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蕊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采取随机分成两组的方式,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 A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B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2年内的生存率高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转移率低于B组患者。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患者远期生存率高,该种治疗方法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黄兴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是一种情况较为特殊的骨折,因供应中下1/3段的胫骨的血循环显著减少,同时中下1/3段胫骨几乎无肌肉附着,胫骨端获得的血循环减少,并且同时伴有开放性损伤,易受细菌的侵袭而感染,严重者易引起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我院自2012~2014年通过vsd引流技术治疗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孟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67.6%、革兰阳性菌18.1%、真菌14.3%,主要病原菌有铜绿假单细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则对氨芐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徐利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套的应用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14年9月~12月份收治的170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95例(观察组),未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75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有8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两组有明显差异(<0.05)。结论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套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李阳阳;赵永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社区25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及血糖、血脂测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R患者与NDR患者比较,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T2DM患者病程长、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不良相关,在社区开展DR早期干预非常必要。
作者:郭丽花;杨智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平肝益肾、活血化痰的中药汤剂,均连续治疗28d,并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表现。结果经过规范的治疗,全部患者的血压均明显下降,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0.05),且中药治疗具有良好的调整血脂的作用。结论平肝益肾,活血化痰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稳定血压、改善症状、改善血脂代谢、减少降压药物毒副的作用。
作者:王淑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慢性皮肤溃疡(chronicskinulcer,CSU)又称难治性溃疡,它包括感染性溃疡、血管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和压迫性溃疡等[1]。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表面缺损,深达真皮层或更深的皮肤损害,不能正常自愈而需要借助外力才能愈合的伤口,多是感染、外伤、循环障碍等病因所导致。因病程较长,治疗比较困难,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本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促进与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愈合质量。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乔阳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实施护理教学课程的目的便是提高的护理技巧水平,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护理岗位中整体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但从目前来看,国内临床护理教学尚且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显然,问题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次在分析临床护理教学潜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教学模式的优化及具体应用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红艳;郭婧;孙丽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胎盘早剥的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妇产科的工作效率,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孕妇及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妇产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因胎盘早剥就诊的30例患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就诊期间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验结果,记录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相关结论分析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结果胎盘早剥的主要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其他诱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其次外伤与孕期性生活也是影响胎盘早剥的因素之一。除1例安胎后出院等待足月分娩外,阴道分娩13例(33.33%);剖宫产分娩16例(53.33%),无孕产妇死亡发生,30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胎盘早剥带来的不良后果。
作者:呼秀梅;金顺玉;蔡敏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应用微创治疗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异位妊娠的52例患者作为微创组,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开腹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开腹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开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4±10.3)min、术中出血量为(82.5±16.4)ml、肛门排气时间为(23.7±3.1)h、平均住院时间为(7.8±1.2)d,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1.2±9.4)min、术中出血量为(42.9±17.6)ml、肛门排气时间为(11.1±3.5)h、平均住院时间为(4.2±0.8)d,微创组的各项指标变化均优于开腹组,<0.05,开腹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微创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组间比较,<0.05。结论微创治疗异位妊娠缩短了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PWV及ABI变化及意义。方法3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39例非脑梗死组(对照组),观察PWV和ABI的变化。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PWV及ABI的变化差异。结果脑梗死组PWV水平高于对照组,ABI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WV及ABI可作为反映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王瑶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0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100例)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率及其后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胆肠吻合术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包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雾化吸入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与安全。方法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氨溴索雾化治疗,治疗组同时高频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对照组高频雾化吸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33%,与对照组71.3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05),康复时间也显著缩短(<0.05),且治疗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高频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既有效又安全。
作者:郭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结果及价值。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细菌感染疾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共计83例。对全部患儿联合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常规检验,对诊断符合率予以评价。结果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式的83例患儿阳性率为74.70%(62例);应用血常规检验显示阳性的患者有48例,诊断符合率为57.83%;应用hs-CRP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患儿有49例,诊断符合率为59.0%。结果显示联合血常规与hs-CRP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独应用两种方式检查,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联合应用血常规与hs-CRP检查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符合率高,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总结对于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出血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讨,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扩容、控制血压、止血、输血、保护胃黏膜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泮托拉唑40mg静脉点滴,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法莫替丁20mg静脉点滴,1次/12h,连续使用5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HP阴转率、再出血发生率、平均止血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为97.06%与对照组82.36%相比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患者HP阴转率为85.29%、再出血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患者HP阴转率为64.71%、再出血发生率为17.6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05);治疗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为(6.32±1.94)d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9.86±2.17)d,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不存在差异性(>0.05)。结论上消化道溃疡出血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取得了肯定性疗效,可有效提高溃疡出血的治愈率,HP清除率高。
作者:王玲玲;羊长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且探讨在年龄段不相同出现并发症患者中应用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7月行PICC的58例置管患者实行研究,并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选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与舒适程度的评分。结果研究组不仅出现的并发症比对照组少(<0.05),且舒适程度的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0.01)。结论选择针对性的PICC护理能将患者置管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而且还能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
作者:魏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ATDE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70名实习生,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研究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实施ATDE教学方法,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结果经过考核后,研究组的综合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实习生,采取ATDE教学法,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拓展学生临床思维,值得临床教学推广。
作者:刘丽霞;邹春影;李丛言;吴成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系统加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后缘高度丢失、Cobb角的角度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满意,可有效预防术后椎体矫正度的丢失,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小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无缝护理模式对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效果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90例小儿外科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采用无缝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麻醉情况等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中局部麻醉患儿29例,发生率为64.44%,同时沟通意愿较强的患儿有40例,发生率达到了88.89%;对照组中局部麻醉患儿20例,发生率为44.44%,同时沟通意愿较强的患儿只有30例,发生率只有33.33%;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外科手术患儿采用无缝护理模式后,可以明显促进患儿和护理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曾春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在新疆阿克苏农一师首次开展早中期唐氏筛查、无创DNA产前检查(NIPT)及羊水细胞染色体联合检查,发现阳性率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测定PAPP-A、freeβ-HCG、AFP、β-HCG对孕妇早、中期唐氏筛查,对唐筛阳性和临界高风险标本进行NIPT测定分析。结果1616例标本中,孕早期标本201例,21-三体阳性标本9例,临界高风险6例,18-三体阳性1例,临界高风险3例。孕中期标本1415例;21-三体阳性标本105例,临界高风险112例,18-三体阳性17例;在中孕1415例标本中,其中神经管缺陷28例占1.97%,后经B超证实1例为神经管缺陷。在1616例唐筛标本中,阳性共160例占9.9%。利用4个血清标志物测定的结果筛查出阳性及临界高风险孕妇,对阳性及临界高风险孕妇再进行NIPT测定以排除假阳性,对NIPT测定阳性者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大大提高了唐氏筛查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结论在兵团农一师开展孕中期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是减少先天性缺陷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伟;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