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艳
由于儿童有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社会反应,儿童如何安全用药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临床和现实生活中儿童安全用药有关的知识认知度较低,本文将从儿童用药特点、用药现状、国内外的差异、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国内外儿童用药问题,提高国人对儿童用药安全方面的重视度。
作者:葛吴颖;周萍;胡小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系统加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后缘高度丢失、Cobb角的角度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满意,可有效预防术后椎体矫正度的丢失,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小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泮托拉唑结合康复新液在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静滴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服康复新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止血时间、腹痛的消失时间、治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和腹痛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泮托拉唑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都较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牟来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是一种情况较为特殊的骨折,因供应中下1/3段的胫骨的血循环显著减少,同时中下1/3段胫骨几乎无肌肉附着,胫骨端获得的血循环减少,并且同时伴有开放性损伤,易受细菌的侵袭而感染,严重者易引起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我院自2012~2014年通过vsd引流技术治疗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孟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血浆脑利钠肽(BNP)早由日本学者于1988年从猪脑分离出来因而得名,但其主要来源是心脏,其他来源有脑,肺,肾和肾上腺等。当心室壁压力升高或受到牵拉时大量BNP释放入血引起循环浓度明显升高。BNP由B型脑利钠肽原前体(pre-proBNP)经酶分解而来,pre-proBNP分解为等摩尔浓度的有活性的BNP和无活性的NT-proBNP。由于NT-proBNP无生物活性、半衰期较BNP长、缺乏主动清除机制等,其血浆浓度较BNP高出2~10倍,另外NT-proBNP在体外不同温度下稳定性更好,对取血样本要求相对低[1],因而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也被许多临床研究证实,这些研究中大部分是针对心功能不全人群的[2],也包括慢性肾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还有一些研究发现血浆NT-proBNP在普通人群中也具有显著预测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价值[3],但机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拟就血浆 NT-proBNP在普通人群中的预后价值研究现状及其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朱启伟;张今尧;叶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鼻出血住院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鼻部疼痛程度、对医护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从而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45例鼻出血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评估他们治疗过程中的鼻部疼痛程度,了解他们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情况,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较接受以常规鼻腔填塞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保守组患者而言,接受鼻内镜下止血治疗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较轻,同时对医护的满意度也较高。结论长时间鼻腔填塞的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较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尽可能减轻其痛苦,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方蓉;陈治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患者数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接受MHD治疗的ESRD患者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各方面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提高MHD患者总体生存率,以及进一步改善他们的透析质量的途径。
作者:王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140例随机分为A组(72例),B组(68例),A组为联合应用联合兰索拉唑、生长抑素组,B组为单用兰索拉唑组,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8.9%,B组总有效率为79.4%,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并且在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两方面两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有显著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可缩短住院时间,可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玫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双磷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磷酸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0.05。结论放疗联合双磷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可缓解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卓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由于患者多,工作量大,患者流动快,加之少数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患纠纷防范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敏;陈晓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放阑尾切除术的效果对比。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8月5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采取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放组采取的手术方式为开放阑尾切除术。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跟开放组接近,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经对比后无统计学意义(>0.05);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中失血量均优于开放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0.05)。微创组术后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4.00%,开放组3例切口感染、3例肠粘连,发生率24.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感染、肠粘连发生率,加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轻其痛苦。
作者:刘建红;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健脾祛瘀汤联合化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接收并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性的化疗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性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祛瘀汤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有效率和毒副作用等。结果研究组采用常规化疗联合健脾祛瘀汤治疗后治疗有效率86%,而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化疗治疗后的有效率为4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0.05)。研究组患者通过治疗后毒副作用、生活质量、体力状况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搭配抗癌方药健脾祛瘀汤治疗,治疗有效率大大提高,毒副作用较小,患者的体力和生活质量状况恢复的较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韩乐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手术患者,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6.2±5.3)分,患者的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63.5±5.5)分,患者的满意度为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沙琳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40例(44条患肢),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VLT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静脉剥脱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9.9%,对照组81.7%,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有很好的疗效,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以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邢汉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诊诊治流程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4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46例患者实施急诊诊治流程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然后观察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结果AMI患者入院后30 min内确诊的有56例患者,12 h以上确诊的有5例,在发病后2 h内得到及时治疗的有39例,>12 h得到治疗的有3例;127例发生疼痛,经护理后127例发生缓解,87例发生心率失常,经护理后78例发生缓解,40例患者发生低血压,经护理后37例缓解。结论急诊诊治流程能够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赵燕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刘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骨科自2014年8月~2015年4月的96例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每组各48例,治疗组1治疗方案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常规换药,治疗组2治疗方案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治疗组2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支架固定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周宇平;李椰子;刘欣;彭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8月~2015年8月诊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00例确认为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两组患者颈部动脉硬化及斑块的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且观察组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与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患者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位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对观察组患者斑块形成的类型进行观察发现,钙化型斑块占比高。结论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无痛人流麻醉中采取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具体效果。方法对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妇女78例进行研究,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单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方法进行麻醉。对两组的麻醉优良率、镇痛总有效率、丙泊酚使用量以及术后苏醒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麻醉优良率、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丙泊酚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用药麻醉效果更佳。
作者:刘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主要从使用单片复方制剂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局限性以及治疗建议方面进行了论述。小剂量单片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已经成为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趋势,完全有理由相信高血压用药的复方制剂将会在今后的高血压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在今后的新药开发和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作者:陈晓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