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影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分别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的疗效比较院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效果的显著改善,患者健康知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的实施,能使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的规范化,以满足患者对疾病和健康的知识的需求,有效地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质量和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外部形象。
作者:彭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频振动治疗仪(体外振动排痰机)与药物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按性别、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给予常规抗生素、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原有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多频振动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多频振动治疗仪与药物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护士为患儿提供合理优质服务,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作者:朱会坤;陈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疼痛学是在麻醉学的基础上吸收内、外、神经、康复、骨伤、中医等临床各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的临床学科,这必然要求疼痛科医师既要有麻醉医师娴熟的操作能力,又要有临床医师严谨的临床诊疗思维。因此培育兼备麻醉师与临床医师特质的新一代疼痛科医疗人员的需要逐渐突显。
作者:宫庆娟;梁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析纤维鼻咽镜鼻咽活检对早期诊断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86例鼻咽癌患者,并按照活检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中实施间接鼻咽镜活检的43例患者记为A组、将其中实施纤维鼻咽镜活检的43例患者记为B组。结果检出的鼻咽癌患者,其病理分型以结节型为主,其次依次为菜花型、黏膜下型及溃疡型。以一次钳取组织阳性检测结果为准计算活检准确率,A组患者的活检准确率为76.74%,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活检准确率97.67%(<0.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实施纤维鼻咽镜鼻咽活检诊断,可以对鼻咽部各个部位的组织进行钳取,对深层病变组织钳取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适合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眼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隧道式切口的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26例52眼年龄超过41岁,屈光度超过-8D的高度近视眼、超过-12D的超高度近视眼伴轻度或不伴晶状体混浊的患者,行2.8mm带<0.5~1.0mm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术中以虹膜恢复器作支撑和滑板,碎核钩将核粉碎、乳化。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角膜散光度的变化。结果术中无后囊膜破裂、前房出血、晶状体悬韧带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h视力0.2~0.4者48眼占92豫,0.5~0.8者4眼占8豫。术后1d视力0.2~0.4者为12眼占23豫,0.5~0.8者37眼占71.1豫,0.9~1.2者3眼占5.9豫。术后3个月视力0.2~0.4者为6眼占11.6豫,0.5~0.8者36眼占69.2豫,0.9~1.2者10眼占19.2豫。术后3月视力(裸视或屈光度﹤-2D矫正视力)大于术前矫正视力者为48眼占92.4豫,等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眼占3.8豫,术后角膜创口处水肿2眼占3.8豫,3d后消退。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4.5%,术后1个月平均散光度变化值为0.05D。结论对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患者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控性好、安全、有效矫正高度屈光异常并能进一步提高视觉质量。
作者:鲁为凤;白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总结95例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要求护士术前采取心理指导、术前评估、预防DVT相关知识宣教,术后遵医嘱及时、准确、规范给药,术后早期活动与锻炼、加强物理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无1例因护理措施不到位而发生DVT。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及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杨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术中保温对预防高龄全髋置换患者低温性寒战的效果。方法将62例高龄全髋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保温组32例,对照组30例。保温组患者术中术中所有补液均为(36.5~37.5℃)的温热液体,并予恒温水浴箱加温后至37℃的生理盐水进行创面冲洗;常温组患者使用室温(22~24℃)的手术室内放置液体静脉输入及术区冲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麻醉30min、术中1h、2h、3h、术毕即刻6个观察时相体温变化、术中失血量及发生寒战情况。结果保温组患者术中体温维持稳定,手术前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术中体温显著下降,与术前及保温组比较均显著下降(<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保温组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术中保温措施在维持高龄全髋置换患者体温恒定的同时,能够降低术中寒战的发生,而且《不会增加术中失血量。
作者:姜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社区临床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非同期病例收集方式,共收集594例,其中干预组317例,对照组277例。干预组患者接受社区临床干预模式,并定期进行回访。观察两组患者COPD急性发作人数,急性发作者发作次数,干预前后肺功能变化(FEV1,FEV1%)。结果干预组1年内共96例急性发作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对照组共158例急性发作自行到上级医院治疗,两组经统计学分析,<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OPD急性发作患者发作次数比较,<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一年前后肺功能(FEV1,FEV1%)组内比较比较,*=0.00(tFEV1(干预组)=18.78,tFEV1%(干预组)=57.85,tFEV1(对照组)=3.19,tFEV1%(对照组)=2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肺功能组间比较,#P=0.00(tFEV1=13.96,tFEV1%=3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临床干预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减轻上级医院负担而言,都具有积极的临床效应及社会效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张秋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实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95.74%)显著优于参照组(80.85%),差异存在统计意义(<0.05);且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护理满意度高。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疾病的治愈,减少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作者:陆小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Ca2+稳态是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基础。细胞内Ca2+浓度的提高依赖于Ca2+由细胞外流入或者从内质网流出。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的物理联接即MAM,是内质网和线粒体功能的关键,使Ca2+高效的从内质网转移至线粒体。研究内质网与线粒体的Ca2+信号对维持细胞代谢及功能至关重要。
作者:郭云辉;陈凤江;吕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道肿瘤中致癌基因C-erbB2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40例肠癌患者甲醛固定的肠道肿瘤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各40份;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肠道肿瘤组织中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52.5%)低于癌旁组织中存在的甲基化率(75.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肿瘤不同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检标本显示肠道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erbB2低甲基化可能是C-erbB2蛋白高表达和肠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安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绩效考核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实施绩效管理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绩效管理前的2012年间共计发生护理差错12起,基础护理评分为(88.14±3.47)分,整理护理评分为(89.35±3.52)分,院感控制质量评分为(90.84±2.89)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5.73±4.63)分,危重患者护理评分为(87.63±3.74)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为(88.55±3.83)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为(91.25±2.33)分;实施绩效管理后的2011年间共计发生护理差错3起,基础护理评分为(97.53±1.21)分,整理护理评分为(98.24±1.12)分,院感控制质量评分为(96.29±1.33)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5.38±2.11)分,危重患者护理评分为(97.25±1.16)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为(97.85±1.03)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为(98.96±0.43)分,实施绩效管理后,护理差错发生例数明显减少,且基础护理评分、整理护理评分、院感控制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危重患者护理评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绩效考核的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谢琴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肉毒素A联合口服加巴喷丁片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20例,按入院序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1、2,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皮下注射肉毒素A联合口服加巴喷丁片治疗;对照组1采用皮下注射肉毒素A治疗;对照组2采用口服加巴喷丁片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治疗后2 w、1个月及3个月后三组患者VAS评分情况,三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皮下注射肉毒素A联合口服加巴喷丁片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剧烈疼痛等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达到了安全又有效的目标。
作者:杨云珠;曾祥俊;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患者感染。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朱江;王莉;姚晓丹;周小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多爱肤标准敷料治疗Ⅱ、芋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46例Ⅱ、芋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采用多爱肤标准敷料治疗压疮,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换药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多爱肤标准敷料治疗Ⅱ、芋期压疮患者,使用方便,不仅缩短压疮治愈时间,而且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培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2013年6月~12月10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持续性经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102例次,间断性灌注法肠内营养85例次。结果腹胀、腹泻、返流等消化道症状及营养管脱落、堵管是肠内营养为普遍的并发症,但经积极处理,患者均能比较好的耐受肠内营养。结论肠内营养具有价廉、简便的优势,更合乎生理,是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营养支持的一种主要治疗方式。
作者:瞿菊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CTA对桥血管的临床评价。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9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3.1±12.8)岁,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后时间<4~5年。患者来我院就诊时表现为心绞痛、气短、活动后心悸等典型冠状动脉缺血表现。其中动脉桥44支,静脉桥115支。分别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TA。评价冠状动脉旁路搭桥血管CTA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率、板块显示情况),将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与CTA图像中动脉桥血管和静脉桥血管显示率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能完成检查,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级图像的有55例,有12例二级图像质量,39例3级图像质量通过计算机重建后均满足诊断要求。静脉桥血管中闭塞28支,狭窄率为24.3%,见图1。动脉桥血管中闭塞7支,狭窄率为15.9%。血管钙化斑块12支,软斑8支,混合斑块5支。冠状动脉旁路搭桥血管CTA共检测出动脉桥血管为95.5%(42/44),静脉桥血管为98.3%(113/115),冠状动脉造影共检测出动脉桥血管为100%(44/44),静脉桥血管为100%(115/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我们认为冠状动脉旁路搭桥血管CTA能较好评估桥血管,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简便安全。
作者:马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P-IgM IgG在本地区儿童MP感染中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渗滤式间接原理,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788例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肺炎支原体(IgM)阳性75例,(IgG)阳性36例,(IgM+IgG)同时阳性24例。阳性率占17%,且7~9月发病感染率高,3~5岁儿童感染率高。结论肺炎支原体在本地区发病率较高,全年均可发病,秋季多见,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IgG)检出率更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金善荣;涂晓雪;耿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肛肠术后肛缘水肿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肛肠病术后肛缘水肿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治疗进行肛缘水肿原因分析,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B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度、焦虑抑郁度以及康复时间。结果护理后B组的疼痛、SAS、SDS评分以及康复时间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肛肠术后肛缘水肿发生原因呈多样性,了解发病原因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秀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病因,其中许多心脏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手段相对比较匮乏,而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完成和蛋白质组学的不断完善,因此,蛋白质组作为基因表达的终产物,将为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转化规律提供有益的思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显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