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常规检验干化学法和手工法结果对比分析

张有年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 干化学法, 手工法, 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对比尿常规检验采用干化学法和手工法的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尿液标本200份,所有样本分别干化学法检验(观察组)和手工法检验(对照组),将两组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检测出的白细胞呈阳性的概率为20%、尿蛋白呈阳性的概率为18%、红细胞呈阳性的概率为22.5%;观察组检测出的白细胞呈阳性的概率为18%、尿蛋白呈阳性的概率为15%、红细胞呈阳性的概率为24%。两组方法检测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尿常规检验采用干化学法和手工法二者检测效果均较为显著,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将二者同时应用于尿常规检验中,有效的保证了尿常规的真实性。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2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5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纱布填塞宫腔结合动脉结扎的方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花费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后相应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各自相应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低(<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花费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有效,保证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杨菊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在我院实施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特殊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在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阑尾切除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赵根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恢复效果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四肢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42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71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乙组患肢正常所占比与肿胀I度所占比均显著高于甲组(<0.05);且乙组VAS评分、肿胀消失时间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甲组(<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采取,对改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缓解其疼痛,效果显著。

    作者:谢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胎瘢痕子宫妊娠对高原地区少数民族孕产妇产时产后的风险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在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不良妊娠结局的护理干预。方法收集2012年~2014我院剖宫产的产妇,其中对瘢痕子宫妊娠的少数民族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论高原地区少数民族保健意识滞后使得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人数增加,因此瘢痕子宫妊娠发生不良结局的病例增加,护理干预在瘢痕子宫妊娠孕产妇预防和处理高风险发生中起关键性作用。

    作者:才仁卓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病例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与实践性,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高自身能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病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适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为此,本文分析了病例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并说明了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后阐述了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作者:刘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中的应用

    本文分析50例在我科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探讨健康教育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石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我院的76例患者进行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5。结论人性化护理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应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对性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8年~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胃癌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8例)与研究组(42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86%比对照组68.97%高(<0.05)。结论胃癌化疗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钱淑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骨科植入术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探讨行骨科植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骨科植入术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统计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导致骨科植入术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室环境、物品、空气以及操作技术等,2014年6月我院加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措施后,骨科植入术后手术部位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只有充分做好手术室监控工作,并熟练掌握相应技术,严格遵循手术规章制度,才能有效防止骨科植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作者:苏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管理组和常规组,管理组采取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常规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管理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管理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了解,使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金凤;娄晓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护理中细节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研究细节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这120例神经外科患者分为实验组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实验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的细节护理;而对对照组的患者只采取常规护理,并在护理一定时间之后,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的患者采取细节护理,其身体恢复时间及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患者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都要好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的满意度也很高。结论细节护理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患者,以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作者:阳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与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所接收的8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优质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优质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且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经护理后,优质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2%,常规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3.2%,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优质组患者在社会功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以及情感等方面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升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熊海荣;甘亚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Ⅱ°以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胫骨开放性骨折(Ⅱo以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I组与Ⅱ组。分别通过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Ⅱ组,差异显著,<0.05;I组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0%,高于Ⅱ组(84.0%),<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16%。结论在胫骨开放性骨折(Ⅱo以下)的治疗中采用MIPPO技术联合LCP钢板内固定破坏骨膜会比髓内固定大一些,骨折愈合会慢一些,功能恢复要差一点;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风险低,可缩短住院时间,更符合生物力学,促进骨痂生长,功能恢复好。

    作者:赵金红;于华;苏杰;贾安铭;杨静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双语教学在内分泌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探索双语文献培训教学(BJC)在内分泌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在临床医学内分泌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双语教学。教师指导学生选取恰当的英文文献进行学习,具体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教学院①根据学生所选的文献,教师课前认真准备案例背景知识;②学生积极预习,准备双语文献讲解;③学生教师角色互换,学生讲解,老师提问;④学生课后总结,并应用所学进行实践学习;⑤教师课后总结,并指导课后实践作业。结果对内分泌科研究生成功实施了双语文献培训,效果显著。结论 BJC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内分泌科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解决了学生学习英文文献的难题。

    作者:陆洁莉;毕宇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例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致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致心动过速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例应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后出现心动过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选择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后,憋喘症状加重,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停止了雾化吸入治疗,上报医生处理。结果硫酸沙丁胺醇属于选择性受体激动剂,药效快,发生心动过速情况较少,多发生于敏感人群,所以,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就要掌握患者病史与过敏史。结论过敏体质患者应用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在首次用药时要减少药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及时上报医生,停止用药,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李忠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70),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采用简式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LOTCA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MA和LOTC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其运动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赵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结肠镜下对肠息肉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结肠镜下对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肠息肉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2.2%(37/4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1/4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6/4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肠息肉患者而言,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其效果优于高频电切术,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且治疗效果好,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顾圆;董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工作场所暴力对实习护生专业态度的影响调查及应对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专业态度遭受医务场所暴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某高校335名实习护生进行有关经历医务场所暴力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到他人遭受情感虐待52人,占16.4%;看到他人遭受躯体攻击41人,占12.9%;看到他人遭受言语的性骚扰18人,占5.7%;看到他人遭受躯体的性骚扰5人,占1.6%;看到他人遭受威胁23人,占7.2%。实习期间遭受过医务场所暴力的情况:遭受情感虐待21人,占6.6%;遭受躯体攻击32人,占10.1%;遭受言语的性骚扰3人,占0.9%;遭受躯体的性骚扰0人;遭受威胁0人。结论目睹暴力和遭受暴力都会影响护生的专业态度,应采取措施减少医务场所暴力的发生,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增强护生暴力应对能力。

    作者:杜姗姗;王艳萍;辛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转运的护理进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临床表现常见口腔黏膜出现溃疡和疱疹且伴有口痛,重症可出现重症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基层医院由于受条件因素限制,不能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只能将患者运送到条件更好的医院接受治疗,对此,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对病情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蒋惠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开展腺性膀胱炎经尿道电切术32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出血量(89±20)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0±1)d,住院时间(19±2)日,引流管拔除时间7~14 d;出现并发症6例,1~3个月恢复自主控尿,膀胱功能趋于稳定;3个月后,4例4~8 w随访仍见少量白细胞,1例膀胱黏膜轻度充血、水肿。结论护理需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膀胱与尿道管理工作,控制感染等并发症危险因素,同时做好灌洗间隔期护理干预。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