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炎止灵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研究

王丽红;刘晓丽

关键词:消炎止灵片,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学验证
摘要:建立消炎止灵片的微生物限度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和试验。经方法学验证试验得出的检查方法可用于独一味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护

    目的:探讨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结合传染科的特殊性,分析职业暴露存在的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明确锐器伤流程。结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与暴露后有效的处理流程,减少和避免了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尚娜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6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38例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式作为观察组,另外38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指标及并发症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方面,观察组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0.05;观察组并发症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18.42%),组间差异<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术式,且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应推广使用该术式。

    作者:周继刚;李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中利用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四组,采用不同缝合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四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A组有效率为96.67%,B组为100%,C组为96.67%,D组为96.67%。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A组有1例,B组0例,C组1例,D组1例。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疗效显著,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产后出血,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立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基层医院超声科工作中的服务纠纷与应对措施

    对基层医院超声科常发的医患服务纠纷进行原因剖析,并根据实践经验制定应对措施。

    作者:乐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博客辅助案例教学在卓越医师班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将博客辅助案例教学应用在宁夏医科大学卓越医师班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过程及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将2012级临床本科班分为实验组(卓越医师班)与对照组(普通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合博客辅助案例教学法。期末考评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0.05),且实验组的综合素质高于对照组。表明传统教学法结合博客辅助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万巧凤;杨玉荣;李燕兵;赵嘉庆;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乳腺癌患者,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在15例乳腺癌患者中,13例患者符合诊断,符合率为86.67%,误诊率为13.33%。结论乳腺癌的临床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对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值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产妇在分娩之后,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产后出血现象。如果胎儿娩出后24 h之内的出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时超过1000 ml则可能会导致产妇出现休克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产妇出现死亡的情况。导致产妇在分娩之后出现严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宫缩乏力在产后出血中占90%。传统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方法是注射缩宫素,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给予产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覃彦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贫困山区医患关系思考及策略

    医患关系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发生的基本的人际关系,而在贫困山区,医患关系的表现较发达地区有一些特殊的特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贫困山区医患关系特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的人群、疾病以及医疗纠纷对当地医患关系带来的影响,探讨医疗机构如何通过自身的改进,构建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刘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对预防腹部手术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自2009年2月本院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采取一系列提高措施和相应的改进,对新护理工作制度实施前后3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果。结果观察组620例患者中,院内感染发生率0.81%(5/620),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90%(18/620),对照组700例患者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43%(10/700),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4.14%(29/7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在新的护理工作制度下,护士们提高了个人的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并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预防并控制腹部手术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希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情志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情志干预是否会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带来良性影响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122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自身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同时配合情志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为(50.4±4.3),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0.05。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结果为(49.5±6.4),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结论有效的情志护理能够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印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瓷贴面和全瓷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究瓷贴面以及全瓷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采取回顾整体的分析方法,对2014年1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62例患者平均分成对比组以及观察组,对比组的烤瓷贴面修复有30例(75颗),观察组的全瓷冠修复有32例(100颗)。结果烤瓷贴面以及全瓷冠美容修复的整体效果呈现出修复良好的趋势,本组患者中有3例全瓷冠修复四环素产生颜色偏差,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达到100%。客观满意程度也达到了90%以上。结论烤瓷贴面以及全瓷冠修复作用对于前牙美容方面有着非常不错的整体效果,伴随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持续进步,烤瓷贴面以及全瓷冠修复技术一定会在实际临床效果中产生巨大作用。

    作者:刘金艳;王翠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麒麟丸治疗男科相关疾病经验总结

    目的:探讨麒麟丸在男科疾病的运用情况。方法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归纳麒麟丸在男科疾病中的运用及经验,如不育(少弱精子症)、早泄等。结果麒麟丸联合其他药物对男科相关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结论麒麟丸对男科相关疾病治疗效果较好,运用较广泛。

    作者:娄腾涛;阳方;董良;任飞强;常德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时微创膀胱穿刺造瘘在TURP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临时微创膀胱穿刺造瘘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治疗的1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将55例行临时微创膀胱穿刺造瘘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其余未行微创膀胱穿刺造瘘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比研究组长,出血量比研究组多,同时治疗前后血清钠与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比研究组大(<0.05);另外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36%显著高于研究组3.64%(<0.05)。结论临时微创膀胱穿刺造瘘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胡中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不合理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为依据,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5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800张,对其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存在不合理情况的有173张,占21.63%;其中,头孢菌素类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中使用频次和占比居首位(58.56%),青霉素类(15.47%)和喹诺酮类(12.15%)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呼吸科和儿科应用抗菌药物频次较高,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分别占到27.17%、20.13%;主要不合理处方类型为用量与频次不适宜(49.71%)、无指征用药(17.92%)等。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总体质量一般,需不断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毛湘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伴有高血脂症的高血压病接受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以100例伴有高血脂症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接受缬沙坦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治疗者为观察组,每组50例。对两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0.05),而在接受治疗4w后,观察组SBP、DBP、TG及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同时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可在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伴有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昌华;吴新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外孕破裂误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穿孔1例的报告

    宫外孕破裂通常宫外孕破裂后患者会感剧烈腹痛和大量内出血,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一般情况下宫外孕约在怀孕后第6~8w的时候破裂,宫外孕破裂可以穿破输卵管壁或自输卵管伞端向腹腔流产,威胁孕妇的生命。女性怀孕后出现剧烈腹痛,大量出血等现象的时候就要考虑宫外孕破裂可能,必须及时对症处理以免带来危险。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也可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部位及程度,肾区有无扣击痛的情况;如怀疑妇科情况不能除外,可门肛诊,肛诊,有宫颈压痛或高度怀疑妇科问题,应请妇科会诊,二者极易混淆。

    作者:王立堂;王梓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糠酸莫米松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临床研究具体对象是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治疗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80例,根据患儿就诊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喷鼻应用生理盐水,研究组喷鼻应用糠酸莫米松。对两组患儿症状评分、腺样体体积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研究组症状评分、腺样体体积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应用糠酸莫米松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小腺样体体积和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刘殿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食管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增强CT对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筛选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通过对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与多层螺旋增强CT(MSCT)两种方法在检测左心耳血栓筛选中的检出率,探讨它们对于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录于2015年1~6月就诊北京阜外医院的248例房颤患者,分别进行MSCT及TEE检查,两种检查在3d内完成,把TEE的结果与MSCT检出左心耳血栓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MSCT诊断左心耳内血栓的敏感性25%,特异性97%,阳性预测值为20%,阴性预测值为98%,两者诊断左心耳血栓一致性的Kappar值为25%。结论 TEE作为诊断左心耳血栓的首要筛选方法仍然不可取代。

    作者:姚钱晶;李永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脑卒中筛查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脑卒中筛查及防控项目蒲黄榆社区筛查点数据的分析评估本辖区内4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发病情况及其潜在高危人群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方法对脑卒中筛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筛查后的一般人群、脑卒中高危患者、确诊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统计,并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次项目中蒲黄榆社区中心筛查点共筛查12000名4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3323人,占27.7%,高危人群中男/女为1.09/1。共筛查出脑卒中患者1798人,占高危人群的54.1%,确诊脑卒中患者中男/女为1.42/1。高危人群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5.0%,其中狭窄率为9%。对颈动脉斑块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SBP、LDL-C、BMI是其显著的相关因子。结论45岁以上人群伴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比例很高,大部分患者有颈动脉斑块,其中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和体重指数是可能相关的危险因子,应该予以重点关注,在社区医院进行预防。

    作者:张岩;周春宇;张志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存在脑瘫病症的儿童给与良好的康复训练治疗,研究其实际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存在脑瘫病症的88例儿童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奇偶分配方式将该88例患儿分为数量相同的两小组,分别是综合组以及常规组,每组各分配患儿44例,其中综合组患儿实施综合型康复训练方式,而常规组则实施传统康复训练方式,对比两组病症患儿在不同的康复训练基础上GMFM数值以及治疗之前之后的综合功能实际评分和训练的总显效率。结果综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结果对于存在脑瘫病症的儿童给与良好的综合型康复训练能够起到较好的实际康复效果,因而可以将该种综合型康复训练在后续临床中进行大量宣传以及广泛应用进而使更多的脑瘫病症儿童受益。

    作者:宋军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