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马天铃

关键词:细节护理, 神经外科, 护理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2014年神经外科收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为对照组采取统一集中化护理措施,为实验组实施细节化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一段时间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细节化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细节化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当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08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针对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99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正常,而4例出现了内瘘闭塞,3例假性动脉瘤,6例血流量不足。结论掌握动静脉内瘘正确的穿刺及护理,指导患者自我护理内瘘对延长动静脉内瘘寿命非常重要。

    作者:王晓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结合选择来徐州市东大嘉宾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872例受检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了解脂肪肝的发病率,同时,对脂肪肝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872例受检对象中,患有脂肪肝的有271例,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4.48%;其中有男性患者193例、女性患者78例,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受检对象对于脂肪肝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尤其是脂肪肝与饮酒的关系、与动物性食物摄入的关系以及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了解较差。结论脂肪肝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同时,民众对于脂肪肝相关知识的了解度较差,有待进一步的教育和推广。

    作者:石小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中国每年约有200万人发病,其中70%~80%人不能独立生活[1]。循证医学证明,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的有效途径,是脑卒中管理模式的重要环节。现代康复理论与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功能障碍,加快脑卒中的康复过程,降低护理成本,节约社会资源。目前,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是时间的长短,但调查显示,出院后患者的护理需求量在65%以上,达到94.12%[2]。社区康复指导是患者护理的延伸,对降低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家庭康复护理和放松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邱玉春;刘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实施腹腔镜剔除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剔除术。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优质护理)各30例,评估护理满意程度,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28例(93.3%),并发症发生1例(3.3%);对照组护理满意22例(73.3%),并发症发生7例(2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剔除术中,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获得满意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作者:卞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出院后护理干预对提高不孕症患者术后自然受孕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对提高不孕症患者术后自然受孕率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微创手术治疗。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在患者术后出院未进行护理干预,只是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均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自然受孕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实验组总宫内受孕为197例,总受孕率为65.7%,平均受孕时间为(4.1±0.8)个月;对照组宫内受孕为134例,总受孕率为44.7%,平均受孕时间为(5.7±1.1)个月,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在术后出院继续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自然受孕率,能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受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和现实意义。

    作者:成叶红;万小琴;程艳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对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和护理,研究组29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再对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并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作者:李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凝血四项检查在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凝血四项指标与抗磷脂综合征(APS)的相关性,评价其在APS诊断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疑似APS患者120例,根据2006年新修正的APS诊断标准判别APS患者37例,非APS患者83例,对120例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D-二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计数进行检测,分析其在APS诊断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PS的APTT、PT、PLT水平与非APS比较无明显差异(跃0.05),APS患者DD水平明显高于非APS患者(P<0.05)。结论 DD水平与APS具有相关性,有助于对APS血栓形成进行评价,在APS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全民;牟红兰;游德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影响

    目的:评价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舒适组与常规组各纳入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分别给予舒适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结果舒适组疼痛峰值(3.5±1.1)分、睡眠评分(1.5±0.4)分低于对照组(4.9±2.0)分、(2.4±0.8)分,舒适组主动要求用药镇痛剂4例,低于常规组1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受,降低镇痛药物用量。

    作者:丁婵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2.50%)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50%);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总结呼吸道感染相关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500份合格痰标本为研究对象,统计送检标本致病菌检出率,记录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同时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致病菌耐药性。结果送检样本致病菌检出率为29.0%;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61.4%)为主,其次为真菌(35.2%)、革兰阳性杆菌(3.4%);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高,为92.9%,美罗培南的敏感性高,为78.0%。结论某医院呼吸道感染致病菌检出率较低,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致病菌耐药性不容乐观,需要加强抗感染合理用药。

    作者:李梦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现状

    股骨转子下5 cm内的发生的骨折称之为转子下骨折。此区域骨质由松质骨转变为皮质骨,应力相对集中,周围有较多的肌肉附着。因此发生骨折后常常移位明显,复位较困难。保守治疗转子下骨折,往往需要患者患者卧床,患肢制动较长时间。出现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且有文献报道,保守治疗转子下骨折的病例,发生骨折畸形愈合机率极高。早在1978年,Vlasco等人[1]回顾研究了82例转子下骨折的病例,结果3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有50%发生畸形愈合,包括髋内翻、短缩、旋转等,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而手术组的发生率仅为21%。因此,目前较为一致的意见是积极手术治疗[2]。

    作者:余璐鑫;高仕长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通过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取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疗效、症状缓解和消失的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院93.33%、6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者腰腿疼痛的症状缓解、消失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曾文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实施格列喹酮治疗,观察其疗效,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空腹血糖在治疗前后相比显著下降(<0.01);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肌酐水平有所下降(<0.01)。结论格列喹酮可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有效降低尿蛋白排泄量,保护肾功能,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佳;张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前列地尔联合肾康用于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肾康用于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12~2013年收治的42例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不同药物的联合治疗,对联合药效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肾康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效率有明显改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明显降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由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结果显示,前列地尔联合肾康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并且这种联合治疗疗程短,治疗过程比较安全。

    作者:林李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2型糖尿病伴发肿瘤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存在相关性,糖尿病导致肿瘤的机制包括两种共同发病因素和糖尿病本身及降糖药物的影响。

    作者:钱娟;圈启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目的:分析医院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方法从我院药剂科门诊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处方中随机选取1000张,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管理对策。结果经统计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共有85张,占总数的0.85%。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包括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用量不当、用法不当、药物选择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等。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而医院因素、患者因素、社会因素、药师因素及医师因素等,均是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因素。结论为了避免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用药管理,制定用药制度,强化医师培训,防止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作者:王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ICU压缩性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ICU压缩性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方法一组分病种按传统方法治疗,气胸给予传统硅胶管置管行胸腔闭锁引流,胸腔积液给予间断抽胸水;一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据不同病种定位后给予置管持续引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平均完成时间30 min,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有效率90%,平均完成时间1 h,并发症发生率3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ICU压缩性肺不张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卢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回顾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护理后,Harris评分、SAS评分、PPI评分、尿潴留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有助于其治疗效果的巩固。

    作者:杜志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股沟疝不同麻醉方式及术式的临床应用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婴幼儿及老年多见,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但方法繁多,不同年龄阶段亦可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及不同手术方式。既往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均很单一,我们设计并成功施行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80例,儿童组予全麻下腹腔镜下疝高位结扎术,青壮年组予全麻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老年组予局麻下无张力修补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廖彦宁;赖鹏华;钟伦力;钟智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观察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于2014年8月~2015年6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较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增加(跃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跃0.05)。结论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术后各项效果差异不明显,但由其可通过一次手术同时解决胆囊、阑尾的病变,有效地节省疾病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余恒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