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

牛昱

关键词:舒血宁, 冠心病, 心率,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收缩末直径
摘要: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舒血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确切,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调节骶3神经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及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及尿失禁采用电针调节骶3神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脊髓损伤逼尿肌过度活动及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及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患者每周尿失禁次数、24 h排尿量、24 h排尿次数、每日夜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电针调节骶3神经治疗脊髓损伤,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尿失禁的症状,减少了患者尿失禁的次数、排尿急迫次数及急迫程度,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作者:陈燕颜;刘德清;杨幸华;肖喜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创伤截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现代化高速工具的使用,意外事故的发生,导致截肢的手术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车祸的发生所导致的截肢手术十分普遍。因截肢多为突发事件,不仅造成肢体的疼痛不适,更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其精神、心理的创伤远远超过器官功能的损伤[1]。我科对2011~2012年12例不同部位的创伤截肢术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及跟踪随访,效果明显。

    作者:罗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单纯修补、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比照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单纯修补、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取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单纯修补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复发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跃0.05;实验组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急性胃穿孔患者采取单纯修补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作者:吕天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对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对术后谵妄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全麻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A、B、C组患者在3μg/ml丙泊酚基础上分别给予0.4、0.5、0.6μg/kg舒芬太尼。结果 A、B、C组患者拔管时间分别为(34.055.32)、(38.555.63)、(44.776.12)min;分别在术后第1、6、24以及36 h评估并比较三组患者Price-Henry评分,A组患者术后Price-Henry评分显著高于B、C组(<0.05);三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B组、C组,差异明显(<0.05)。结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静脉全身麻醉能够明显减少术后谵妄发生率,而且随着舒芬太尼在术后应用剂量的增加,术后谵妄发生倾向呈不断下降趋势。

    作者:李小兵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卫生应急管理在突发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公共卫生备受关注,食品安全、环境质量、生物恐怖、SARS、禽流感等,带给政府和全社会更多的思考。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的改革与发展步伐正在加快,使卫生应急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指导实施突发公共事业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等,是卫生应急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将以阿克苏地区为例对卫生应急管理的作用、问题以及建议进行探讨分析,为科学有效处置突发卫生事件提供一点参考。

    作者:王鲜芬;赵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2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甲硝唑治疗,观察组采取奥硝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及临床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推广应用。

    作者:杨昌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联合硫辛酸和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发凉、疼痛、感觉障碍,甚至出现肌肉萎缩;且容易引发足部感染、溃疡以及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GM1)联合琢-硫辛酸(ALA)和木丹颗粒治疗DPN,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峰;吴海武;杨吉林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跟骨骨折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跟骨骨折36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合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宽度均优于治疗前,同时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治疗,与闭合复位治疗相比,前者效果更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缪逸鸣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现状与改进策略探究

    目前,在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就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的现状和改进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及分析,旨在考察当前在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方面面临的诸多挑战,积极寻找应对的策略,提高我国的疾病控制与应急能力。我们从提高卫生保健水平、建立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和卫生执法及充分发挥相应的社会力量等五个方面重点对卫生监督与疾控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也就是今后需着重加强疾病预防应急制度和应急体系的建立,提高急救设备以及物资的储备标准,加强相关疾控状况的教育力度等方面入手。

    作者:焦成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对策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探讨职业暴露的干预控制对策,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20名医务人员年龄、职业、科室分布、暴露源、暴露环节及暴露后的处理及追踪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20~30岁的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年龄段,占56.67%;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职业,占到75.00%;外科系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科室,占到43.33%。乙肝是主要的暴露源,占到65.29%,其次是情况不明的暴露源,占到20.66%。职业暴露的暴露环节,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静脉输液、手术、处理医疗废物,分别占到35%、15%、12.5%。职业暴露者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局部处理、上报并进行了第一次血液检测的达100%,但是按时随访的只有97名医务人员,占到80.83%。经追踪,120名暴露者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应加大对高危人群的培训力度,规范医务人员自身的操作行为,并且发生暴露后要及时处理、上报、按时随访,并在制度政策上予以支持。

    作者:刘明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7月~2015年9月,根据患儿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均采取常规措施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黄疸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中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83.33%,且黄疸消退时间为(3.56±1.25)h,平均住院时间为(2.76±1.54)d,短于常规组的(4.87±2.89)h、(4.35±2.54)d,数据对比有差异,<0.05。结论临床上对黄疸新生儿进行疾病治疗时,于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采取茵栀黄口服液能有效改善疾病疗效,有效缩短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对于疾病治疗及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江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的以右心室室壁被脂肪或(和)纤维组织进行性浸润为特征的心肌疾病[1],又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临床上表现为快速的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进行性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以及猝死,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而以猝死为首发表现,是青少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运动性猝死[2]。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肌病学协会(WHO/ISFC)将其正式命名为ARVC,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并列为原发性心肌病。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在心肌病分类上进一步将其归属为遗传性原发性心肌病[3]。本文将结合近些年相关的文献对ARVC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基层医生对ARVC的认识。

    作者:左春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通过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取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疗效、症状缓解和消失的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院93.33%、6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者腰腿疼痛的症状缓解、消失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曾文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I期切除吻合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陨期切除吻合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3例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陨期肿瘤切除吻合术的病例,术中行有效的肠管减压及结肠灌洗。结果53例患者经肠管减压及结肠灌洗后陨期肠切除吻合术,术后并发切口感染9例,吻合口漏4例,肺部感染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在有效的肠管减压及结肠灌洗情况下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行陨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任宏凯;郭广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于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院选择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244例组成小组,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都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在干预焦虑程度明显的改善,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藏医腹泻疗法治疗培根赛保(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藏医腹泻疗法治疗培根赛保(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培根赛保(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藏医腹泻疗法治疗,观察临床患者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32例,占53.33%;有效26例,占43.33%;未愈2例,占3.3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腹痛、反酸、饱胀、恶心、呕吐)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藏医腹泻疗法治疗培根赛保(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并且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多杰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分析

    小儿气管异物对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因为小儿的呼吸能力和循环代偿能力均较弱,在麻醉时极易出现应激反应,严重的时候会致使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症状。所以,科学的麻醉药物与有效的麻醉方法,对小儿麻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蓝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PBL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医学博士生中的培养与应用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效果的差异。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对正在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内科博士研究生进行评估,45名博士研究生在老年病房实行PBL教学模式,62名博士研究生在普通内科病房实行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他们的中期考核成绩进行评价。结果 PBL教学模式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分析推理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参与意识有积极影响的比例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0.05),PBL教学模式下学生临床病例分析能力也高于传统教学模式(88.7±3.4)vs(85.7±5.9),=0.003。结论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增强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增进了学生与上级医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作者:曹瑞华;祁莉萍;郑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疗法,共41例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针灸治疗,持续治疗2~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侧负重能力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医针灸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显著提升了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广。

    作者:刘树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目的:分析医院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方法从我院药剂科门诊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处方中随机选取1000张,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管理对策。结果经统计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共有85张,占总数的0.85%。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包括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用量不当、用法不当、药物选择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等。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而医院因素、患者因素、社会因素、药师因素及医师因素等,均是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因素。结论为了避免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用药管理,制定用药制度,强化医师培训,防止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作者:王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