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妥昔单抗二线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年观察

金北平;全清清;张国英;张海燕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重型持续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013年在我科二线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24例,分析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无效率、有效时间,缓解持续时间、复发率、复发时间,副作用,并与既往报道的脾切除疗效、安全性对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重型持续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脾切疗效相似,早期应用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均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部分可致命,应用时应谨慎。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鉴别是否为脓毒症及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上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地纳入2011年4月~2014年2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83例,其中脓毒症患者2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2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28例。并纳入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这四组患者间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0.05或<0.01)。不同程度脓毒症组之间血清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有显著差异,随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0.05或<0.01)。但C反应蛋白水平在不同程度脓毒症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判断早期脓毒症,反应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方面效果优于C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思睿;蔡茜;朱应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47例骨科手术术后发生POCD的老年患者,研究手术前后心理情感干预及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精神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在出现精神神经症状3~11 d(平均6 d)认知功能逐渐恢复,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加强心理干预,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监测,积极对症处理患者术后出现的各种认知障碍,使患者逐渐恢复认知功能,顺利康复。

    作者:李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财务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实施及效果

    财务成本核算作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的管理成本。但是现阶段我国多数医院在实施财务成本核算这一财务管理模式时仍存在一定阻碍,所以本文主要对财务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实施及其效果予以分析,为医院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作者:林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创伤性血胸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究传统胸腔闭式引流与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创伤性血胸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留管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等均少于参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93.03%),两组差异显著。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创伤性血胸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青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总结95例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要求护士术前采取心理指导、术前评估、预防DVT相关知识宣教,术后遵医嘱及时、准确、规范给药,术后早期活动与锻炼、加强物理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无1例因护理措施不到位而发生DVT。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及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杨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为患者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护理方案,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运动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的病情变化,经过2w的护理后,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参加本次实验的100例患者中,89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5例患者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整体治愈率高达95.00%。结论对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杨华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与STK3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人群STK39基因rs3754777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获得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300例,采用TaqMan探针法分析STK39基因rs3754777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STK39基因rs3754777G/A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K39基因rs3754777G/A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无相关性。

    作者:任宏强;赵利;王丽;王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通过对6例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有效的护理与观察,认为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采取有效预见性护理,可延长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

    作者:高勤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护理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ESWL)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中的效果。方法行ES-WL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术后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排石时间,腹痛缓解、血尿消失和尿路感染控制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排石时间,腹痛缓解、血尿消失和尿路感染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ESWL碎石术后排石效果,并可有效缓解症状。

    作者:杨阳;陈昱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例长QT综合症的治疗与护理

    长QT综合症是指在心电图上表现QT间期延长,易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晕厥、癫痫样抽搐发作和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一组综合症,分先天性长QT综合症及获得性长QT综合症。我科于2014年8月成功救治1例长QT综合症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除颤4次,予临时起搏器置入及射频消融治疗后置入置入型心脏转除颤器(ICD)的患者。

    作者:刘珍;寇芳芳;赵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例以耳带状疱症首发的乙状窦血栓患者的病例报告

    报道1例以耳带状疱症为首发症状,后期出现乙状窦血栓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后好转出院的病例。

    作者:陈胜燕;陈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可有效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发热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发热患者分层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年以来临床的90例发热患者采用分层护理的方法。其中男性65例、女性25例,年龄15~65岁。退热时间2~4h 65例,5~7h25例。结果临床对90例发热患者采用分层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在发热患者护理中,采用分层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

    作者:金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釉基质蛋白及其在牙周组织工程中的运用

    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是牙胚发育过程中由上皮根鞘分泌的一组蛋白质,具有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生物矿化和骨诱导等生物特性。本文主要将釉基质蛋白对牙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的不同作用及其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作者:孙春彦;张彦聪;靳宝宏;韩冰;孙汉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某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医院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某院2013年1月~12月出院的773例I类切口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773例I类切口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199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25.74%。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为58.29%;使用时机合理率为96.98%术后用药时间≤24h 167例,占83.91%。结论 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部分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部分患者首剂用药时机不当;偶有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

    作者:刘顺先;周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0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20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的20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20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较多,占59%;年龄40~50岁为多,占到32%;剂型方面,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达到80%;药物种类方面,抗微生物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达到60%;在临床表现上,皮肤及附件损害比较突出,占到30%;200例药物不良反正中,1例为新的严重不良反应,20例为新的一般不良反应,5例为严重不良反应,174例为一般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28例治愈,172例好转。结论临床医生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到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药物知识采取合理的措施,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作者:张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例子宫脱垂Ⅱ度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Ⅱ度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1例子宫脱垂Ⅱ度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其护理方法。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为女性,经过检查后发现患者左下肢皮肤稍紧张,腓肠肌有挤压痛,行双下肢血管B超示院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立即抗凝治疗,予低分子肝素4100 u皮下注射q 12h,地奥司明0.9 g Bid,4 d后加服华法林钠2.5 mg qd。治疗期间双下肢弹力袜应用,嘱患者绝对卧床1 w,患肢抬高20o~30o,左下肢禁止按摩,密切监测凝血常规及B超检查。10 d后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子宫脱垂Ⅱ度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在患者手术前后加强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820例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人类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心理问题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内科住院患者自身疾病严重且复杂,病程长,为家庭和亲人增加生活负担以及经济压力,这都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就导致心内科住院患者产生烦躁、抑郁、焦虑、恐惧、绝望,孤独等心理问题。为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良好的护士素质和心理护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我科2013年1月~6月对老年患者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宫延荣;宋忠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比较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12月所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结果心脏彩超检查出左房增大21例,左室肥厚47例,心电图检查出心律失常18例,ST-T改变35例。结论心脏彩超和心电图结合使用,可以更客观的诊断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

    作者:王彩云;康瑜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未婚胎儿畸形引产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未婚胎儿畸形引产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2011~2013年我科收治的未婚胎儿畸形引产患者,给予其护理干预,观察其引产后心理和身体的恢复情况。结果在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引产后心理和身体都恢复的比较好。结论给予未婚胎儿畸形引产患者有效地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引产后心理和身体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周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