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婴幼儿及老年多见,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但方法繁多,不同年龄阶段亦可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及不同手术方式。既往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均很单一,我们设计并成功施行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80例,儿童组予全麻下腹腔镜下疝高位结扎术,青壮年组予全麻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老年组予局麻下无张力修补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廖彦宁;赖鹏华;钟伦力;钟智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以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同时进一步分析与颈动脉狭窄程度、脑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38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运行AW4.6工作台相关软件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颈动脉病变与脑缺血症状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颈动脉狭窄程度愈高,斑块溃疡发生率愈高,具有统计学关联;斑块形态与脑缺血症状关系不密切,不具有统计学关联。结论CTA可以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评价提供特定参考价值。
作者:胡胜相;饶品峰;周飞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并分析奥洛他定滴眼液和依美斯汀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78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美斯汀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敏性结膜炎患者进行治疗,为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更好,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祁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并评价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呼吸内科治疗的72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86.1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缓解。
作者:杨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运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1年3月~2015年11月对3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constant原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末次随访时constant原murley评分平均为78.6分,优良率结果显示,优20例,良12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91.4%。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金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自体腘绳肌腱,解剖双束重建的前交叉韧带更接近于患者损伤前的形态,应用越发广泛。如何做好关节镜下解剖双束前交韧带叉(ACL)重建手术的康复指导,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尽可能恢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3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行自体腘肌绳肌腱解剖双束前交韧带叉重建术,术后与手术医生共同制订护理康复计划并实施,针对每位患者,个性化督促并指导患者按计划进行肢体肌力训练,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调整卡盘式支具外固定等。术后第一次功能锻炼指导由手术医生担任,消除患者不敢动,惧怕疼痛,随意锻炼等心理,取得患者密切配合,出院后,每人发放一份由医生制订的护理康复计划,便于患者家中练习,定期电话随访及定期门诊由手术医生复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双束重建术正确及尽早行术后康复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对于手术疗效尤为重要。
作者:马淑云;杨成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高原急性脑水肿昏迷的内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并分析于本院治疗高原性脑水肿昏迷的70例患者的救护情况。结果除4例患者未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治疗,造成抢救无效外,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治愈率为94.29%。结论高原急性脑水肿昏迷的患者在经过及时治疗,辅以有效的内科护理,能使死亡率大幅下降。
作者:代金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藏医腹泻疗法治疗培根赛保(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培根赛保(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藏医腹泻疗法治疗,观察临床患者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32例,占53.33%;有效26例,占43.33%;未愈2例,占3.3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腹痛、反酸、饱胀、恶心、呕吐)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藏医腹泻疗法治疗培根赛保(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并且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多杰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针对创伤性脑疝患者在术前使用锥或钻颅来降低颅内压,并探究分析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1年10月~2015年10月经由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脑疝患者,以术前是否锥或钻颅减压分成两组,给予药物减压的1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锥或钻颅减压的31例患者设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的死亡率、植物生存率与重残率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而试验组的轻残率(48.39%)与良好率(3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术前使用锥或钻颅可以有效的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的预后。
作者:朱勇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侧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疾病复发率低,而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作者:吴长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观察单纯修补、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取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单纯修补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复发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跃0.05;实验组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急性胃穿孔患者采取单纯修补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作者:吕天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手段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5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12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分析,其中,2015年7月~12月接收的62例患者使用的是常规护理手段,属于对照组;2016年1月~4月接收的58例患者使用的是综合护理手段,属于观察组。通过日常记录资料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56例患者产后24~48 h 内血压≤140/90 mmHg,而对照组只有40例;经过产后护理,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及 SDS 评分都有所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的幅度更大,患者体力恢复的速度也比较快。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龙春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8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发病机制、发作特点及临床护理要点。结果研究显示,其中发作时间在9∶00~12∶00的发生率高,其次是13∶00~16∶00时间段,在1∶00~4∶00和21∶00~24∶00这两个时间段内的发生率低;护理后患者的HR明显降低,QTc增高,且QTd显著减小,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作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发作时段强化临床护理工作,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者: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老年妇女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老年绝经妇女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患者2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对这些患者实施全子宫切除以及双附件切除手术,手术过后给予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本次实验所选的20例患者,经过手术与药物治疗之后,全部都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在8~34 d。这些患者经过病理性检查均得出为子宫化脓性炎症合并子宫壁坏死、穿孔,患者手术后腹腔脓液培养阳性,脓液培养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菌型院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等。结论绝经妇女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的治疗上,手术是主要的手段,手术之后,需要进行必要的药物抗生素进行辅助治疗,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依据。
作者:苗新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九孔垫在临床及家庭中的辅助应用。方法使用九孔垫为卧床和活动障碍患者辅助减压,以预防压疮。结果患者使用九孔垫后反应效果好,使用舒适方便,且未出现院内压疮的发生。减轻了护士工作中的压力,增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九孔垫在临床及家庭中的辅助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芳;邹倩倩;尹花;张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索不同乙肝五项模式下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以及HBeAg+与HBV-DNA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189例患者,采用ELISA法对患者进行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采用PCR法检测患者的血清HBV-DNA。结果大三阳的HBV-DNA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小三阳(38.82%)和小二阳(30.77%)的阳性率,<0.05;在性别因素上,男女性的各个模式下的HBV-DNA阳性率差异不明显,跃0.05。随着HBeAg浓度的升高,HBV-DNA的拷贝数也升高。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与血清HBV-DNA检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使用有助于临床上对乙型肝炎的确诊,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作者:常凤霞;马晓莉;丁国祥;罗莉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探讨门诊分诊护士工作内涵拓展及模式建立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实施一般问诊方法,观察组64例在门诊分诊护士工作内涵拓展的基础上,实施优质的门诊分诊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权力(知情权与选择权)满足率、复诊知晓率,分别为95.31%、96.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82.8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表现率为32.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对问诊的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门诊分诊护士工作内涵拓展及模式建立对门诊问诊工作的优化及完善有显著推进作用。
作者:马金丽;王红艳;闫影;郭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是否进行骨性重建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前窝底肿瘤伴大范围骨质破坏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肿瘤切除,其中未做骨性重建者26例作为观察组,做骨性重建及软组织重建者2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并无围术期死亡发生;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占11.5%;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占7.7%,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跃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无脑组织下沉、迟发型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前窝底骨质缺损并不一定要进行骨性重建,仅予以软组织重建亦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淡冰;彭宗清;李自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本文主要研究孕妇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和心理调节,引导她们顺利通过孕期。主要通过抑郁自我测量法和焦虑自我测量法进行研究,随机选择作者所在医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护理的200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院孕妇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0.05)。这两种情况的发生会受到孕妇的性格、年龄、教育、怀孕期间医疗护理质量、经济条件、妊娠并发症、家庭关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蔡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8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光疗及酶诱导剂等方法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
作者:包克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