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彦;张文航;巩亮;赵然尊;石蓓
目的:针对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刺治疗,并探究分析其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将其以掷硬币法平均分成两组,给予吞咽训练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联合针刺治疗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饮水试验分级以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饮水试验(1.76±1.03)级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1.12)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重度吞咽困难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李一凡 刊期: 2016年第27期
本文主要分析主要分析黄芪的免疫药理、抑菌剂抑制病毒、内分泌调节、抗衰老、抗疲劳、抑瘤方面药理作用,并且对黄芪在循环系统(心肌炎、心衰、肺心病)、消化系统(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泌尿系统(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究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3例肱骨踝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A、B、C组,各31例。 A组通过单钢板螺钉固定,B组采取Y形钢板固定,C组应用双钢板固定,对比三组患者内固定的成功率和肘关节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患者手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固定成功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没有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结论肱骨裸间粉碎性骨折通过Y形钢板、双钢板固定,可促使患者术后肘关节及早恢复,并确保固定成功率。
作者:蒲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在新医改形势下,如何保证中药材安全有效应用值得药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共同关注。为了推进现代技术在中药检验领域的应用,综述近年来现代技术在中药检验领域的运用及发展,分析常见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质量控制领域的应用优势。
作者:齐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术的2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其中包括心理护理、预防感染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的感染、血栓、血肿以及心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综合各项指标,得出观察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老年患者PICC置管前、置管中以及置管后的护理,规范、熟练的置管操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后遗症。
作者:杨雅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眩晕的诊断分析及治疗,提高院前急救时对眩晕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对180例眩晕症患者进行密切的临床观察,通过头部CT、头部彩色多普勒(栽悦阅)及心脏彩超等检查,进行病因分析的临床资料。结果前庭中枢性眩晕139例,其中包括后循环缺血(PCI)者128例[其中椎动脉近段者(椎动脉入颅到小脑后下动脉处)59例;椎动脉中段者(小脑后下动脉至小脑上动脉)41例;基底动脉尖(小脑上动脉以远)者15例;合并颈椎骨质增生13例],药物中毒性眩晕4例,脑干梗死3例,小脑出血2例,小脑梗死2例,占,77豫;前庭周围性眩晕34例(其中梅尼埃病29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例),占19%;非前庭系统性眩晕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例)占4豫。结论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院前急救时不能单纯注意这种症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做出相应的诊断,并且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相应的治疗。
作者:许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肾康用于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12~2013年收治的42例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不同药物的联合治疗,对联合药效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肾康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效率有明显改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明显降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由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结果显示,前列地尔联合肾康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并且这种联合治疗疗程短,治疗过程比较安全。
作者:林李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ICU压缩性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方法一组分病种按传统方法治疗,气胸给予传统硅胶管置管行胸腔闭锁引流,胸腔积液给予间断抽胸水;一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据不同病种定位后给予置管持续引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平均完成时间30 min,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有效率90%,平均完成时间1 h,并发症发生率3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ICU压缩性肺不张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卢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新生儿糖尿病通常指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糖尿病。作者总结近年新生儿糖尿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整理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髌骨置换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拟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髌骨置换组(实验组)与非髌骨置换组(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2、3、6个月后的髌骨评分与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12个月后的髌骨评分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髌骨置换,能够大幅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术后膝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8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发病机制、发作特点及临床护理要点。结果研究显示,其中发作时间在9∶00~12∶00的发生率高,其次是13∶00~16∶00时间段,在1∶00~4∶00和21∶00~24∶00这两个时间段内的发生率低;护理后患者的HR明显降低,QTc增高,且QTd显著减小,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作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发作时段强化临床护理工作,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者: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文选取7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单独治疗,治疗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以及药物功效结果。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以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是(2.80±0.24)d、(6.38±1.32)d以及(6.18±1.04)d,对照组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以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是(3.97±1.05)d、(8.44±1.32)d以及(7.93±1.15)d,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疗法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退热时间,及早止咳,消除肺部啰音,充分发挥药物功效,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肖白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的孕妇835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二维超声对孕妇进行常规检查,对检测疑似有异常情况的孕妇联合四维超声进行检查,记录检查中的异常。结果临床实际畸形发生47例,单纯二维超声后发现畸形39例,漏诊8例,诊断符合率82.9%;二维与四维联合诊断发现畸形45例,漏诊2例,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5.7%,显著高于单纯二维诊断的82.9%(<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采用二维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孙梦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单一的降纤酶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治疗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脑循环,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为脑梗死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玉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新疆克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为探索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新疆克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常规报表资料。结果全州常规免疫累计报告接种率情况(多剂次疫苗的第三针)完成接种总人次数为241859人。总接种率98.02%。结论克州继续保持高水平免疫覆盖率,保证了疫苗针对传染病主动监测系统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持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作者:冯刚;托合塔洪·白沙那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通过对改良袖带,改良矿泉水瓶及改良一次性纸杯用于唇裂患儿术后肘部制动的效果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肘部<束用具。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8月~2013年8月的180例唇裂术后患儿先后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及实验组。对照组1选用改良矿泉水瓶作为唇裂患儿术后肘部<束用具,对照组2选用改良一次性纸杯作为唇裂患儿术后肘部<束用具,实验组选用改良袖带作为唇裂患儿术后肘部<束用具。对三种<束用具在肘部制动有效性,患儿舒适性及家属满意程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并对比。结果综合患儿肘部制动有效性、患儿舒适度及患儿家属满意度三方面对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结论使用改良袖带对唇裂术后患儿实行肘部<束,不但可以达到良好的肘部制动效果,且可增加患儿舒适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率。
作者:刘洁;刘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0例CCU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研究,对照组(n=30)仍沿用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n=3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的测试来反映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精神症状评分为(112.67±30.74)分、领悟社会支持评分为(71.93±4.91)分,对照组分别为(138.77±28.14)分、(61.44±4.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U患者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应重视对这类患者的心灵呵护与照顾,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疾病认知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抽样法抽取12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乳腺癌疾病认知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认知度均明显提高,干预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组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提高乳腺癌住院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结合目前脑外科护理现状,分析现阶段脑外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2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3例与对照组1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愈率87.41%,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愈率为76.22%,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3.71%,高于对照组85.31%,两组间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优质化护理对脑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控制脑外科患者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家祯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140例大量失血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并根据其血液性质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将其命名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仅输入悬浮红细胞,研究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输入血浆,输血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输血后,研究组以及对照组PT、APTT以及TT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FIB则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与输血前进比较,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通过比较得知,对照组患者PT、APTT以及TT明显短于研究组患者,FIB指标则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比较显著,且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有着正面的影响作用。
作者:罗冬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