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锥或钻颅减压救治创伤性脑疝临床效果观察

朱勇军

关键词:锥或钻颅减压, 术前, 创伤性脑疝,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针对创伤性脑疝患者在术前使用锥或钻颅来降低颅内压,并探究分析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1年10月~2015年10月经由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脑疝患者,以术前是否锥或钻颅减压分成两组,给予药物减压的1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锥或钻颅减压的31例患者设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的死亡率、植物生存率与重残率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而试验组的轻残率(48.39%)与良好率(3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术前使用锥或钻颅可以有效的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的预后。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综合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手段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5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12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分析,其中,2015年7月~12月接收的62例患者使用的是常规护理手段,属于对照组;2016年1月~4月接收的58例患者使用的是综合护理手段,属于观察组。通过日常记录资料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56例患者产后24~48 h 内血压≤140/90 mmHg,而对照组只有40例;经过产后护理,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及 SDS 评分都有所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的幅度更大,患者体力恢复的速度也比较快。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龙春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科7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本院老年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其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老年科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70例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株病原菌中,有70株多重耐药菌株,<占52.2%;134株阳性病原体中有94株属于医院感染,占70.1%;64株常见病原体中有40株属于医院感染,占62.5%;70株多重耐药菌中有46株属于医院感染,占65.7%。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多发生与老年人,死亡率高,应引起重视,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监管与护理干预。

    作者:越小丽;罗仕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院前急救对眩晕的诊断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眩晕的诊断分析及治疗,提高院前急救时对眩晕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对180例眩晕症患者进行密切的临床观察,通过头部CT、头部彩色多普勒(栽悦阅)及心脏彩超等检查,进行病因分析的临床资料。结果前庭中枢性眩晕139例,其中包括后循环缺血(PCI)者128例[其中椎动脉近段者(椎动脉入颅到小脑后下动脉处)59例;椎动脉中段者(小脑后下动脉至小脑上动脉)41例;基底动脉尖(小脑上动脉以远)者15例;合并颈椎骨质增生13例],药物中毒性眩晕4例,脑干梗死3例,小脑出血2例,小脑梗死2例,占,77豫;前庭周围性眩晕34例(其中梅尼埃病29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例),占19%;非前庭系统性眩晕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例)占4豫。结论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院前急救时不能单纯注意这种症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做出相应的诊断,并且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相应的治疗。

    作者:许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常德地区2013~2015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回顾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2013~2015年常德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该地区苯丙酮尿症(PKU)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情况。方法采集出生后72 h新生儿的足跟血,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化学荧光法分别检测滤纸片中全血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苯丙氨酸(Phe)的含量。结果3年共筛查新生儿157345例,筛查率为94.5%,确诊PKU患儿6例,发病率1/26224,确诊CH患儿41例,发病率1/3838。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残疾率的发生。

    作者:滕平;龚志峰;程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并知情同意。将10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但干预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辅以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改善生存质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袁银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不同乙肝五项模式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检验结果及其作用分析

    目的:探索不同乙肝五项模式下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以及HBeAg+与HBV-DNA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189例患者,采用ELISA法对患者进行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采用PCR法检测患者的血清HBV-DNA。结果大三阳的HBV-DNA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小三阳(38.82%)和小二阳(30.77%)的阳性率,<0.05;在性别因素上,男女性的各个模式下的HBV-DNA阳性率差异不明显,跃0.05。随着HBeAg浓度的升高,HBV-DNA的拷贝数也升高。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与血清HBV-DNA检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使用有助于临床上对乙型肝炎的确诊,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作者:常凤霞;马晓莉;丁国祥;罗莉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眼科门诊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的细节护理

    目的:探讨门诊铁质角膜异物取术护理经验。方法充分表面麻醉后用一次性针头将异物取出,异物多或锈环嵌顿牢固者可间隔2~3d再次取出。结果通过术前有效沟通,本组患者均配合治疗,无继发感染。结论角膜异物重在预防,伤后应到正规医院治疗,门诊裂隙灯下取异物安全,无需到手术室。

    作者:刘夏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4月收治的56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收治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统计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为60.7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为67.86%,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彭耀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总结呼吸道感染相关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500份合格痰标本为研究对象,统计送检标本致病菌检出率,记录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同时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致病菌耐药性。结果送检样本致病菌检出率为29.0%;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61.4%)为主,其次为真菌(35.2%)、革兰阳性杆菌(3.4%);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高,为92.9%,美罗培南的敏感性高,为78.0%。结论某医院呼吸道感染致病菌检出率较低,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致病菌耐药性不容乐观,需要加强抗感染合理用药。

    作者:李梦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益生菌在补救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估益生菌在初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失败的补救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门诊经标准方案初治失败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84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14 d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雅2袋,3次/d。治疗结束后1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疗效,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Hp根除率为91.3%,优于对照组的73.9%;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2%,低于对照组的12.0%,以上各项二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益生菌在补救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中是安全有效的,既提高了根除率,又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任普海;孙卫东;俞峰;冯晓峰;郑永志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总结通过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的治疗,同时给予科学系统的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果。结果23例患者全部治疗康复出院。结论使用微量泵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疗效。

    作者:罗素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跟骨骨折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跟骨骨折36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合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宽度均优于治疗前,同时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治疗,与闭合复位治疗相比,前者效果更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缪逸鸣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65例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12月收治的13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顾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法,将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损伤少,符合自然分娩规律。

    作者:言兰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140例大量失血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并根据其血液性质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将其命名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仅输入悬浮红细胞,研究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输入血浆,输血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输血后,研究组以及对照组PT、APTT以及TT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FIB则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与输血前进比较,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通过比较得知,对照组患者PT、APTT以及TT明显短于研究组患者,FIB指标则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比较显著,且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有着正面的影响作用。

    作者:罗冬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对策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探讨职业暴露的干预控制对策,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20名医务人员年龄、职业、科室分布、暴露源、暴露环节及暴露后的处理及追踪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20~30岁的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年龄段,占56.67%;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职业,占到75.00%;外科系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科室,占到43.33%。乙肝是主要的暴露源,占到65.29%,其次是情况不明的暴露源,占到20.66%。职业暴露的暴露环节,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静脉输液、手术、处理医疗废物,分别占到35%、15%、12.5%。职业暴露者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局部处理、上报并进行了第一次血液检测的达100%,但是按时随访的只有97名医务人员,占到80.83%。经追踪,120名暴露者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应加大对高危人群的培训力度,规范医务人员自身的操作行为,并且发生暴露后要及时处理、上报、按时随访,并在制度政策上予以支持。

    作者:刘明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烧伤整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掌握烧伤整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药性,为更好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2015年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患者,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与真菌;用纸片扩散KB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进行分析。结果从烧伤整形术后感染患者分泌物中分离出156株细菌,其中包括革兰阴性菌86株(构成比55.1%),革兰氏阳性菌69株(构成比44.2%),真菌1株(构成比0.7%),为白色念珠菌。排名前五位的细菌依次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24.8%)、大肠埃希菌16株(12.0%)、铜绿假单胞菌10株(7.5%)、奇异变形杆菌9株(6.8%)和鲍曼不动杆菌8株(6.0%)。2014年前排名前五位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23株,占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71.9%,葡萄球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50%以上。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及碳青烯类抗菌药物比较敏感,对亚胺培南100%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达100%,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在85%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达62.5%。结论导致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大多都具有耐药性,因此,预防控制烧伤整形发生术后感染是必要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目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脏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引起本病的原因包括神经性、器质性、病原性、药物性等多种因素;本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但药物治疗的临床使用适用范围更广。方法为了研究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法,本论文对2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分为5组,分别采取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中草药、氨茶碱+中草药5种不同药物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氨茶碱+中草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病在治愈率、疾病治疗预后、患者满意度方面都优于其它单独用药组。结论氨茶碱+中草药在临床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病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布合丽其木·斯麦提;马依努尔·艾买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实施腹腔镜剔除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剔除术。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优质护理)各30例,评估护理满意程度,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28例(93.3%),并发症发生1例(3.3%);对照组护理满意22例(73.3%),并发症发生7例(2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剔除术中,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获得满意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作者:卞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使用腹腔镜方法进行胆囊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一组在围手术期使用优质护理为观察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患者都成功的进行了手术,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明显的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进行优质的护理,可以明显的增加护理的满意程度,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出现,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林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Excel支架与火鸟支架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性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Excel支架与火鸟支架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将53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STEMI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行火鸟支架术和Excel支架术,比较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3%、8.6%,对照组分别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跃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火鸟支架术治疗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Excel支架相接近。

    作者:赵鸿彦;张文航;巩亮;赵然尊;石蓓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