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临床对照分析

李凌云

关键词:腹股沟疝, 腹腔镜, 疝修补术, 临床对比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支出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较短,结果有统计学差异(<0.05);治疗组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0.05);治疗组的治疗支出费用较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症状复发率较对照明显降低(<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费用支出少、症状复发率低、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单纯减压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Ⅰ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索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方式对伴I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治疗疗效。方法选取伴I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8例,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单纯减压方法,实验组39例患者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不良症状出现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及对照组腿痛、腰痛VAS评分和滑脱率比较其差异不显著,术后1年对照组腰腿痛评分和滑脱率比实验组明显要差。结论对伴I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疗法近期效果不如单纯减压方法,但远期疗效明显比单纯减压治疗方法好。

    作者:苏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析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2例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评估、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等综合护理,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护理,使晚期肝癌患者的痛苦得到了减轻,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结论实施整体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作者:陈黎;蒋烈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9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39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护理前,<0.05;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行心理干预护理,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保证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郝庆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因对策略。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进行检测的13220份尿检样本的资料,对于尿常规检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结果在目前临床实施尿常规检查的过程中,出现误差较大的标本例数为100例,占比例为0.75%。误差多的申请单,共66例,占比66%。其次为运送过程,占比例24%,标本采集误差占比例为8%,标本自身中出现的误差占比为2%。结论在对患者实施临床的尿常规检验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实际的对其实施检验时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保证到尿常规检验的正常进行。

    作者:伍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32例肺结核患者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32例肺结核患者中的运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共32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6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常规化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优质护理,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2w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一定的比较分析,观察组16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之后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0.05。结论使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花费的费用,提升手术治疗的满意度,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降低手术的复发。

    作者:万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尿电导率对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程度的价值

    目的评价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0i)检测尿电导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科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合并心肌损害住院病例75例,用UF-1000i分析尿液中电导率。结果轻、中、重度HIE并心肌损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电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中、重度HIE并心肌损害与轻度HIE并心肌损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重度HIE并心肌损害与中度HIE并心肌损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尿电导率偏低,病情程度越重,尿电导率越低,根据UF-1000 i检测的尿电导率,对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合并心肌损害轻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万改红;贺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清胱抑素C、肌酐和尿素测定在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肾损伤诊断中,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以及尿素(U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肾损伤患者42例与同期体检非肾损伤患者42例,均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2 ml,行离心处理后取血清保存,以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ysC,以肌酐酶法测定sCr,以尿素酶法测定UA。观察两组三项指标测定结果。结果肾损伤组患者,sCr、CysC、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1)。结论在肾损伤诊断中,血清肌酐、胱抑素C与尿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茉瑛;杨玫丽;何倩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患儿5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儿童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儿童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可探及到肠系膜淋巴结,观察组患儿表现为脐旁及右下腹可见大小不等的多个椭圆形、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较均匀,边界清晰,血流信号自淋巴门进入。两组儿童脐周、右中下腹、左侧腹淋巴结分布数量存在明显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快速、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可作为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的首选方法。

    作者:魏均任;刘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肠梗阻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王金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安县农村免费接种狂犬疫苗前后接种及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安县实施农村狂犬病暴露后免费接种狂犬疫苗前后3年狂犬疫苗接种及狂犬病发病情况,探讨交流卫生部门狂犬病防控策略。方法搜集2008年9月1日~2014年8月31日安县疾控中心及各乡镇卫生院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收集的暴露人员登记本和处置知情告知书的的记录、乡村医生收集的狂犬病暴露后未就诊人员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免费接种狂犬疫苗后3年狂犬病暴露后接种率明显高于免费接种狂犬疫苗前3年,分别为:99.93%、65.68%,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未接种者有97.23%因为经费原因;免费接种狂犬疫苗后3年暴露人群狂犬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免费接种狂犬疫苗前三年,分别为0.02%、0.07%,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政府实施农村狂犬病暴露后免费接种狂犬疫苗政策、卫生部门做好监管、规范暴露后处置措施、加强健康教育等工作是预防狂犬病暴露后人群发病的关键措施。

    作者:唐晓青;陈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否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硬化同时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中分别在镜检同时活检钳钳取胃窦部粘膜行尿素酶检测HP,从而得到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其幽门螺杆菌阳性71%,而肝硬化无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阳性20%。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结论由此证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更容易诱发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并长期定植于胃粘膜,增加胃粘膜出血风险,从而增加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后上消化道的出血率。

    作者:陈劲频;张文辉;金波;马雪梅;刘博;李捍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分析

    目的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96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6例)和疼痛护理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并比较。结果疼痛护理组患者的术后24 h痛觉评分、术后5 h内排便时平均痛觉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并且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疼痛护理应用于混合痔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例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致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致心动过速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例应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后出现心动过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选择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后,憋喘症状加重,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停止了雾化吸入治疗,上报医生处理。结果硫酸沙丁胺醇属于选择性受体激动剂,药效快,发生心动过速情况较少,多发生于敏感人群,所以,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就要掌握患者病史与过敏史。结论过敏体质患者应用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在首次用药时要减少药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及时上报医生,停止用药,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李忠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取埃索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0.05,且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阴转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通过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

    作者:程雪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支出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较短,结果有统计学差异(<0.05);治疗组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0.05);治疗组的治疗支出费用较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症状复发率较对照明显降低(<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费用支出少、症状复发率低、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并静滴长春西汀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好转,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28/3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2.50%(20/32)(<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脑梗塞后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与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9月入院的50例需行切除术的胃上部癌患者随机为两组。全胃组患者采取全胃切除术,近端组患者采取近端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近端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积液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效果相当,但近端胃切除术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高,具有一定危险性,故而优先选择全胃切除术,具有借鉴性。

    作者:唐仕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

    喘息型支气管炎主要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表现为呼气性呼气性,夜间加重,可伴有高热、刺激性干咳等症状。其中主要诱发因素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患者均有过敏史或呼吸道感染史。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发病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急性感染症状,霉菌、花粉、螨尘、毛屑等变应原可诱发喘息型支气管炎的发生。除此之外,冷空气、冷水、运动等因素也可诱发本病。本文主要对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作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蔡松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模式化的腹腔镜操作虚拟培训系统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运行模式探索

    医学临床技能培养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搞好医学操作实验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形势所趋,是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和高素质医学生培养的需要,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推广,理应纳入新世纪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中,本文阐述了以模式化的腹腔镜操作虚拟培训系统的教学过程。实践发现,该系统为临床医生和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反复实践的平台,在微创外科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程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病例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与实践性,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高自身能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病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适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为此,本文分析了病例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并说明了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后阐述了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作者:刘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