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应用甘露醇、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致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张迪

关键词:脑出血, 脑水肿,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甘露醇
摘要:目的 探究甘露醇与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致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至该院就诊的48例脑出血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常规组单纯采取甘露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23/24),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5.00%(18/2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肿、水肿面积明显缩小,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致脑水肿患者采取甘露醇与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便于神经功能的提高,改善脑水肿症状,值得实践推广.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微导管成袢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观察微导管成袢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微导管成袢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71% (9/35) (P<0.05);18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77.14%(27/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71%(16/35)(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微导管成袢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手术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蛛网膜下隙与连续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比较

    目的 探究蛛网膜下隙与连续硬膜外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对照组患者行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行蛛网膜下隙与连续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新生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min Apgar评分均略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两组患者麻醉总优良率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总优良率为100%(50/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43/50)(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 (7/50),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 (5/50) (P>0.05).结论 相对于持续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隙与连续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诱导时间更短,麻醉效果更优,对新生儿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学法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法对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学法(PBL)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法对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来该院儿科实践的60例护理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习生给予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实习生给予PBL教学法.4周实习结束后,从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健康教育成绩比较两组实习生教学效果,分析两组实习生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健康教育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习生(P<0.05);对照组实习生护理总满意率为63.33%(19/30),明显低于观察组实习生的86.67%(26/30)(P<0.05)结论 以PBL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对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各科护理教学实践教学中应用推广.

    作者:李凤梅;朱细妹;邱健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疏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门诊部和住院部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半个月后的心电图改善状况,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服用硝酸甘油的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4%(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 (38/5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同组患者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服用硝酸甘油的次数明显低于同组患者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服用硝酸甘油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移<0.1 mV以及>).1 mV患者例数均明显少于同组患者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移<0.1 mV以及>0.1 mV患者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应用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秀芳;张如幸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依那西普逐渐减量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维持

    目的 探讨依那西普逐渐减量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维持.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进行分析,对其随访1年,给患者皮下注射依那西普,0~3个月每周50 mg;4~6个月每两周1次,50 mg/次;7~12个月每两周1次,25mg/次;记录患者3、6和12个月的各项身体指标情况以及炎症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随着依那西普剂量的减少,ESR和CRP维持在较低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显著改善,随着依那西普剂量减少,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维持在稳定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患者ASAS20、ASAS40以及ASAS5/6应答比例显著上升,随后减少依那西普剂量,ASAS20、ASAS40以及ASAS5/6的应答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关节功能以及疾病活动度;当患者处于低疾病活动状态后,适当减少依那西普的使用剂量可以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稳定,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白伟;王斌;朱光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评价

    目的 设计一款高效稳定、便于操作的老年患者跌倒风险控制管理软件,开展临床应用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患者跌倒风险控制管理软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该院的10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医务人员对软件性能稳定性、可靠性、易操作性、跌倒健康教育内容全面性、数据采集科学性、预警性、患者及家属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及医务人员培训效率等方面均满意.结论 医务人员满意老年患者跌倒风险控制管理软件的功能,推荐使用.

    作者:于露斯;刘能;唐洁;刘敏;李娟;彭云华;李雪兵;乔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功能障碍以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接诊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取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VAS)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4% (27/35) (x2=4.2000,P=0.0404);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1.76±1.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2±1.72)分(P<0.05).结论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功能障碍患者采取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彦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组织工程材料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周围神经损伤类型的基础上,从猪细胞外基质、硅胶管、胶原蛋白、人羊膜以及生物降解玻璃纤维套等方面,细化总结当前组织工程材料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状况.

    作者:林彦杰;高宝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44/52),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6.15% (50/52) (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2/52),略低于观察组患者的7.69% (4/52) (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文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应用在29例肺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在临床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后外侧小切口术较传统开胸手术的治疗优势.方法 抽取29例肺癌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术进行治疗,另抽取29例肺癌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开胸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关胸时间,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带管时间、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肺癌患者,使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状态稳定、住院时间短且安全性强,合理正确的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新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喉罩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老年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中行气管内插管或喉罩麻醉的呼吸、循环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住院部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89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插管组4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喉罩组45例(喉罩全身麻醉),观察不同时间段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麻醉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气管插管前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导管拔除前喉罩组各指标明显较插管组波动小(P<0.05);喉罩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5/45),明显少于插管组患者的22.73%(10/44)(P<0.05).结论 临床对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中使用喉罩麻醉,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术中波动小、安全性高.

    作者:孟婧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腔内激光手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手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5月-2017年4月在该院外科接受腔内激光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LEV)患者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腔内激光组和传统组.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抽剥术治疗,腔内激光组患者采用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反流持续时间(VCT)和峰值流速(Vmax),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深静脉瓣膜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CT、Vmax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VCT值均明显低于同组患者术前水平(P<0.05);术后6个月时,腔内激光组患者VCT值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Vmax值均明显高于同组患者术前水平(P<0.05);术后6个月时,腔内激光组患者Vmax值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腔内激光组患者反流消失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 腔内激光治疗LEV,能较好的改善患者近期深静脉瓣膜功能,能有效降低LEV患者下肢血液反流,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丁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利拉鲁肽单药治疗新诊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研究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单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纳入95例该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5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FBG以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恶心呕吐以及腹泻;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 (6/50),略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33%(6/45)(P>0.05).结论 利拉鲁肽对新诊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明显降低血糖水平,减轻体质量指数,抑制炎症反应,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朱剑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术中消融治疗64例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术中消融治疗心脏瓣膜伴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4例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瓣膜置换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术中消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CPBT)、主动脉阻断时间(ACCT)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患者房颤消除率为87.50%(28/3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62%(21/32)(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戈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钬激光结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钬激光结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例2011年3月-2013年2月入院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100例.研究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切除肿瘤,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肿瘤复发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2%(2/100)和3% (3/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11/100)和15%(15/100)(P<0.05);研究组患者在膀胱灌注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20/100)(P<0.05);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钬激光结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谌磊;龙永其;韩志军;刘文进;杨帆;李涛;欧雄广;钟云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端侧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端侧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进行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端端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采用端侧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5.13%(2/3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51%(8/39)(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为(20.63±4.12) rin,长于对照组患者的(14.40±3.17) min(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端侧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减少血管危象发生,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会增加患者的血管吻合时间,因此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意愿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刘炳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62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设为病例组,245例手足口病轻症患儿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皮疹较少、易惊、EV71感染、血糖升高以及白细胞增高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呕吐、皮疹较少、易惊以及EV71感染是手足口病重症的独立相关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 对手足口病重症的危险因素早期监测、及时治疗,可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进展.

    作者:周莉;李小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简式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33% (6/45) (P<0.05).结论 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且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温如武;常虹;白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剂量血管加压素联合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小剂量血管加压素联合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2月该院内科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49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液体复苏后泵入小剂量血管加压素联合多巴胺,对照组患者液体复苏后泵入多巴胺.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前及用药6h、12h、24 h、48 h和72 h时心率(HR)、血压(BP)、尿量以及血乳酸含量,并计算乳酸清除率;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皮肤苍白、室性心律失常和水肿).结果 在临床疗效(心率、收缩压、尿量、血乳酸含量和乳酸清除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优势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在用药期间皮肤苍白及水肿发生率为16.44%(12/73)及9.59% (7/73),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89%(25/76)及21.05% (16/76) (P<0.05);研究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85%(5/73),略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89% (6/76) (P>0.05).结论 小剂量血管加压素联合多巴胺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方面,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黎晓强;蔡方宙;童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江门市公交司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江门市公交驾驶员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体检的310例江门市公交司机为研究对象,根据人体学指标和生化指标的检查结果统计其MS及各主要组分的患病情况.结果 310例公交司机中MS检出人数76例,患病率为24.52%(76/310);检出率较高的组分别是中心肥胖占26.45%(82/310)和TG异常占25.48%(79/310),低的是高血糖占3.87%(12/310).以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发现除了HDL-C异常外,MS及其他组分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中心肥胖、TG异常、HDL-C异常、高血压、高血糖和MS在各年龄段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门市公交司机患代谢综合征率远高于普通人群,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公交司机尤其是老年公交司机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相关护理干预.

    作者:钟娅;张鲁;丁志军;李林;唐冰;李爱爱;陈木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