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预防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黄珂;徐艳;王丽红;徐红梅;叶啟发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预防, 护理措施
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The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较高,但目前国内尚缺乏诊断PTS的金标准及相关研究成果,本文针对PTS的临床表现,初步筛选出较为实用的诊断标准,并提出了PTS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风险管理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作用于危重症患者护理中效果。方法在科室中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根据科室及患者的情况建立风险管理预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结果经资料整合,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意外事件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0.05)。结论针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大程度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茂琼;陈玉琴;张红英;罗艳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部收治心律失常患者共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药物普罗帕酮嗪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以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连续2w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28/4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变异参数改善较对照组效果更佳。而在药物治疗安全性上,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但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保障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论以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效果优于普罗帕酮,但本次调查耗时间较短,未能对患者长期用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陈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入院护理评估单书写合格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评估单书写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活动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对我科护理评估单书写现状进行调查,制定流程图,收集资料,分析护理评估单书写不正确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书写合格率52.4%,活动后合格率提高到91.7%。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评估单书写合格率中效果显著。

    作者:陈玖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胃癌临床X线诊断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胃癌临床X线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院收治的76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目标,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38例患者给予术后活检,实验组38例患者给予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对两组胃癌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38例疑似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为81.6%,参照组38例疑似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为86.8%,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显著(>0.05)。结论胃癌诊断中使用X线诊断,可显著提高检出率,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胃癌提供重要的参考结果。

    作者:张宏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生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生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患者82例,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生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方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生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肠鸣音恢复,缓解腹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明玉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急性嵌顿性腹股沟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36例患者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嵌顿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所需时间短,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0例复发,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3.8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8%、19.44%,对比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熊育良;熊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预防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The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较高,但目前国内尚缺乏诊断PTS的金标准及相关研究成果,本文针对PTS的临床表现,初步筛选出较为实用的诊断标准,并提出了PTS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作者:黄珂;徐艳;王丽红;徐红梅;叶啟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黄芪口服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获益后采用黄芪口服液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8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仅接受定期随访观察,实验组采用参一胶囊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晚期NSCLC患者在放化疗后采用黄芪口服液维持治疗,可显著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一诚;戴彭辰;何成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60例,观察组采用社区医院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6月后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联动式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疗效确切。

    作者:郑达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病案信息化管理的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病案在医疗活动和管理中的应用正逐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病案管理中的多种弊端,另一方面提高了病案的利用价值和管理效率。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作者:武伟;林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B超监护对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的重要价值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B超监护对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50例,为这些患者提供B超检查,并观察患者子宫内膜与宫腔内的声像改变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在B超的监护下实施宫腔镜分离术,对分离粘连部位实施指导。结果宫腔粘连的B超影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宫腔积液型,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宫腔分离,内部有夜行暗区,周围强回声光带,共11例;另一种为宫腔非积液型,表现为回声不光滑、不连续;或表现为内膜回声不规则,呈混合型回声、低回声,共39例。结论 B超监护对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难治性高血压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治疗的疗效与药理探析

    目的:探究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药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变化、治疗达标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达标率高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不影响治疗效果。结论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经皮穿针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探讨经皮穿针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切开复位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技术,而后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袁春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清Tau蛋白、P-tau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清Tau蛋白、P-tau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脑复康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脑复康片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配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au蛋白(Tau)、磷酸化Tau(P-tau)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au蛋白、P-tau水平均较治疗前低(<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且可降低患者血清Tau蛋白、P-tau水平,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治价值。

    作者:余佳欣;李建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胃镜诊断胃癌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的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形态类型等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某县医院两年内通过电子胃镜确诊的53例胃癌患者的发病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11例,男女发病比例为3.8:1;胃癌发生部位分别为胃窦部26例(49.1%),胃体部12例(22.6%),贲门部7例(13.2%),胃底部6例(11.3%),其他2例(3.8%);形态分型溃疡型21例(39.6%),隆起型14例(26.4%),浸润型4例(7.5%),其他形态14例(26.4%);结论胃癌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高发于胃窦部,形态以溃疡型为主。

    作者:夏杰;王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测结果分为DKD组和非DKD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BMI指数和血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生化指标方面,两组在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在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总胆红素是DKD的保护因素,HbA1c是DKD的危险因素。结论体内总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指标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

    作者:王娜;佟凤芝;陈莹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重金属暴露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某些金属能够在缺乏雌二醇时激活雌激素受体,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可称之为金属雌激素。金属雌激素分为两类:金属/类金属阴离子和二价阳离子金属。前者包括亚砷酸盐,亚硝酸盐,亚硒酸盐,钒酸盐等复合物,后者包括镉,钙,钴,铜,镍,铬,铅,汞和锡等金属。金属雌激素中研究多的是重金属镉,它是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但其具体生理功能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目前镉及二价阳离子金属激活雌激素受体α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镉在体内外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引发乳腺癌的潜在危险。

    作者:毕月;郑燕芳;蔡睿;张积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毫火针+颈胸小关节微调治疗颈源性眩晕40例

    颈源性眩晕属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该病以眩晕和颈椎疼痛为主要特征,尤其在扭转头部时头晕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耳呜、眼球震颤等;笔者近年采用毫火针+颈胸小关节微调治疗颈源性眩晕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云秀;陈先芝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观察及护理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1976年由芬兰的LuuKainen教授发明,目前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用于避孕,是有效的避孕措施之一。其主要组成是一个T型骨架,主干是释放药物的圆柱形储药筒,内含52mg左炔诺孕酮,每24h释放20μg左炔诺孕酮,随着曼月乐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非避孕作用越来越引起临床关注,曼月乐对一些妇科疾病的防治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等。本文主要介绍曼月乐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我院自2008年1月~2015年3月,对6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后,痛经程度显著减轻(<0.01)、月经量显著减少(<0.01),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新生儿定植菌筛查阳性结果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新生儿入院时的定植菌的阳性结果,找出相关因素,针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定植菌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在某院新生儿室住院的736例新生儿,在入院时取鼻前庭拭子和直肠拭子分别接种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鉴定培养基(ChromID MRSA)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s)肠杆菌鉴定培养基(ChromID ESBLs)培养筛查,统计筛查结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736例新生儿中MRSA的阳性结果与羊水情况、取样日龄有关,其值分别为0.044和0.000,<0.05,统计学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ESBLs的阳性结果与分娩方式、取样日龄有关,其值分别为0.031和0.000<0.05,统计学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倡顺产、做好新生儿在产科出院后家庭的环境卫生、手卫生,新生儿大小便规范化处理,对羊水粪染的新生儿彻底清理好呼吸道,有利于减少细菌的定植。

    作者:陈启蓉;李瑛;张心梅;李佳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