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干预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

杨传举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7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心内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维度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维度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情绪、临床症状、体力活动及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几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予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清Tau蛋白、P-tau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清Tau蛋白、P-tau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脑复康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脑复康片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配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au蛋白(Tau)、磷酸化Tau(P-tau)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au蛋白、P-tau水平均较治疗前低(<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且可降低患者血清Tau蛋白、P-tau水平,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治价值。

    作者:余佳欣;李建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昏迷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并且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显著(<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显著(<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显著(<0.05)。结论急诊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预后。

    作者:黄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PFNA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PFNA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2013年10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实施常规的骨折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股骨近骨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作者:季国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浅析互联网医疗

    我国互联网医疗经历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0年漫长的探索期,从2011年起步入了市场启动期,在国家政策利好、技术进步、用户需求强劲等因素的刺激下,我国互联网医疗在2016年迎来高速增长期,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空间巨大、增长迅速,但同时竞争也十分激烈。

    作者:邢成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为30例。然后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的西医治疗,对干预组心肌梗死患者则实行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对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基层临床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细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91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糖化血红蛋白<6.5豫组(A组),糖化血红蛋白6.5豫~7.5%组(B组),糖化血红蛋白>7.5%组(C组)。观察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病情及转归的关系。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有相关关系(<0.05);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与糖化血红蛋白平之间也有相关关系(<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的轻重及病情转归密切相关,而且是急性期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临床诊治糖尿病实践中,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是防治老年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蒙军;范天全;王红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016年医学信息杂志社编辑委员会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ICU护士术前访视对患者心脏手术后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ICU护士术前访视对患者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科在2015年1月~11月手术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常规的病房护士术前宣教,实验组增加了ICU护士的术前访视。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在ICU期间的遵嘱行为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ICU护士术前访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作者:金娟;蒋春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在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40例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5%。两组比较(<0.01),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发作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于改善心、肺功能疗效良好。

    作者:邹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MSCTA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统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分析斑块性质及相应管腔狭窄程度。结果对133例患者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部位299处进行统计,分别为:颈内动脉虹吸部132处,颈内动脉起始部80处,颈总动脉分叉部54处,颈总动脉主干33处;斑块性质:硬斑块136处,混合斑块91处,软斑块72处;相应管腔狭窄程度:正常占45.5%(136/299),轻度狭窄占38.5%(115/299),中度狭窄占8.7%(26/299),重度狭窄占4.0%(12/299),闭塞占3.3%(10/299)。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以虹吸部硬斑块为主,狭窄程度以颈内动脉起始部轻度狭窄为主,MSCTA能够准确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评估管腔狭窄程度,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因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更瑞;方华盛;梁萍;邓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MSCT在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治疗前后疗效的应用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观察胰腺炎肝损害治疗前后的多层螺旋CT表现,来评估及观察临床工作中胰腺炎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追踪观察、筛选及分析本院两年胰腺炎患者中MSCT肝脏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减低的患者,测量所有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脏的CT值,终初步诊断110例胰腺炎肝损害,其中重症胰腺炎患者87例,轻型胰腺炎患者23例。结果在胰腺炎治疗后基础上进行护肝、降黄疸治疗,大部分腺炎肝损害基本完全治愈或明显好转,有3例患者入院后3~5d内,随着胰腺炎病情的进展,肝脏CT值较入院进一步降低。轻型胰腺炎CT值减低程度低于重型胰腺炎,其恢复时间也较后者短。结论MSCT中肝脏CT值是判断胰腺炎肝损害治疗效果的一项简便及重要诊断指标,且能动态观察肝损害治疗效果。

    作者:周伏强;刘亮;姚岚;黎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矽肺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矽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矽肺患者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矽肺患者的改善率为94.92%(112/118),护理满意率为100.00%(118/118)。结论矽肺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缓解或消除了其不良心理,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胡青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分析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次分析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就诊高血压患者共2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例,实验组给予中医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护理后不良情绪情况好转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临床上首选中医护理的方法,此方法便捷、效果明显、价廉,且患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黄芪口服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获益后采用黄芪口服液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8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仅接受定期随访观察,实验组采用参一胶囊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晚期NSCLC患者在放化疗后采用黄芪口服液维持治疗,可显著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一诚;戴彭辰;何成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60例,观察组采用社区医院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6月后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联动式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疗效确切。

    作者:郑达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人脑外伤后慢性硬膜下积液与CT随访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外伤后慢性硬膜下积液与CT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1235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的头颅CT表现,对老年人脑外伤后慢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病情况与CT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经1~2年随访,检出慢性硬膜下积液87例,发病率为7.04%。发生于单侧或双侧颞顶部45例,占51.7%,其他部位占48.3%。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时间:3个月内48例,占55.2%;3~6个月21例,占24.1%;6~12个月13例,占14.9%;12个月以上5例,占5.7%。172例存在颅骨与颅内损伤患者中,发生慢性硬膜下积液48例,占27.9%。9例在后期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占10.3%。结论因其解剖与生理的特殊性,老年人脑外伤后容易发生慢性硬膜下积液,并有可能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后期CT随访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继新;张晓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射频热凝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靶点射频热凝联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靶点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不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分别为94.34%、77.36%,前者高于后者(<0.001)。结论射频热凝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且疗效优于单纯靶点射频热凝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和晓峰;杜龙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析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探讨

    生殖健康是人口、计划生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新概念,主要包括生育调节、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和社会地位、性和性行为、与生殖活动有关的疾患等。其中生育调节是所有问题的中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和健康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我科实施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前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12月我科实施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后作为研究组,调查分析实施前后我科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及服务满意度。结果在实施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后,我科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及患者满意度有很大提高(<0.05)。结论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华英;吴治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