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孙雪莉

关键词:二维多普勒超声, 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诊断, 室壁运动异常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1日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1例,全部患者均在发病24h内入院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主要测量患者左心室大小、形态及室壁厚度,评估心室运动协调性、运动幅度,观测有无室壁膨出或心包渗出状况。结果在本组研究中3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经与心电图共同检测诊断发现,3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26例(83.9%)左室室壁运动存在异常性衰减,其中8例患者室壁运动消失,18例表现为节段性矛盾运动;4例患者室壁向外膨出;另有1例表现为心尖室壁瘤。1 w后复查10例患者伴有心包积液,7例患者伴有二尖瓣返流。结论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检测急性心肌梗塞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能迅速准确检出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状态是否异常,直观掌握患者心肌缺血状态,准确定位心肌梗塞位置,有利于后经治疗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治疗蚊虫咬伤诱发坏疽性脓皮病患者溃疡伤口的研究

    目的:探讨蚊虫咬伤诱发坏疽性脓皮病患者溃疡伤口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蚊虫咬伤诱发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蜂蜜敷料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伤口愈合程度评分为(12.36±4.21)分,伤口愈合时间为(20.10±2.14)d,疼痛评分为(2.01±1.35)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0.05)。结论采用蜂蜜敷料联合药物治疗蚊虫诱发的坏疽性脓皮病患者,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乾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局部用药治疗干眼症的观察及评估

    目的:探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局部用药治疗干眼症的观察及评估。方法选取180例术后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80例随机分为术后干眼症观察组和术后干眼症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术后干眼症对照组单方面采用普南扑灵治疗,术后干眼症观察组实施玻璃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使用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疗效确切。

    作者:任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结肠拖出术在治疗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为确切了解结肠拖出术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96例经诊断为直肠癌入院治疗的患者,分为保肛组与切除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8例。保肛组采用结肠拖出术,切除组临床采用肛门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统计术后不良反应情况以及1年后回访疾病复发情况。结果保肛组较切除组疼痛程度低、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住院时间少,<0.05;手术治疗后保肛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8%,切除组仅有10.4%,保肛组较切除组并发症多,<0.05;两组疾病复发率相比,切除组为6.3%以及保肛组为4.2%,差别无意义,>0.05。结论结肠拖出术可有效治疗直肠癌早期患者,不仅疗效较好、复发情况少且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肛门处的坠胀感、疼痛感,术后伤口感染情况少,但易出现便急、肛门失禁等不良反应,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

    作者:龚健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128例需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划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与开腹手术治疗组,每组人数64例。对开腹手术治疗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组,且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开腹手术治疗组更短。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莫帮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应用及疗效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研究锁定加压钢板对治疗人体四肢骨折的治疗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本文作者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的样本,并根据具体的临床分析为依据进行准确的划分。将其中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剩余的42例骨折患者用普通钢板螺钉固定的疗法作为对照组。并对两者的痊愈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重点集中在手术引起的并发症与骨骼愈合的时间两个方面。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实验组的手术并发症情况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并且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可得,有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其次,实验组的骨骼痊愈时间为(6.1±0.4)月,对照组的骨骼痊愈时间为(8.7±0.6)个月,两者数据的差异由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后进行的Johner-wruh功能评定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情况明显的好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人体骨折相比于传统的钢板螺丝固定,具有并发症几率小、愈合时间短、术后效果良好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普及到各个医疗机构。

    作者:陆家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CT与MRCP诊断胆石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在胆石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74例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胆石症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根据诊断方法分成对照组(CT扫描)和观察组(MRCP),各37例。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结果对照组分别有13例(72.22%)和21例(75%)诊断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观察组分别有18例(94.74%)和26例(96.3%)诊断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两组的结石检出率比较,对照组较低,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胆石症的临床诊断中,CT扫描诊断和MRCP诊断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CT扫描诊断的准确率低于MRCP。

    作者:王升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FootScan压力传感器平板系统的推拿手法参数分析

    目的:通过本试验的开展,试验中检测并记录推拿手法操作时的力学及相关特征参数的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观察与分析,将更全面的阐明推拿手法操作要领,为推拿手法教学与考评、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以及推拿手法量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实验利用FootScan压力传感器测力平板系统,观测G0组,G1组、G2组、G3组实施推拿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参数,以此来开展推拿手法参数的量化与标准化研究。结论在推拿手法的作用力、接触面积、作用频率、及作用力的累计(冲量)方面对不同组别进行讨论,结果提示在某些参数对比方面,不同组别间、不同手法间组有差异,提示此力学参数是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主要参数。在掌法的压强分析过程中,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提示此力学参数是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次要参数。

    作者:徐刚;杨华元;刘堂义;高明;胡银娥;唐文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化疗现状及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进展程度,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ls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对前者的治疗目前存在争议不多,而对MIBC患者即使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疗效亦难以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治疗前机体已经存在微转移灶。而化疗可以清楚体内微转移灶、减少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本文就浸润性膀胱癌化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艾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及脂蛋白肾病

    载脂蛋白E(ApoE)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载脂蛋白,对血浆胆固醇转运、调节血脂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脂蛋白肾病是一种罕见的以肾小球内脂蛋白栓子形成及血脂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的肾脏疾病,ApoE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原因,虽然脂蛋白肾病目前全球报道较少,但关于ApoE与脂蛋白肾病关系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现就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及脂蛋白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樊明智;郑洁;周建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医院科室的相对效率实证分析

    目的: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医院临床科室的技术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BCC模型,对医院8个相对稳定的外科临床科室进行技术效率评价。结果3个科室达到技术效率有效,总体有效率37.5%,5个科室存在投入或产能不足。结论各临床科室应重视医疗技术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科学管理和学科建设,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杨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466份手术病案的缺陷分析与改进方法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病案质量,对手术病案进行终末质量检查。方法2015年1月~6月,每个外科临床科室按出院人数比例抽检,并作统计分析。结果2466份病案中缺陷病案814份,占33%。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可通过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教育、加强临床医师病案书写能力的培训等方法提高病案质量,避免医疗纠纷。

    作者:王鲁卿;张巍;杨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乙肝病毒Pre S1与HBV M和HBV DNA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乙肝病毒Pre S1与HBV M和HBV DNA检测的相关性进行有效分析。方法抽取2015年1月~11月的300例标本,检测乙肝病毒Pre S1与HBV M和HBV DNA;分别采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的Pre S1与HBV M和HBV DNA检出率远远高于健康人群(其他HBV M模式),<0.05,且Pre S1检测的敏感度较高。结论 Pre S1检测的敏感度较高,且与HBV DNA和HBV M具有相关性。

    作者:陈亘志;梁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牙齿缺失修复中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牙齿缺失修复中应用即刻种植与常规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70例牙齿缺失或残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种植法修复,实验组36例给予即刻种植法修复。观察两组治疗后种植体6个月内稳定性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种植体稳定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应用即刻种植修复术,可快速修复患者牙齿缺失,且相较于常规种植,治疗周期较短,治疗效果一致,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骅;崔永霞;赵文艳;铁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临床分析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见习的100例见习生,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法,研究组采取PBL带教方法,比较两组见习生教学效果。结果两组见习生经过学习后,研究组见习生考核成绩、教学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比较差异较大(<0.05)。结论对于神经内科见习生的教学,采取PBL教学方法,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值得临床带教推广运用。

    作者:于佳楠;韩凤;魏春杰;王克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术后护理在预防消化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效果

    目的:观察手术后护理在预防消化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消化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时不同的方案分为予以常规护理的的对照组(44例)与予以护理干预的研究组(56例)。结果研究组切口感染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15.91%,且切口甲级愈合率75.00%高于对照组50.00%(<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07%高于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消化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并改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探究对急性肠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到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同时对两组患者采取补液、止吐和调节电解质平衡等常规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增加静注阿奇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增加静注培氟沙星进行治疗。然后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研究组仅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止泻和症状好转消失时间指标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退热时间两组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阿奇霉素是一种临床上理想的抗生素,在急性肠炎的临床治疗上效果显著。

    作者:牟来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慢性肝炎重症化的护理对策与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重症化的护理措施并分析其作用。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肝炎重症化患者115例,伴有各种并发症或代谢性疾病;针对不同伴发症患者采用在基础护理上予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心理护理、抗感染护理等),每24 h记录患者情况(体温、血糖、酸碱平衡等),每48 h检测患者肝功能1次;统计入院至出院天数以及患者恢复情况;对不同伴发症患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15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1.2 d,伴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的87例,未能控制但未加重的13例,加重的15例,其中死亡7例。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慢性肝炎重症化康复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韩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进展探讨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其具有高度侵袭性。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中在2001年又补充了新的亚型。近年来,国内外的医学界对DLBCL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大量研究,发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本文侧重于介绍该病的发病因素、临床治疗等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作者:陈莉;何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08年4月~2014年7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的GOS评分。结果两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的GOS评分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降低患者发生合并症的机率。

    作者:秦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干预探讨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在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共计72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与胸腺五肽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对患者的肺呼吸能力及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细胞因子检查辅助判断治疗效果。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通过胸腺五肽联合治疗后患者肺呼吸能力和T细胞亚群数量均显著升高(<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可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及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病灶吸收。

    作者:葛长化;葛龙;张礼茂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