.94%)对健康管理服务无所谓,74例(8.46%)不需要健康管理服务。女性、>50岁群体、固定职业者、月收入>3000者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要显著高于其他群体(<0.001)。按照需求量排序,体检对象对常规体检、全面体检、健康宣教、专业评估、个性服务的需求逐步降低,不同服务内容需求存在显著差异(<0.001)。698例(79.11%)愿意单位付费,111例(12.69%)愿意自费,66例(7.54%)不愿意付费。809例愿意付费者,以愿意年付费1000~2000元居多,共724例,占全部愿意付费者的89.49%。结论全面健康体检者对健康管理服务存在较大需求,但是不同群体的需求有明显差异。体检需求大,个性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少。体检者的付费意愿较高,但是个人自费比例较低,而且费用不宜超过年均3000元。

    作者:喻小红;陈志恒;刘迎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活动性肺结核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6例,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CT征象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肺实变、磨玻璃影、空洞、树芽征、模糊结节等的检出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CT检查对于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以及转归观察具有指导意义,可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的影像学指标。

    作者:方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泮托拉唑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Hb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VS 82.14%,91.86% VS 82.14%;两组患者嗳气及上腹痛症状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泮托拉唑三联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彭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创伤骨折治疗过程中血栓并发症机制及预防、治疗及效果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治疗过程中血栓并发症机制及预防、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50例创伤骨折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栓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一药物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人对上述血栓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血栓并发症糖尿病2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3例、器官衰竭1例,并发症率32%。实验组治疗过程中血栓并发症糖尿病0例、高血压1例、冠心病0例、器官衰竭0例,并发症率4%,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血栓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能够提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且操作简单值得未来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许文华;李晓红;冯喜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患者提供佳的护理方案。方法对20例DSA患者进行耐心的术前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心理疏导、手术配合及术后密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20例DSA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全程细致的护理对保证DSA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蓓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小儿特大面积烧伤1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治疗小儿特重度烧伤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法选用敏感抗生素,实施早期肠道营养,肉芽创面形成后积极手术封闭创面原则,结合临床综合措施治疗。结果69 d创面痊愈出院,局部遗留瘢痕,大关节活动性良好,外观及功能正常。结论选用敏感抗生素,积极的创面处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大面积烧伤小儿烧伤的关键。

    作者:张贺男;李毅;晁生武;张毅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探讨和总结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方法对43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通过及时抢救、严密的病情观察、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3例出血经过积极的抢救、精心的护理,36例治愈出院,6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通过加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果断采取有效急救措施,严密病情观察,准确估计出血量、判断再次出血,精心的护理,是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关键。

    作者:杨丛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诊断瘢痕妊娠的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超声经腹和经阴道诊断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8例经病理确诊为瘢痕妊娠的患者,设高频彩超经阴道检查50例为研究组,彩超经腹部检查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的结果以及子宫组织及血流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77.1%比较,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4.0%明显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子宫组织及血流变化检出率比较(75.0%),研究组子宫组织及血流变化检出率(1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高频彩超诊断瘢痕妊娠符合率高,无创、经济、便捷。能为瘢痕妊娠的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是目前诊断瘢痕妊娠的金标准。

    作者:何德良;何阳寰;宋宏贤;唐德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90例高龄孕产妇妊娠与分娩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妊娠与分娩结局,为提高预后提供借鉴。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0例高龄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55例适龄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与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在妊娠和分娩期共发生54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60%(54/9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2%(10/5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初产妇剖宫产率77.8%(70/90),远高于对照组的58.18%(32/55);在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双顶径等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产妇在妊娠期和分娩期比适龄孕产妇更易发生并发症和合并症,需进一步加强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减少围生儿的不良结局。

    作者:李玉娣;谭军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治疗进展及展望

    肝癌作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一直为医学工作者所重视,近年来,随着微波技术的开展及大量临床结果证实微波消融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有着较为确切的效果。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微波消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综述。

    作者:刘利;樊海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的护理

    目前,诊治冠心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经冠状动脉介入可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与后者相比,前者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外围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1]。我科自2013年1月~6月对35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诊治以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