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德地区2013~2015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回顾与分析

滕平;龚志峰;程熙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3~2015年常德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该地区苯丙酮尿症(PKU)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情况。方法采集出生后72 h新生儿的足跟血,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化学荧光法分别检测滤纸片中全血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苯丙氨酸(Phe)的含量。结果3年共筛查新生儿157345例,筛查率为94.5%,确诊PKU患儿6例,发病率1/26224,确诊CH患儿41例,发病率1/3838。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残疾率的发生。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总结呼吸道感染相关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500份合格痰标本为研究对象,统计送检标本致病菌检出率,记录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同时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致病菌耐药性。结果送检样本致病菌检出率为29.0%;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61.4%)为主,其次为真菌(35.2%)、革兰阳性杆菌(3.4%);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高,为92.9%,美罗培南的敏感性高,为78.0%。结论某医院呼吸道感染致病菌检出率较低,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致病菌耐药性不容乐观,需要加强抗感染合理用药。

    作者:李梦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08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针对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99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正常,而4例出现了内瘘闭塞,3例假性动脉瘤,6例血流量不足。结论掌握动静脉内瘘正确的穿刺及护理,指导患者自我护理内瘘对延长动静脉内瘘寿命非常重要。

    作者:王晓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对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误诊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门诊890例乳腺实质性肿块病例进行检查,结合病理及随诊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在890例受检者中,发现乳腺肿块163例,占18.3%。超声检查良性肿块147例,占90.8%,怀疑乳腺恶性肿瘤15例,占9.2%。误诊2例,误诊率1.2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恶性肿块的诊断过程中,应结合临床及家族病史,随时复诊,降低误诊率。

    作者:庞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肝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的检测及其预后变化规律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GLDH)的变化情况,以及该酶在肝细胞损害性疾病中的活性,结合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鉴别诊断肝病的基本类型和预后的判断。方法采用德意志临床化学协会(DGKC法)检测GLDH,同时检测AST、ALT、TB及GGT等常规生化项目,并作相关性分析,统计有关指标。结果对于肝细胞损伤性疾病患者,血清中GLDH的活性明显高于健康者和其他疾病患者(<0.05)。其中急性肝病患者GLDH阳性率可达76.0%,慢性乙型肝炎为57.5%,原发性肝癌为46.2%,肝硬化为25.6%,急性脂肪肝为71.4%。结论谷氨酸脱氢酶作为肝细胞病变,特别是急性乙型肝炎和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慧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文选取7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单独治疗,治疗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以及药物功效结果。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以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是(2.80±0.24)d、(6.38±1.32)d以及(6.18±1.04)d,对照组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以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是(3.97±1.05)d、(8.44±1.32)d以及(7.93±1.15)d,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疗法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退热时间,及早止咳,消除肺部啰音,充分发挥药物功效,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肖白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现状与改进策略探究

    目前,在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就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的现状和改进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及分析,旨在考察当前在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方面面临的诸多挑战,积极寻找应对的策略,提高我国的疾病控制与应急能力。我们从提高卫生保健水平、建立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和卫生执法及充分发挥相应的社会力量等五个方面重点对卫生监督与疾控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也就是今后需着重加强疾病预防应急制度和应急体系的建立,提高急救设备以及物资的储备标准,加强相关疾控状况的教育力度等方面入手。

    作者:焦成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总结通过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的治疗,同时给予科学系统的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果。结果23例患者全部治疗康复出院。结论使用微量泵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疗效。

    作者:罗素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全部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达到再通标准的患者38例,再通成功率为76.0%;未满足再通标准的患者12例,发病后6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成功率显著高于6~12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成功率(<0.05)。结论临床中在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姗姗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乳果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肝性脑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乳果糖口服,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谷氨酸钠+谷氨酸钾静脉滴注,米醋+碳酸氢钠灌肠。两组治疗7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并检测血氨及肝肾功能判断临床疗效。结果7 d后治疗组血氨水平下降,肝肾功能指标恢复及临床表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果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氨改善肝功能。显著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文雅;赵丽;毛艳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因素的防治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血糖达标的重要障碍。作为一种急性血糖异常状态,低血糖引发的机体病理生理改变可能与高血糖同样复杂,但目前我们对低血糖危害的认识甚至还不及高血糖。而随着近年强化降糖研究的进展,作为强化降糖的相伴结果,低血糖受到的关注逐渐增多,如何更好的避免低血糖所带来的危害,使糖尿病患者能够真正从强化血糖的治疗中受益变得很有必要。

    作者:屠徐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使用腹腔镜方法进行胆囊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一组在围手术期使用优质护理为观察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患者都成功的进行了手术,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明显的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进行优质的护理,可以明显的增加护理的满意程度,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出现,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林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肱骨髁上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案疾病恢复时间偏长,中医在治疗骨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研究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通过对60例肱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进行分为三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为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进行试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院中西医结合组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疾病恢复速度快、治疗效果佳、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库尔班江·阿布拉;斯地克·麦麦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雌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Kupperman评分及HAMD评分较前均有改(<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明显增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是治疗组患者变化幅度更明显(<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0.05),治疗组患者增加幅度更大(<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显著而且安全,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及禁忌症。

    作者:王新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出血性胃炎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待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了解其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住院耗时18.3 d,实验组患者耗时11.4 d;治疗24 h后对照组再出血有6例患者,48 h后有4例患者,72 h后有2例患者;实验组分别有2例、1例和0例患者,实验组各个阶段的再出血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后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降低了治疗后的复发率,应用价值高。

    作者:徐晓霞;包玉双;王晓晨;刘军;李锦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2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甲硝唑治疗,观察组采取奥硝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及临床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推广应用。

    作者:杨昌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喉癌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实施喉癌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接受综合护理的观察组60例,常规护理的对照组6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喉癌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

    作者:宁佩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情绪评分、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舒适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改善预后效果,促进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的康复。

    作者:龙月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案有效率分别为93.6%,79.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梁丹;陈嘉升;梁莉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磁热振疗法对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磁热振疗法对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磁热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磁热振疗法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显效率为87.5%、治疗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磁热振疗法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方翠霓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重症颅脑损伤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剖析重症颅脑损伤运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接收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共计72例。随机将72例患者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前者接受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后者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试验组良好率为61.11%,对照组为36.11%。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者共8例,对照组共18例。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死亡率为8.33%,对照组为30.56%。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将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积极用于重症颅脑损伤中,可预防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吴裕山;韩立虎;陈志明;佘希龙;冯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