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新春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并评价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呼吸内科治疗的72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86.1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缓解。
作者:杨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全部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达到再通标准的患者38例,再通成功率为76.0%;未满足再通标准的患者12例,发病后6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成功率显著高于6~12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成功率(<0.05)。结论临床中在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姗姗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丈夫参与自我管理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自护能力的影响价值。方法根据丈夫的参与意愿把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为对照组患者通过GDM一日门诊开展糖尿病知识及相关调节内容的自我管理教育,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让其丈夫参与进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等相关项目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均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相关项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丈夫加入自我管理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白爱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麻醉前用药和方法相同。观察组麻醉诱导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舒芬太尼0.6μg/kg,依托咪酯乳剂0.3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对照组麻醉诱导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5μg/kg,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期间常规监测ECG、BP、MAP、HR、SpO2、PETCO2。观察麻醉前1 min,麻醉诱导后2 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3 min,气管插管后5 min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两组在麻醉诱导后SBP、DBP、MAP、HR均比诱导前显著降低(<0.05),观察组SBP、DBP、MAP、HR低于对照组。两组气管插管后即刻SBP、DBP、MAP、HR均升高,与诱导后2 min相比有显著差异(<0.05)。观察组插管后各时刻点SBP、DBP、MAP、HR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用于麻醉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循环应激反应,使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仕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自体腘绳肌腱,解剖双束重建的前交叉韧带更接近于患者损伤前的形态,应用越发广泛。如何做好关节镜下解剖双束前交韧带叉(ACL)重建手术的康复指导,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尽可能恢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3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行自体腘肌绳肌腱解剖双束前交韧带叉重建术,术后与手术医生共同制订护理康复计划并实施,针对每位患者,个性化督促并指导患者按计划进行肢体肌力训练,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调整卡盘式支具外固定等。术后第一次功能锻炼指导由手术医生担任,消除患者不敢动,惧怕疼痛,随意锻炼等心理,取得患者密切配合,出院后,每人发放一份由医生制订的护理康复计划,便于患者家中练习,定期电话随访及定期门诊由手术医生复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双束重建术正确及尽早行术后康复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对于手术疗效尤为重要。
作者:马淑云;杨成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A组服用降血脂、血压、血糖药物进行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静滴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总有效率的94.9%明显高于A组的79.5%(<0.05);治疗后A、B两组血清Scr和血尿BUN水平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继红;丁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眩晕的诊断分析及治疗,提高院前急救时对眩晕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对180例眩晕症患者进行密切的临床观察,通过头部CT、头部彩色多普勒(栽悦阅)及心脏彩超等检查,进行病因分析的临床资料。结果前庭中枢性眩晕139例,其中包括后循环缺血(PCI)者128例[其中椎动脉近段者(椎动脉入颅到小脑后下动脉处)59例;椎动脉中段者(小脑后下动脉至小脑上动脉)41例;基底动脉尖(小脑上动脉以远)者15例;合并颈椎骨质增生13例],药物中毒性眩晕4例,脑干梗死3例,小脑出血2例,小脑梗死2例,占,77豫;前庭周围性眩晕34例(其中梅尼埃病29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例),占19%;非前庭系统性眩晕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例)占4豫。结论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院前急救时不能单纯注意这种症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做出相应的诊断,并且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相应的治疗。
作者:许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术的2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其中包括心理护理、预防感染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的感染、血栓、血肿以及心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综合各项指标,得出观察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老年患者PICC置管前、置管中以及置管后的护理,规范、熟练的置管操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后遗症。
作者:杨雅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使用不可吸收补片及部分可吸收补片对于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影响,包括局部并发症,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术后疼痛与不适及术后疝复发率。方法59例患者使用无张力的疝修补术(李金斯坦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院N组使用不可吸收补片(34例),T组使用部分可吸收补片(25例)。术后观察时间为术后7 d,第3个月及第6个月。结果部分可吸收疝补片的手术时间短。补片的类型对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没有影响。术后6个月疝的复发率,慢性疼痛与不适如异物感等两组也未见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两种补片李金斯坦术是一个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使用部分可吸收的疝补片在手术时间有优势。
作者:毛正发;范昕;王旭青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肝性脑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乳果糖口服,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谷氨酸钠+谷氨酸钾静脉滴注,米醋+碳酸氢钠灌肠。两组治疗7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并检测血氨及肝肾功能判断临床疗效。结果7 d后治疗组血氨水平下降,肝肾功能指标恢复及临床表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果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氨改善肝功能。显著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文雅;赵丽;毛艳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以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同时进一步分析与颈动脉狭窄程度、脑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38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运行AW4.6工作台相关软件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颈动脉病变与脑缺血症状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颈动脉狭窄程度愈高,斑块溃疡发生率愈高,具有统计学关联;斑块形态与脑缺血症状关系不密切,不具有统计学关联。结论CTA可以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评价提供特定参考价值。
作者:胡胜相;饶品峰;周飞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谷维素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8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把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临床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采用谷维素联合步长稳心颗粒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2.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发现,研究组患者HAMA和HAMD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采取谷维素联合步长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红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合并疾病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为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5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心悸、腹泻、无痛心肌梗死、腹痛和双肺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生存率为82.69%,对照组为94.23%,观察组明显对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种类多,并发症也多,预后差等特点,临床治疗较困难,采用血糖调节、病情调控等工作,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罗红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探讨职业暴露的干预控制对策,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20名医务人员年龄、职业、科室分布、暴露源、暴露环节及暴露后的处理及追踪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20~30岁的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年龄段,占56.67%;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职业,占到75.00%;外科系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科室,占到43.33%。乙肝是主要的暴露源,占到65.29%,其次是情况不明的暴露源,占到20.66%。职业暴露的暴露环节,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静脉输液、手术、处理医疗废物,分别占到35%、15%、12.5%。职业暴露者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局部处理、上报并进行了第一次血液检测的达100%,但是按时随访的只有97名医务人员,占到80.83%。经追踪,120名暴露者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应加大对高危人群的培训力度,规范医务人员自身的操作行为,并且发生暴露后要及时处理、上报、按时随访,并在制度政策上予以支持。
作者:刘明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通过对2013~2015年常德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该地区苯丙酮尿症(PKU)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情况。方法采集出生后72 h新生儿的足跟血,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化学荧光法分别检测滤纸片中全血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苯丙氨酸(Phe)的含量。结果3年共筛查新生儿157345例,筛查率为94.5%,确诊PKU患儿6例,发病率1/26224,确诊CH患儿41例,发病率1/3838。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残疾率的发生。
作者:滕平;龚志峰;程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回顾性分析这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相关的护理后,66例患者心绞痛症状得到好控制,护理的总有效率为10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具体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12名护士纳入本次研究,均在绩效管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策略。结果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策略后,护士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同时工作质量也显著提升。与未实施绩效考核策略前相比,实施绩效考核策略后的临床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过程中实施绩效考核策略,有助于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使临床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进而确保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作者:顾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代谢指标,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GHbA1c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确切,可协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血糖控制水平,综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在高校教育中,实验教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可以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进行培养。本文以校园网为依托,设计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开展相应的课程安排、实验预<以及实验报告提交等活动,从而减少时间层面的冲突,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龙江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做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作为临床研究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检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不同分级的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白蛋白、血清胆固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0.05);在不同分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中,child-pugh分级越高,则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白蛋白、血清胆固醇的检验结果越低。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对判断肝功能受损程度以及肝炎肝硬化的病变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刚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