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压疮的预防效果分析

秦明珠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长期卧床, 老年患者, 压疮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组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则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内容,比较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16.67%,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机率,提高生活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72例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gal bladder catheterized drainage,PGCD)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5月行超声引导下PGCD治疗的7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操作技术。结果7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70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经引流1~5 d,药物冲洗1 w,患者胆囊炎症控制;2例因出现胆囊出血终止穿刺,全身及局部药物止血治疗后,转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2例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1例出现导管脱出,因胆囊炎症控制,未再行置管。结论超声引导下PGCD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隆仙琴;王建华;武心萍;丁文波;李杰;王玉国;李素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直肠癌的术后护理

    直肠癌(carcinoma of rectum)是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消化道的癌肿中,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占胃肠道癌中的25.9%。在大肠癌中,直肠癌占60%~70%,在直肠肛管癌中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是癌肿的好发部位,<占75%,因此从总体而言<有半数大肠癌位于直肠指诊检查可及范围之内[1-2]。

    作者:张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对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自愿的方式,对100例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活动室血压异常者实施健康教育,教育一年后对干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100例血压异常者高血压评价标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控制率以及治疗率明显提高,干预前后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其生活方式较合理;同时相对于干预前,健康教育后,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明显下降,所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不仅可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同时还可使患者所存不良习惯得到有效地改善。

    作者:洪维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男性尿失禁患者留置导尿与使用保鲜袋接尿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男性尿失禁患者留置导尿与使用保鲜袋接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更适合男性尿失禁患者接尿方法。方法回顾我院综合病房2012年5月1日~2013年9月30日就诊男性尿失禁患1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保鲜袋接尿法,对照组应用留置导尿。结果通过1个月观察期间,两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尿道感染与阴茎糜烂、管道脱落、漏尿、4 w总费用、患者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男性尿失禁患者使用保鲜袋接尿方法避免了有创留置导尿,并减少了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同时减少了漏尿与皮肤损伤的问题,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方便可行,是与家庭护理紧密衔接的方法,值得在长期卧床尿失禁患者中普遍采用。

    作者:张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护理

    中药注射剂是中国特有的经静脉给药的一类药物,是一种或多种中药中提取的多种组分物质。在临床发挥疗效的同时,也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心律失常是其危及到生命的主要不良反应。本文就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的心律失常机理及护理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陈可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支持对产妇分娩过程及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

    目的:评价对于产妇实施护理支持干预的临床效果,并为产妇护理方式提供新的指导思想。方法对150例产妇随机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一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理干预,为研究组。待产妇生产后,向两组发放抑郁测评量表(SDS)进行对比研究,并且进行分娩后不良因素的诊断评定。结果两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为(13.6±3.1)分,对照组为(24.2±2.6)分,差异明显(<0.05)。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的情况要低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待产孕妇,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联合治疗是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案,可以减少产后出血以及产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姜行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体会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造成肝细胞坏死、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常见的病因有病毒性肝炎、长期大量酗酒、脂肪肝等。我国肝硬化患者发病年龄在35~50岁,男女比例约为4:1~8:1[1]。我科自2011~2013年共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50例,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许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豆简易手册》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肝豆患者简易手册》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家属,将2012年1月~12月设为对照组30例,2013年1月~12月研究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宣教,研究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应用《肝豆患者简易手册》对家长进行教育。比较两组家长对对肝豆状核性相关知识认知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家属肝豆状核变性发病的缘由、临床表现、所受影响的人群、治疗的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相关护理、低铜饮食知晓率均较对照组高(<0.05)。结论应用《肝豆患者简易手册》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方式,便于家长学习阅读,随时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患者的管理能力,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李素红;周香雪;林巧玲;李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尿沉渣评分在鉴别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及急性肾小管坏死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颗粒管型为基础建立的尿沉渣评分系统在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及急性肾小管坏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及急性肾小管坏死组,取晨尿由专人双盲用相差显微镜计数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颗粒管型,依据尿沉渣评分系统予以评分,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及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诊断价值。结果肾前性AKI患者尿沉渣评分较ATN患者明显降低,尿沉渣评分(AUC=0.906)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尿沉渣评分可作为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及急性肾小管坏死鉴别诊断的指标。

    作者:陈昕;刘进;刘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工肝支持治疗24例重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4例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全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24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人工肝治疗顺利完成。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给予适宜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以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春蓉;苏婷;欧春蓉;赵水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通过对6例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有效的护理与观察,认为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采取有效预见性护理,可延长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

    作者:高勤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75株泌尿外科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泌尿外科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泌尿外科住院泌尿道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575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泌尿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院54.2%~69.3%;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院36.9%~46.3%;2011~2013年泌尿外科及全院大肠埃希菌大多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但对青霉素类、头孢一代耐药率较高,产ESBLs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结论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分离率高,且细菌耐药严重,特别是产ESBLs株耐药更为严重,应当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俊鹏;鲁健;徐轶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硅胶半管切口引流在肝胆疾病开放手术切口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硅胶半管切口引流在肝胆疾病开放手术切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相关病例资料共计308例。结果158例应用硅胶半管切口内引流的患者有6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3.8﹪;150例未应用硅胶半管切口内引流的患者有30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硅胶半管切口引流在肝胆疾病开放手术切口中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效果。

    作者:何清雄;孔德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多频振动治疗仪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目的:观察多频振动治疗仪(体外振动排痰机)与药物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按性别、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给予常规抗生素、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原有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多频振动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多频振动治疗仪与药物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护士为患儿提供合理优质服务,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作者:朱会坤;陈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且其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目前恢复冠脉血流直接有效的微创性手术方法,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较常用。大量询证医学证据证实:PCI术后在常规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抑制炎症反应等药物的基础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其抗血栓作用尤为明显[1]。本文通过对3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观察和护理,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顾君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成人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应用

    呼出气一氧化氮是当下的非常重要的医疗监测技术,该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无创性、便捷性,它能够有效的测定患者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病情发展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足够的数据参考。另外,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呼出气一氧化氮的临床可行性比较高,能够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提供较大帮助,医疗人员可根据测定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①深入了解病因,②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康复做好充分准备,减少发病频率。本研究主要对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成人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做出如下综述。

    作者:张玲;周爱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ICU护士培训现状和对策

    ICU护士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一环境隔离、患者病情重、工作量大,这些特点就要求护士有较高的护理水平。国内目前在护理队伍的建设上尚不完善,主要体现为护士数量不足,护士学历不高,知识储备量不够,技能掌握水平参差不一。通过相关的资料表明,原本按照规定,ICU的床护比应为1:3~3.5,但是目前国内的床护比通常是1:1~2。通过调查重庆地区的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ICU护理人员配置,了解到该院的22个ICU护患比仅仅只有1个达到1:2,其余大部分ICU配置都在1:1以下。此外,护士没有经过正式进入ICU前的培训,且进人ICU后的培训也没有实现正规化与系统化,使得ICU护士无法完成ICU的护理工作。所以,培养合格的ICU护士就必须提高护士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便胜任ICU的护理。

    作者:王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优质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70分以上的占90%,对照组占7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68%。两组两项指标比较(<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对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春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46311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女性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情况,探讨其与清洁度、年龄的关系。方法对146311例门诊、住院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生理盐水涂片显微镜检查。结果146311例患者中,滴虫、霉菌和加德纳菌的总感染率为21.60%,表现为6种感染模式。病原体感染患者阴道清洁度主要在芋度占93.28%,阴道清洁度郁度者感染率高达88.50%;21~30岁感染率高为24.75%,不同阴道清洁度及年龄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南宁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较严重,分泌物的清洁度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各年龄段女性均有感染,应加强妇女儿童健康宣传、积极开展生殖道健康普查。

    作者:黄战;李明艺;陈燕;李东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与护理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1]。

    作者:孙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