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延荣;宋忠举
目的: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被诊断为患有突发性耳聋的78例患者,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并配合临床护理,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78例患者都痊愈出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于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敏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微波加脉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平均年龄53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病组治疗前后Vp Vm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 TCD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的一种手段,脉冲加微波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家琼;成祥林;汪华;吴治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路径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抢救护理患者60例为常规组,接受改进护理路径患者60例为观察组,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并发率低分别为3.33%、8.33%低于常规组13.33%、28.33%;观察组发病至送院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4.2±11.8)min、(79.3±16.9)min、(16.2±3.6)d优于常规组(55.2±12.3)min、(129.3±33.2)min、(20.6±5.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常规组与对照组存活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23.08%、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改良高标准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应运用心肌梗死,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几率、抑制相关并发,提高康复水平。
作者:白春美;吴广星;武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技能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基础。目前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在技能比赛中虽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技能比赛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还需加强。本文就当前高等医学院临床技能教育情况,分析了临床技能竞赛的重要性,同时探究了以技能比赛促进技能教学的方式。
作者:刘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综合分析36例法洛氏三联征病例护理关键,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行手术治疗患者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3岁3个月~18岁,平均年龄(10±2.8)岁,均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肺部感染6例,经过积极治疗,肺炎治愈4例,2例因肺部严重感染死亡;1例因术后心衰死亡,1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自动出院。结论经过术前护理分析,术后相应的护理措施,合理健康指导,可以提高出院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芳芳;王新新;胡晓佳;任利培;石艳丽;王琼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多极射频消融治疗老年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42例老年MHC患者行PRFA治疗,观察近期有效率,并发症和1、2、3年生存率。结果近期有效率为90.48%,消融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2.85%、78.57%、45.23%,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RFA治疗老年MHC安全、高效、微创、可重复性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黄玉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42例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麻下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然后调换进镜孔和主操作孔位置,再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42例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105min,平均(65.0±10.5)min,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术将需分两次进行的上、下腹手术简化为一次微创手术解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源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探讨身体<束性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身体<束相关性桡神经损伤的起因、发展及治疗护理效果。分析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患者出现垂腕、掌指关节不能背伸者,应及早判断为桡神经损伤,同时应采取多种方法早期处理。正确选择<束带使用指征,对极度消瘦且躁动剧烈的患者应有特殊保护措施,并严密观察,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作者:耿荣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盐酸甲氧明对剖宫产腰麻患者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180例腰麻下拟行剖宫产的患者,年龄18~40岁,ASA玉~Ⅱ级,随机分为6组(n=30)院A组在给予腰麻药物前后均未给任何药物,B组在给予腰麻药时肌注盐酸甲氧明0.1 mg/kg,C组在给予腰麻药后出现低血压时静注盐酸甲氧明0.05 mg/kg,D、E、F组分别在A、B、C组基础上预输注胶体8 ml/kg。经上述处理后,若血压仍明显偏低,则给予适量的麻黄碱。记录基础值和腰麻后5、10、15、20、25、30 min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麻黄碱总用量、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在腰麻后各时点,E组血压及心率平稳(>0.05),其余各组均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0.05)。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麻黄碱总用量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0.05);与E组比较,B、C、D组麻黄碱总用量增多、恶心呕吐发生率增高(<0.05)。结论对于腰麻下剖宫产术,预先肌注盐酸甲氧明并加以适当的胶体进行扩容治疗,可有效地防治术中的低血压,并可降低由低血压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刘艳萍;张训功;吴亚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即是肺部感染,其发病率较高,达57%,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此外,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多为由肺部感染而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加强对肺部感染防治,从而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作者:吕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差异不显著(>0.05);手术后,实验组22例紧张情绪缓解,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 PCIA的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镇痛效果好等优点,采用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镇痛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章会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6岁,86kg,主因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1个月余,加重2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药物控制血压维持在140~150/90~100mmHg,糖尿病病史15年,口服药物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6.0~6.5mmol/L,冠心病病史10余年,未曾规律用药。术前CTA检查提示:①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混杂性斑块,相应处管腔狭窄,右侧颈外动脉分支减少;②右侧椎动脉末端及基底动脉起始部软斑块形成,相应处管腔轻度狭窄。MRA提示:①脑动脉硬化;②脑萎缩。颈部彩超提示右颈动脉内膜增厚,右颈动脉软斑块形成,狭窄85%~90%。心脏超声显示:主动脉瓣、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舒张功能减低,射血分数58%。术前诊断右侧颈动脉狭窄,拟在全麻下行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常规禁食水,入室BP 145/95mmHg,HR 72次/min,SpO294%,BIS监测,1%利多卡因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2%利多卡因喉麻管喷雾咽腔表面麻醉,咪达唑仑2mg,依托咪酯15mg,顺阿曲库铵15mg,舒芬太尼20mg,瑞芬太尼50ug,快速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应用七氟醚2~3%,瑞芬太尼0.1~0.2ug/kg/min,间断予以肌肉松弛剂,术中BIS值维持在50~60,调整麻醉药浓度,使BP维持在130~140/80~90mmHg,分离颈动脉结束,静脉予以肝素1mg/kg后,测ACT值为正常值得时,提升BP,必要时去甲肾上腺素2~4ug/次,维持BP在160~170/100~110mmHg,HR 60~70次/min,血管开放后静脉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脱水,手术结束后维持BP在基础值范围,吸痰拔管,安返ICU。
作者:徐雪;李蔚;蔡劲松;戚翔;杨幼明;闫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1]。
作者:孙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人类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心理问题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内科住院患者自身疾病严重且复杂,病程长,为家庭和亲人增加生活负担以及经济压力,这都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就导致心内科住院患者产生烦躁、抑郁、焦虑、恐惧、绝望,孤独等心理问题。为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良好的护士素质和心理护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我科2013年1月~6月对老年患者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宫延荣;宋忠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47例骨科手术术后发生POCD的老年患者,研究手术前后心理情感干预及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精神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在出现精神神经症状3~11 d(平均6 d)认知功能逐渐恢复,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加强心理干预,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监测,积极对症处理患者术后出现的各种认知障碍,使患者逐渐恢复认知功能,顺利康复。
作者:李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对于产妇实施护理支持干预的临床效果,并为产妇护理方式提供新的指导思想。方法对150例产妇随机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一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理干预,为研究组。待产妇生产后,向两组发放抑郁测评量表(SDS)进行对比研究,并且进行分娩后不良因素的诊断评定。结果两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为(13.6±3.1)分,对照组为(24.2±2.6)分,差异明显(<0.05)。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的情况要低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待产孕妇,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联合治疗是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案,可以减少产后出血以及产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姜行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功能检验与脂肪肝相关性。方法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个操作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分析内容包括肝功能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将所得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脂肪肝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临床资料分析可知,研究组TBA、LDH、ALT、AST、ADA、GGT、AKP、GLB、AFU、5'-N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P、ALB、CHE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脂肪肝临床特征,对疑似患者积极给予实验室肝功能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准确判断病情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脂肪肝诊断正确率及降低临床误诊、漏诊几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院探讨骨科高龄患者髋部术后谵妄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有18例高龄患者全麻术后发生谵妄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8例高龄髋部手术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良好,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骨科高龄患者髋部术后的观察,术后早期发现谵妄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管理者对谵妄早期识别及护理措施落实的重视会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和安全意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柯云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常见致病菌,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回顾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尿液进行致病菌鉴定以及药敏实验,分析耐药性。结果160例尿液样本中总共分离出137株病原菌,分离检出率85.6%,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为74.5%,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为20.4%,真菌检出率为5.1%;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3.1%,其次为头孢他啶19.1%,而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耐药性较高,均在5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相近,为4.1%,对庆大霉素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在50%以下,而对其它药物耐药性均在60%以上。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耐药性较高,临床中应特别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SAS、SDS、SF-36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前两组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跃0.05),具有可比性。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且<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缓解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和参考。
作者:周影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