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纪芬
目的:了解医院泌尿外科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泌尿外科住院泌尿道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575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泌尿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院54.2%~69.3%;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院36.9%~46.3%;2011~2013年泌尿外科及全院大肠埃希菌大多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但对青霉素类、头孢一代耐药率较高,产ESBLs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结论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分离率高,且细菌耐药严重,特别是产ESBLs株耐药更为严重,应当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俊鹏;鲁健;徐轶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社区医院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2014年2月来本社区医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明显优于对照组68%;且研究组和对照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社区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金纪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对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自愿的方式,对100例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活动室血压异常者实施健康教育,教育一年后对干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100例血压异常者高血压评价标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控制率以及治疗率明显提高,干预前后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其生活方式较合理;同时相对于干预前,健康教育后,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明显下降,所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不仅可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同时还可使患者所存不良习惯得到有效地改善。
作者:洪维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工作效果。方法我院从2013年2月起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细节护理,以此来提高护理质量。在200例手术中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实验组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细节护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以及医护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中,实验组患者焦虑的为17%(17/100)、有抑郁情况为13%(13/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1/100)、27%(27/100)。在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4.2±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4±4.4)分。而在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方面,实验组为(94.3±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5.0)分。结论细节护理在完成常规治疗操作的同时,还能使得患者感受到细致、体贴、周到的护理服务,从而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降低,能够以轻松信任的心态配合医生来完成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护理是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手术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孙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876例外科手术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8例,两组均进行正常术后护理,实验组在护理过程中进行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满意度优良率为100%,远高于对照组87.23%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外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患者享受到体贴、周到、细致的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向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见习课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法妇科手术见习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见习教学,比如院多媒体教学、模拟操作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结论妇科手术见习课教学过程中采用联合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
作者:郭保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孕产妇系统管理,有效提高孕产妇产前产后保健的质量,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保证母婴健康和安全。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太原市某社区服务中心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的早孕建卡、规范五次以上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情况进行分析,并查阅妇幼年报表及孕产妇保健手册结案情况,将所得资料进行汇总统计。结果2013年全年共建围产保健册1156本,其中户籍孕产妇1069例,早孕建卡率98.87%、产前检查率91.20%、产后访视率97.84%、产后42 d复查率98.2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9.99%。非户籍孕产妇87例,早孕建卡率95.40%、产前检查率79.31%、产后访视率97.70%、产后42 d复查率98.8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是75.86%。结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的降低。非户籍与户籍相比孕产妇早孕建卡晚、规范产检次数少、流动性大失访严重,是导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低的重要原因[1],也是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杜银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探讨身体<束性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身体<束相关性桡神经损伤的起因、发展及治疗护理效果。分析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患者出现垂腕、掌指关节不能背伸者,应及早判断为桡神经损伤,同时应采取多种方法早期处理。正确选择<束带使用指征,对极度消瘦且躁动剧烈的患者应有特殊保护措施,并严密观察,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作者:耿荣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析桡骨远端(Col es)骨折利用手法闭合复位并外固定治疗增加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治疗的Col es骨折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护理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夹板辅助恢复。护理组在其常规手术上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护理人员的系统护理。出院后1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肢体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并对两组调查结果数据做出比较。结果经过治疗统计,经过护理的患者在复位后骨折处恢复,肢体机能等方面均较常规无护理的患者恢复较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Col es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夹板的患者同时进行相关护理,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无护理的患者。
作者:张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在临床教学中护理查房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当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查房的过程中,能够将已学的医学知识、临床治疗、诊断、护理技能运用在一起,从而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在护理查房中结合成人教育理论,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作者:邱华;陶功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手术室在积极探索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形式过程中,重视护理人文关怀,从护患沟通技巧着手,加强对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丰富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作者:王小琴;罗梅梅;冯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常规超声对2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接受微波治疗的20例患者31个病灶中,一次消融率达到83.87豫(26/31),余5个病灶均在再次微波治疗后完全消融。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复发性肝癌,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可重复操作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在急腹症手术中的应该选择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7例急腹症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麻醉方法使用的分析,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采用气管内全麻和硬膜外的综合麻醉方法,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硬膜外的麻醉方法,对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血压变化程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老年急腹症手术治疗患者选择气管中全麻和硬膜外的综合麻醉方法,不仅能使患者得到充分的镇痛,应激反应较小,而且血压不会有较大的波动,是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丙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直肠前突(rectocele,RC)的译文是直肠膨出,即直肠前壁突出,亦称直肠前膨出。为出口阻塞综合征之一。患者直肠阴道隔薄弱直肠壁突入阴道内,亦是排便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男性发病者也有报道。
作者:芦美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死亡率高达26.92%[1]。我院手术室采用应急抢救分组模式,对1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发生DIC的患者抢救获得成功,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因孕1产0,宫内妊娠38 w,头先露临产,胎儿宫内窘迫入院。入院时查一般体征、血常规及凝血四项结果正常。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取出一男活婴,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失血700 ml,输液1500 ml,送回病房。2 h后,产妇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子宫收缩差、阴道流出大量不凝固鲜血800 mL、肉眼血尿、伤口敷料血性渗湿,血压85/50 mmHg、脉搏120次/min、呼吸28次/min、凝血及生化结果示血红蛋白20 g/L、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112 s、凝血酶时间124 s、凝血酶原时间103 s、纤维蛋白原0.89 g/L、血小板数目31×109/L,确诊为急性DIC。紧急再次推入手术室急诊抢救,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输入浓缩红细胞、血浆、应用肝素、抗感染等处理后,病情转危为安。住院9 d,母婴平安出院。
作者:李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胸外科技术,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确实、安全可靠以及切口符合美容要求等诸多优点深受患者和胸外科医生的欢迎。胸腔镜肺《切除术更是很多肺部疾病,特别是早期肺癌治疗的标准手术方式[1]。微创胸部外科是21世纪胸外科的发展趋势,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术(VATS-lobectomy)外科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已无争议,且2006年颁布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引和2007年发表的美国胸部医师协会(ACCP)肺癌治疗指引把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并列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合理选择。
作者:景群辉;李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享ICU床边纤支镜操作的护理。方法在监护下配合医生对86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检查及治疗。结果通过护士的协调配合,顺利完成所有纤支镜操作,无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发生。结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床边纤支镜检查,即依赖于医生娴熟的操作技能,也得益于协调的护理配合。
作者:郑杏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围生期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产妇围生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2.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8.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房护理管理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有效的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作者:唐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重点探究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1~2013年在我院接受乳腺癌切除术的107例乳腺癌患者,将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看护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看护54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重度疼痛发生率高达15.1%,焦虑发生率高达17.0%。观察组的重度疼痛发生率仅为1.9%,焦虑发生率仅为1.9%。观察组的重度疼痛发生率、焦虑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7.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6%,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显然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仅为77.4%,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6.3%。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然于对照组。结论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重度疼痛发生率、焦虑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萍;祝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就超早期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了我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所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时机,将患者划分为找超早期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组与延期治疗组,两组病例各为30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相对于延期治疗组而言,超早期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血肿体积也发生了明显地改变,两组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采取超早期微创锥颅软通道来予以治疗,所获成效显著,可快速清除患者脑内血肿,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地改善,便于患者的康复,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吴刘亦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