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莉;李莉
目的:分析运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82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根据随机原则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对照组患儿选用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药物,实验组患儿选用炎琥宁作为抗病毒药物。对比两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腮腺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腮腺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6d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运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儿体温复常和腮腺肿胀、疼痛消退。
作者:熊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基层卫生事业的不断深入,全科医师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当务之急。我国全科医师培养体系不完善,以往培训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思考什么类型的培训对于全科医师自身的提高为有利,更好的为社区患者服务。
作者:胡国庆;徐凤励;夏卫兵;徐丽华;尹秀珍;范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肾内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分析研究,并针对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18%(54/55),明显高于对比组78.18%(43/55),同时研究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肾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率。
作者:王植萍;贵兴琴;祁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采用清咽散外敷涌泉穴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清咽散外敷涌泉穴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97.50%,相对于对照组患儿来说,观察组治疗效果较优(<0.05);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分别为(3.01±0.45)d、(2.12±0.21)d,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为明显(<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采用清咽散外敷涌泉穴给予临床治疗,不仅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作者:程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邢俊标主任治疗周围性面瘫强调中医与西医理论互参,辨病与辨证结合,分期治疗,针药并用或多法联用,施法因人制宜,整体调节,同时注重对患者心理的疏导,促进康复,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曹力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取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冲洗、纤支镜生物胶封堵、瘘口修补加组织包埋、胸膜余肺切除、胸廓成形术等方法治疗。结果20例瘘口直径小于3mm者,早期13例直接二次手术,9例获得治愈,4例再次出现瘘口,后采取胸廓成形术治疗;后期7例在纤支镜下采用生物胶封堵处理均治愈。10例瘘口直径大于3mm者,2例生物胶封堵治疗无效后长期引流,治愈6例,其余4例因严重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原因而死亡。结论支气管胸膜瘘重在预防,治疗关键在于封闭瘘口,彻底消灭脓腔。
作者:周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及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用时及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0.05;观察组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谭菊梅;黄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采取随机分成两组的方式,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 A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B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2年内的生存率高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转移率低于B组患者。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患者远期生存率高,该种治疗方法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黄兴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骨科自2014年8月~2015年4月的96例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每组各48例,治疗组1治疗方案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常规换药,治疗组2治疗方案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治疗组2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支架固定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周宇平;李椰子;刘欣;彭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308例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患者,分析低频、中频、高频输注患者的有效率、不同病变患者输注情况以及输注频率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结果输注次数增加时临床输注有效率下降,肿瘤、外科手术、其他病变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具有较高有效率,输注后lh、24h中PLT、CCI、PPR对比,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把握好输注佳时间,严格把握输注指征,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
作者:苟丽琼;李莉;谭勇;刘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诊断中重度IUA患者共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3个月常规行宫腔镜检查。结论我院采用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切除宫腔粘连,术后放置金属圆环、透明质酸钠及大剂量雌激素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彦杰;罗洁;许红;管毓坚;周亚丽;蒋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7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其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单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环氧乙烷灭菌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有效应用。方法加强环氧乙烷灭菌器应用培训,规范操作前准备,严格操作流程及灭菌效果监测。结果工作人员正确应用环氧乙烷灭菌器,及时满足不耐高温不耐湿热的灭菌器械物品的及时供应。结论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不耐高温不耐湿热器械物品的灭菌。
作者:李红芬;欧惠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从事放射工作者长期接触小剂量放射线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按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1]规定的检查项目,采用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对呼伦贝尔市752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体征血压异常26人,血常规异常79人,尿常规异常189人,生化指标异常453人,心电图异常202人,腹部彩超异常252人,眼科异常118人。终检出34人暂时脱离放射工作,其中主要异常因素为白细胞异常30人,眼科异常12人。结论呼伦贝尔市应加强放射工作场所和人员的防护,以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作者:许潇;周晓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讨论生化指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单纯糖尿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脂蛋白、肌酐、尿素等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脂蛋白、肌酐、尿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检测脂蛋白、尿微量清蛋白等相关生化指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万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32例前置胎盘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的64例前置胎盘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给予观察组延长胎盘娩出时间、子宫浆肌层全层间断缝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缝合术等止血措施,给予对照组常规止血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子宫收缩乏力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子宫收缩乏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前置胎盘患者,给予患者延长胎盘分娩时间,采用子宫浆肌层间断缝合可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降低患者子宫收缩乏力情况。
作者:梁亚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心内科常见危急值,探讨危急值的管理办法。方法收集并分析2013年9月~2015年8月心内科检验危急值报告结果,借鉴JCI危急值报告流程标准,探索临床管理制度。结果危急值共547例次,构成比>10%的项目分别是肌钙蛋白、低血钾、凝血酶原时间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危急值报告记录合格率100%。结论依据JCI标准,优化危急值报告流程及管理制度,对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顾颖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且探讨在年龄段不相同出现并发症患者中应用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7月行PICC的58例置管患者实行研究,并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选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与舒适程度的评分。结果研究组不仅出现的并发症比对照组少(<0.05),且舒适程度的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0.01)。结论选择针对性的PICC护理能将患者置管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而且还能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
作者:魏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普通血液透析(CH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清白蛋白(ALB)的影响。方法将普通血液透析治疗(3次/w)且透析病史超过5年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一组采用CHD治疗3次/w,另一组采用HFHD治疗3次/w,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2-MG、ALB的变化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采用HFHD治疗组较CHD治疗组患者血清β2-MG有明显程度的下降,而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①HFHD能有效清除血清β2-MG,从而延缓透析患者淀粉样病变的发病时间;②HFHD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孟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中的安全隐患,具体预防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杜绝和减少护理不良反应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015年348例CT增强检查的患者,分析现存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并付诸实践。结果近年CT增强检查无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发生,满意度达97%。结论经过在CT增强过程中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才能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海燕;康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