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肝衰竭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钱程

关键词:肝衰竭, 深静脉血栓, 护理
摘要:总结1例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术后,留置股静脉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后的护理体会。在做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实施紧急有效的溶栓治疗及护理,医护配合良好,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未发生滤器移位、局部感染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GP73、AFU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4例肝脏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原发性肝癌(PHC组,n=54例)和肝硬化(LC组,n=50例),同期选择48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比较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和单一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PHC组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C组和对照组(<0.05),LC组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0.05)。结论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单一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汉国;魏三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临床医学研究应重视临床数据管理和质控

    临床科研通过对临床数据的收集整理来验证假设、回答临床问题,终服务于临床,因此高质量的临床数据是临床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是临床研究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数据管理,并且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

    作者:段显琳;张慧;徐建丽;曹海洲;陈刚;曲建华;海龙;江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九味镇心颗粒治疗更年期焦虑症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九味镇心颗粒治疗更年期焦虑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更年期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单纯采用心理治疗)和治疗组(n=37,采用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PRL、E2改变情况进行评比。结果结束8w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2%、86.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2%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PRL、E2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0.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治疗更年期焦虑症疗效确切,与常规心理疗法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同时还能显著改善催乳素、雌二醇水平。

    作者:王魁元;谢秀东;申璎;胡群英;谢光平;邹幸;刘旺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成都市青少年口腔健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近几年牙病发病在逐步被重视,而专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身上,而对于青少年的牙相关疾病很少研究,而且地区差异也极为明显。文章以成都青少年牙病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青少年口腔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同时监控牙病的发表趋势与特点,为今后的青少年中间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技术信息支持,同时对临床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唐梦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在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40例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5%。两组比较(<0.01),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发作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于改善心、肺功能疗效良好。

    作者:邹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创新的探讨

    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正逐步受到更多重视,因为该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伴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国各大医院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均取得了进步与发展,但仍有诸多问题存在,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寻找问题所在,进一步解决并完善工作相关细节。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列举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望对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帮助。

    作者:李唯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分析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内,我院一共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方法和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豫)显著高于对照组(83.3豫);研究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时间、血脂水平以及高敏C-反应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采用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美合日妮萨罕?麦麦提托合提;怕提古丽?沙比尔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分析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次分析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就诊高血压患者共2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例,实验组给予中医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护理后不良情绪情况好转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临床上首选中医护理的方法,此方法便捷、效果明显、价廉,且患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液灌流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度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探讨血液灌流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度中毒的护理要点。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接受血液灌流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35例重度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重点。结果35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抢救成功,终治愈出院,另有1例患者因病情过重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在对重度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过程中,需严密监视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将抗凝血作为护理重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蓉;廖燕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学校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

    目的:分析学校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以及控制措施。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法收集3起疫情具有严重性的学校甲3型流感暴发疫情(A、B、C),通过RT-PCR方法对患者标本施以实验室快速诊断。结果3起疫情的罹患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0.05),而且发生时间各不相同,但高发群体均为青少年,病例多集中于首发病例所在班级。结论近些年,甲3型流感病毒变异越来越活>,相关人员必须加重对爆发毒株、监测毒株的基因特性以及抗原性的研究,除此之外,由于流感爆发疫情的发源地均为学校,因此,要想对流感疫情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强化学校责任人的疫情报告敏感性以及法制意识。

    作者:乐春生;潘文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PDCA循环原理在推动医院文书档案规范管理中的初步探索运用

    目的:探索PDCA循环原理在推动医院文书档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文书档案管理,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我院应用PDCA循环原理进行文书档案管理,从硬件到软件,还是办理率、归档率均明显提高,医院文书档案管理总体质量提高。结论 PDCA循环原理在推动医院文书档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文书档案管理水平。

    作者:余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的探讨与研究

    目的:开展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今年28个护理专业的内科护理学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学科,全面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考试模式等等,教学任务完成后统一考试,其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课程改革后28个班级的学生平均综合成绩(80.1±9.08),去年26个班级的内科护理学成绩综合成绩为(70.73±10.04),检验为4.32,<0.05。结论开展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教学成效显著,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班级平均综合成绩明显提高。

    作者:邓意志;刘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小儿肺炎患者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究前白蛋白(Prealbumin,P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小儿肺炎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88例小儿肺炎患者的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小儿肺炎患者前白蛋白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0.05),c反应蛋白相对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联合检测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对小儿肺炎的检测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戴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矽肺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矽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矽肺患者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矽肺患者的改善率为94.92%(112/118),护理满意率为100.00%(118/118)。结论矽肺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缓解或消除了其不良心理,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胡青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跖疣、鸡眼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跖疣、鸡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诊的100例跖疣、鸡眼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施以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平阳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可以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前者相较于后者优势非常显著,满足<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跖疣与鸡眼患者进行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能够获得佳的治疗效果,患者症状在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作者:易伟;陈秋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麻醉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佳麻醉方法。方法将56例单侧结石老年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①组,腰硬联合麻醉;②组,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镇痛效果、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及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结果①组的麻醉镇痛满意度92.86%与②组的96.4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①组易出现低血压(5例),②组易出现体温过低且苏醒延迟(4例);②组截石位、俯卧位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稳定于①组(<0.05)。结论高龄患者行经皮肾镜碎石术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全麻都能满足麻醉深度,但全麻可使体位变化时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作者:李宁;朱玉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大面积脑梗塞68例临床分析

    目的:就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回顾性分析这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脑部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经诊断,68例患者均为大面积脑梗死,脑室受压35例,脑梗死后出血18例,偏瘫12例、脑疝3例。对这68例患者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的有效率为91.2%,出现2例死亡,死亡率为2.9%。结论大面积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针对这种疾病,需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的健康。

    作者:王悦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143例分析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和代谢异常疾病,发病率5%~10%[1],不但导致月经失调和不孕,而且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糖代谢、脂代谢等也有远期影响。本文对2011年1月~2013年09月自己在生殖科诊治的143例PCOS患者做一个回顾性分析。

    作者:叶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CT和MRI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关节镜确诊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35例,其中膝半月板损伤134个,关节软骨损伤136个,全部患者均采用CT和MRI,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全部患者关节镜检查确诊膝半月板损伤134个,CT检查Ⅱ级膝半月板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与关节镜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CT检查Ⅲ级膝半月板损伤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与关节镜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全部患者关节镜检查确诊关节软骨损伤136个,CT检查Ⅳ期关节软骨损伤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与关节镜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CT在诊断Ⅱ级膝半月板损伤检出率高于MRI诊断,而Ⅲ级膝半月板损伤与Ⅳ期关节软骨损伤检出率低于MRI诊断。

    作者:韩家发;王琼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12例甲流疫苗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行政区域内医务工作者接种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后的出现并上报的12例ADR,分析ADR发生情况、出现时间、持续时间、转归等。结果上报的12例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ADR一般的1例,新的一般的9例,新的严重的2例。所有的ADR经对症治疗后均可治愈。结论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总体ADR以轻度ADR为主,均可治愈,疫苗的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云虹;梁成磊;王佃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