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中消融治疗64例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的疗效研究

赵戈锋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伴房颤, 术中消融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消融治疗心脏瓣膜伴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4例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瓣膜置换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术中消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CPBT)、主动脉阻断时间(ACCT)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患者房颤消除率为87.50%(28/3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62%(21/32)(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44/52),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6.15% (50/52) (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2/52),略低于观察组患者的7.69% (4/52) (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文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喉罩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老年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中行气管内插管或喉罩麻醉的呼吸、循环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住院部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89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插管组4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喉罩组45例(喉罩全身麻醉),观察不同时间段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麻醉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气管插管前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导管拔除前喉罩组各指标明显较插管组波动小(P<0.05);喉罩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5/45),明显少于插管组患者的22.73%(10/44)(P<0.05).结论 临床对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中使用喉罩麻醉,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术中波动小、安全性高.

    作者:孟婧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导管成袢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观察微导管成袢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微导管成袢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71% (9/35) (P<0.05);18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77.14%(27/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71%(16/35)(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微导管成袢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手术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端侧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端侧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进行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端端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采用端侧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5.13%(2/3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51%(8/39)(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为(20.63±4.12) rin,长于对照组患者的(14.40±3.17) min(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端侧吻合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减少血管危象发生,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会增加患者的血管吻合时间,因此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意愿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刘炳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该院诊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24-hour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将其分为正常组(22例,<30 mg)、微量组(27例,30~300mg)和大量组(38例,>300 mg).统计学分析3组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差异及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和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r=0.397,P<0.0001);8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 =-0.250,P=0.0196).结论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可用于评估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对于Ⅱ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具有预后价值.

    作者:宋小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学法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法对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学法(PBL)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法对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来该院儿科实践的60例护理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习生给予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实习生给予PBL教学法.4周实习结束后,从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健康教育成绩比较两组实习生教学效果,分析两组实习生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健康教育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习生(P<0.05);对照组实习生护理总满意率为63.33%(19/30),明显低于观察组实习生的86.67%(26/30)(P<0.05)结论 以PBL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对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各科护理教学实践教学中应用推广.

    作者:李凤梅;朱细妹;邱健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腔内激光手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手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5月-2017年4月在该院外科接受腔内激光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LEV)患者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腔内激光组和传统组.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抽剥术治疗,腔内激光组患者采用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反流持续时间(VCT)和峰值流速(Vmax),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深静脉瓣膜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CT、Vmax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VCT值均明显低于同组患者术前水平(P<0.05);术后6个月时,腔内激光组患者VCT值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Vmax值均明显高于同组患者术前水平(P<0.05);术后6个月时,腔内激光组患者Vmax值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腔内激光组患者反流消失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 腔内激光治疗LEV,能较好的改善患者近期深静脉瓣膜功能,能有效降低LEV患者下肢血液反流,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丁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术中消融治疗64例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术中消融治疗心脏瓣膜伴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4例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瓣膜置换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术中消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CPBT)、主动脉阻断时间(ACCT)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患者房颤消除率为87.50%(28/3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62%(21/32)(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戈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功能障碍以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接诊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取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VAS)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4% (27/35) (x2=4.2000,P=0.0404);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1.76±1.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2±1.72)分(P<0.05).结论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功能障碍患者采取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彦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钬激光结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钬激光结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例2011年3月-2013年2月入院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100例.研究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切除肿瘤,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肿瘤复发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2%(2/100)和3% (3/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11/100)和15%(15/100)(P<0.05);研究组患者在膀胱灌注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20/100)(P<0.05);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钬激光结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谌磊;龙永其;韩志军;刘文进;杨帆;李涛;欧雄广;钟云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江门市公交司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江门市公交驾驶员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体检的310例江门市公交司机为研究对象,根据人体学指标和生化指标的检查结果统计其MS及各主要组分的患病情况.结果 310例公交司机中MS检出人数76例,患病率为24.52%(76/310);检出率较高的组分别是中心肥胖占26.45%(82/310)和TG异常占25.48%(79/310),低的是高血糖占3.87%(12/310).以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发现除了HDL-C异常外,MS及其他组分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中心肥胖、TG异常、HDL-C异常、高血压、高血糖和MS在各年龄段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门市公交司机患代谢综合征率远高于普通人群,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公交司机尤其是老年公交司机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相关护理干预.

    作者:钟娅;张鲁;丁志军;李林;唐冰;李爱爱;陈木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室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采取亚低温处理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亚低温处理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监护室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38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患者均采取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血液净化期间对血滤机进行加温处理,联合组患者则采取亚低温处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联合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牲健康评分(APACHE II)、多器官功能不全评分(MODS)和留置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心指数(CI)、氧摄取率(ERO2)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4.49%(10/69)、2.90%(2/6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3.48%(30/69)、13.04%(9/69)(P<0.05).结论 在血液净化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亚低温处理有利于维持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器官功能正常,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邱合信;邢疆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依达拉奉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活性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活性及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血浆BNP、Cys C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CRP、IL-10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CRP、IL-10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NP、Cys C水平均显著超出正常范围,两组患者治疗前BNP、Cys 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Cys 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BNP、Cys 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能明显降低BNP活性以及Cys C水平,并改善患者炎症状态,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作者:蒋德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组织工程材料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周围神经损伤类型的基础上,从猪细胞外基质、硅胶管、胶原蛋白、人羊膜以及生物降解玻璃纤维套等方面,细化总结当前组织工程材料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状况.

    作者:林彦杰;高宝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心肌cTnT及Ca2+-ATPase的影响

    目的 探讨袁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只;A组给予常压常氧生理盐水灌胃,每天在慢性间歇性缺氧时间段给予B组生理盐水灌胃、C组EGCG 50 mg/kg灌胃以及D组EGCG 100 mg/Kg灌胃;饲养8周后,拉颈处死动物,称全心质量,检测血清中cTnT和心肌组织中Ca2+-ATPase的活性.结果 A、B、C和D组心脏重量分别为(1.07±0.05)g、(1.41±0.13)g、(1.32±0.14)g和(1.26±0.11)g;B、C和D组与A组比较心脏重量均明显增加(P<0.05);C、D组与B组比较心脏质量均明显降低(P<0.01),以D组明显;C、D组与A组cTnT含量、Ca2+-ATPase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cTnT含量均明显低于B组(P<0.01),其中以D组为明显,表现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C、D组Ca2+-ATPase活性均明显高于B组(P<0.05),D组Ca2+-ATPase活性增高尤为明显.结论 EGCG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的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Ca2+-ATPase的活性有关.

    作者:曾闵;易世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依那西普逐渐减量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维持

    目的 探讨依那西普逐渐减量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维持.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进行分析,对其随访1年,给患者皮下注射依那西普,0~3个月每周50 mg;4~6个月每两周1次,50 mg/次;7~12个月每两周1次,25mg/次;记录患者3、6和12个月的各项身体指标情况以及炎症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随着依那西普剂量的减少,ESR和CRP维持在较低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显著改善,随着依那西普剂量减少,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维持在稳定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患者ASAS20、ASAS40以及ASAS5/6应答比例显著上升,随后减少依那西普剂量,ASAS20、ASAS40以及ASAS5/6的应答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关节功能以及疾病活动度;当患者处于低疾病活动状态后,适当减少依那西普的使用剂量可以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稳定,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白伟;王斌;朱光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应用在29例肺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在临床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后外侧小切口术较传统开胸手术的治疗优势.方法 抽取29例肺癌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术进行治疗,另抽取29例肺癌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开胸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关胸时间,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带管时间、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肺癌患者,使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状态稳定、住院时间短且安全性强,合理正确的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新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简式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33% (6/45) (P<0.05).结论 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且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温如武;常虹;白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盐酸埃克替尼联合调强放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盐酸埃克替尼联合调强放疗对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相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70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调强放疗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埃克替尼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相关指标[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糖蛋白抗原199 (CA199)],并观察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及预后.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74.29%(26/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14%(20/35)(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86% (8/35) (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CEA、NSE和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总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5.71%(9/35),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7.14%(6/35)(P >0.05).结论 晚期肺癌采用盐酸埃克替尼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效果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及预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马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疏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门诊部和住院部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半个月后的心电图改善状况,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服用硝酸甘油的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4%(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 (38/5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同组患者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服用硝酸甘油的次数明显低于同组患者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服用硝酸甘油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移<0.1 mV以及>).1 mV患者例数均明显少于同组患者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移<0.1 mV以及>0.1 mV患者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应用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秀芳;张如幸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