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子宫脱垂Ⅱ度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周晶

关键词:子宫脱垂域度,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脱垂Ⅱ度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1例子宫脱垂Ⅱ度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其护理方法。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为女性,经过检查后发现患者左下肢皮肤稍紧张,腓肠肌有挤压痛,行双下肢血管B超示院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立即抗凝治疗,予低分子肝素4100 u皮下注射q 12h,地奥司明0.9 g Bid,4 d后加服华法林钠2.5 mg qd。治疗期间双下肢弹力袜应用,嘱患者绝对卧床1 w,患肢抬高20o~30o,左下肢禁止按摩,密切监测凝血常规及B超检查。10 d后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子宫脱垂Ⅱ度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在患者手术前后加强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肉毒素A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肉毒素A联合口服加巴喷丁片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20例,按入院序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1、2,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皮下注射肉毒素A联合口服加巴喷丁片治疗;对照组1采用皮下注射肉毒素A治疗;对照组2采用口服加巴喷丁片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治疗后2 w、1个月及3个月后三组患者VAS评分情况,三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皮下注射肉毒素A联合口服加巴喷丁片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剧烈疼痛等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达到了安全又有效的目标。

    作者:杨云珠;曾祥俊;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壳寡糖-聚乳酸阿霉素胶团体外缓释性能考察

    目的:考察阿霉素壳寡糖-聚乳酸嫁接物胶团的缓释性能。方法以超声分散法制备嫁接物胶团;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透析法制备载药胶团。进行载药胶团体外释放实验,考察壳寡糖-聚乳酸共聚物胶团的缓释性能。结果在壳寡糖-聚乳酸嫁接物中,聚乳酸分子量为5000的两种壳寡糖-聚乳酸嫁接物载药胶团体外释放缓释效果明显。结论壳寡糖-聚乳酸聚合物胶团具有显著的缓释特征。其中聚乳酸分子量为5000的壳寡糖-聚乳酸嫁接物,缓释效果更明显。

    作者:隋璐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罗氏Cobas e601检测人附睾蛋白4(HE4)残留试剂的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人附睾蛋白4残留试剂的分析性能,探讨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文件和相关文献,对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回收试剂的精密度、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生物参考区间进行评价。结果罗氏Cobas e601检测HE4残留试剂批内、批间精密度符合厂商声明;准确度结果相对偏差为0~0.72%;分析测量范围在35.08~1416.50可接受;生物参考区间适用。结论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检测使用同批号HE4回收试剂的主要分析性能符合要求,一定时限内可回收利用。

    作者:匡颖;袁军;秦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划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均为61例。给予实验组研究对象常规护理,而对照组予以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等方面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0.05)。结论针对急诊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不仅能改善其抑郁、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缓解其心理问题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几率。

    作者:屈彦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女性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暴力行为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6例发生暴力行为的女性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总结出暴力行为的特点。结果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是受幻觉妄想支配占46.15%,无自知力拒绝住院治疗占26.92%,与病友闹矛盾占11.54%,对医护人员态度不满占7.69%,药物不良反应占3.85%,环境因素引起占3.85%。结论针对我院女性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从而减少或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作者:陈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CRF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肾康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Scr、BUN、Cys-c明显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同时通过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康注射液治疗CRF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显著。

    作者:曹夙寒;高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院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对策

    信息时代的来临,生活和工作方式均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享受信息时代所带来便捷的同时,信息安全也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在企事业单位中,医院信息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涉及患者病史资料及所有诊疗记录,本文旨在阐述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明确网络安全在医院信息系统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确保医院网络系统安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和完整性,才能使医院的信息系统更可靠。笔者旨在对医院信息系统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对策。

    作者:李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白内障术后患者角膜散光的临床研究进展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眼科疾病。随着白内障手术由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的转变,排除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眼部病变的情况,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角膜散光,因其发生率较高,引起了国内外临床研究的广泛重视。本文首先介绍造成白内障术后患者角膜散光的形成,角膜散光是由于入射光线在角膜各经线上显现不等折射而造成的。然后阐述造成白内障术后患者角膜散光的因素,包括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切口的大小、位置、形状,缝合方式及力度。后介绍白内障术后患者角膜散光的控制及矫正,包括术中的控制及治疗与术后的控制及治疗。通过对白内障术后患者角膜散光的临床研究,对有效治疗白内障以及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孟艳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多爱肤标准敷料治疗Ⅱ、Ⅲ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多爱肤标准敷料治疗Ⅱ、芋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46例Ⅱ、芋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采用多爱肤标准敷料治疗压疮,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换药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多爱肤标准敷料治疗Ⅱ、芋期压疮患者,使用方便,不仅缩短压疮治愈时间,而且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培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强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成为了医疗单位发展的源动力。医院档案是十分重要的文献参考,对于处理医院日常工作当中的各类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医院档案管理,不断创新医院档案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的改革,提升医院档案管理的使用率以及医院的综合能力,将医院档案与医疗事业相结合,协助医疗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耀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临床带教体会

    专科护士一词源于美国,1909年美国早开始了麻醉科护士的培养,大约经过一个世纪的时间,现在美国已在200多个专科培养了10万余人的临床护理专家。专科护士是指具备一定条件的护士在某一特定领域进行为期数月的培训,具备相应专科能力并经考核合格获得专科资格证的注册护士[1]。近几年,我国许多医院和学术组织也开始尝试开展专科护士培训。我院做为天津市卫生局与天津市护理指控中心会认定的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之一先后接收了九期共95名来自全市各级医院的护士学员的临床带教工作,通过对这些学员的临床带教,不仅促进了我院ICU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师资力量,同时也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带教模式,能让学员通过基地实践得到规范系统的培训,达到ICU专科培训的要求。

    作者:杨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康复护理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据资料配对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6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整体康复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控制率、控制垣显效率分别为69.44%、97.22%高于常规组36.11%、69.44%,满意度评分(84.9±10.5)分高于常规组(63.2±20.1),脊柱侧弯正常率、有效率分别为88.89%、100.00%高于常规组36.11%、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整体康复护理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期间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治疗与康复水平。

    作者:吴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24例,随机将24例患颈动脉狭窄患者分组院护理A组与护理B组,每组12例。对护理A组患者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对护理B组行常规+精心护理。结果比较护理A组与护理B组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护理B组的护理有效率比护理A组明显更高,<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护理A组与护理B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满意度,护理B组的护理满意率比护理A组明显更高,<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阶段,对患者行精心、规范的护理,更有利于围术期手术成功率、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段伶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科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心理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方法。方法通过对心理科病房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及安全意识教育,优化护理人员配备,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做好风险评估、病情观察及陪护的教育和管理,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使病区护理安全得到提高。结论针对护理安全隐患采取的管理对策可以减少和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周凤芹;张长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冠心病与骨质疏松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高血压冠心病和骨质疏松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骨质疏松以及骨量减小的绝经后女性,分为对照组(即无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组)、观察组(即有血压或者是冠心病组),每组4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的指标,分析两组血脂和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TC、LDL-C、腰椎骨密度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TC、LDL-C方面高于观察组,腰椎骨密度小于观察组;在Ward三角、TG、左侧股骨近端总骨密度以及HDL-C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冠心病和骨质疏松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贾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压疮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组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则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内容,比较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16.67%,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机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秦明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门诊注射室临床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门诊注射室护生临床带教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加强入科培训、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言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豆简易手册》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肝豆患者简易手册》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家属,将2012年1月~12月设为对照组30例,2013年1月~12月研究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宣教,研究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应用《肝豆患者简易手册》对家长进行教育。比较两组家长对对肝豆状核性相关知识认知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家属肝豆状核变性发病的缘由、临床表现、所受影响的人群、治疗的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相关护理、低铜饮食知晓率均较对照组高(<0.05)。结论应用《肝豆患者简易手册》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方式,便于家长学习阅读,随时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患者的管理能力,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李素红;周香雪;林巧玲;李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社区医院护患关系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社区医院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2014年2月来本社区医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明显优于对照组68%;且研究组和对照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社区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金纪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与护理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1]。

    作者:孙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