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对腹部非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谭海群;张德元;罗权;张子怡

关键词:超短波, 调制中频电疗, 腹部非胃部手术, 胃瘫综合征
摘要: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对腹部非胃部手术后导致胃瘫的治疗疗效。方法将腹部手术(排除胃部手术)导致胃瘫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包括心理疏导、禁食禁水、胃肠道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肠外营养、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使用及对症处理,治疗10d;治疗组20例,除上述治疗外,加用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作用于胃肠道,2次/d,治疗10d后。结果两组治疗10d后,治疗组胃动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通过调节胃肠道自主神经节、改善胃肠道的血供和营养、加快术后损伤的修复、炎性渗出的减少、促进炎性介质、病理产物、细菌毒素的清除,提高胃肠道内脏平滑肌力,以及促进胃肠动力的恢复,较单纯使用临床常规保守治疗方法有较显著的效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新聘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讨

    对新聘护士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对于提升护理队伍素质,保障护理工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2014年我院对新聘护士规范化培训进行了改革与创新,采用了集中理论授课与操作示范、演练、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规范化培训模式,以帮助新聘护士适应临床工作,完成角色转化。

    作者:彭兰;叶政君;雷光锋;李毕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运用

    中药检验的目的在于保证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主要技术手段为色谱技术。目前,色谱研究不断深入,检验及分离技术不断改进、完善,各种现代化联机检测及色谱方法逐渐成熟,因其微量检测、高速、自动化、高分辨等特点发挥较大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中药检验中HPLC、GC、SFE、HPCE等现代技术的具体运用。

    作者:梁国嫔;吴拾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6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5例),观察胺碘酮和步长稳心颗粒的效果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5.7%,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9%和71.9%;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头晕目眩、心悸心慌、胸闷憋气等为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主要临床特征,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治疗该病的疗效确切,能够使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性早搏情况得到显著的改善。

    作者:何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调查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情况及再次住院情况,分析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同时探讨解决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心内科住院且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200例患者,出院9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及随访,记录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及再次住院情况,同时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主要与其文化程度,掌握的冠心病相关知识,随诊情况,医患沟通,经济状况等有关;文化程度越高,掌握冠心病知识越多,随诊次数越多,医患沟通越好,经济状况越好,则服药依从性越好;同时患者再次住院率也越低;结论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患者认知不足和医患沟通差是造成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因素;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可明显减少患者再发冠心病事件及再次住院率。

    作者:胡新科;李振凤;李佳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实习后期专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实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目的:调查实习后期护理专科生实习成绩、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实习成绩影响因素,效能感与临床实践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利用问卷调查法与实地考察法,对某医科大学实习后期120名护理专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实习成绩以中等居多,为(91.44±3.94)分;其自我效能感也以中等居多,为(25.13±4.71)分,结果表明其自我效能与实习成绩显著相关。结论了解护生实习成绩与其自我效能感相关性,有助于护理教师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带教措施,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效果与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赖伟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乳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从而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30例标本中有阳性标本有23例,阴性标本有7例,阳性率为76.67%,阴性率为23.33%;常规检查结果显示,30例标本中阳性标本为12例,阴性标本有18例,阳性率为40.00%,阴性率为60.00%。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传统检查方法相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阳性率较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乳腺病的诊断检查。

    作者:刘小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将我院接收并诊治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85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观察组93例与对照组9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确定颈椎骨折脱位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去仰卧位,麻醉方式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前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各项评分(针刺感评分、触觉评分、运动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85.9%,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后路手术,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0.05);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后的针刺感评分、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高于后路手术,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0.05)。结论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颈椎稳定性,提高针刺感评分、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红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评判性思维在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门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重要前沿。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对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其所引起的心身疾病进行周密的思考,使患者在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让护士在工作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来双重把关,以减少误诊、漏诊的可能,有效地进行急诊救治,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邵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小板增多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胃癌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增多,它属于一种伴癌综合征,是由于肿瘤原因引起的反应性上升,它增多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肿瘤细胞的直接激活、血小板生成素和细胞因子增多等有关,血小板的增多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和引起凝血功能紊乱使得患者预后不良,而应用抑制血小板药物可能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

    作者:罗云;向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放射科导医岗的设立提升放射科患者满意度探讨

    目的:通过在放射科设立导医岗,探讨设立导医岗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方法对2013年未设立专业放射科导医岗时,全年抽查2400名检查患者进行调查;2014年设立放射科专业导医岗后,全年抽查2400名检查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013年放射科满意度90.23%,2014年设立放射科专业导医岗后满意度为97.37%。结论通过在放射科设立导医岗,患者检查井然有序,对放射科满意度大力提升。

    作者:曾念;谢小兰;马华凤;唐娜娜;陈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

    目的:探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选取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12例与胰头癌患者12例,采用64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观察两组患者CT表现。结果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CT表现:11无分叶,7例钙化,10例动脉期低密度,2例低与等密度、低密度;5例假囊肿,7例胰管扩张,1例胆总管突然截断。胰头癌CT表现:10例有分叶,均表现为等低混合密度或者等密度,无钙化,8例平滑性扩张,10例突然截断。结论胰头癌所具备的生物学行为及血供特点,可作为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鉴别的主要依据。

    作者:陈海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西瓜霜喷剂与西地碘含片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对比

    目的:了解口腔溃疡患者接受西瓜霜喷剂和西地碘含片治疗的临床差异性。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收治100例确诊为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西地碘含片治疗)和B组(西瓜霜喷剂治疗),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B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口腔溃疡治疗药物西地碘含片,西瓜霜喷剂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缩短治疗所需时间,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田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4种不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4种不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方法对同一患者同一时刻采集的血清样本应用标准的药盒和4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比4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和每种检测方法与标准药盒的符合率。结果检测后,放射免疫检测法与标准药盒的符合率为97.3%,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99.1%;酶标检测法与标准药盒的符合率为93.5%,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99.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法与标准药盒的符合率为99.6%,灵敏度为99.6%,特异度为99.3%;化学发光检测法与标准药盒的符合率为98.8%,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99.2%。结论4种检测方法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法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使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0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采取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单独使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止血情况。结果观察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2.00%(<0.05);观察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止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使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提高临床止血率,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作者:冯萨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停博的心电生理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在心脏停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脏停博患者64例,根据其是否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在监测工作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经比较可知,器质性心脏病组的各项生理参数均显示异常,迷走神经阻断后各项数据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患者的HRV处于中度降低的状态。无器质性心脏病组在治疗结束后心电生理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0.05,患者的HRV处于正常状态。结论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施以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更好的掌握患者心电生理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提高高职护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以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从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高职毕业护生反馈的情况看,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有待提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护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操作比较陈旧,无法与临床接轨;②护生不能熟练完成各项操作;③护生的应变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笔者作为一名基础护理教师,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项改进措施。

    作者:任素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综合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为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26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3例。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2%,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的高度舒适为75.8%,对照组的高度舒适为42.3%,对照组的高度舒适比远远低于实验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远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方法。

    作者:张青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慢性心率增快、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慢性心率增快、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时阈指标(SDNN)在单纯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中的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单纯EH 18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EH&T2DM)106例和健康人50例分别为单纯EH组、EH&T2DM组和对照组。行24h远程无线实时心电、血压及血糖同步监测(对照组仅行心电、血压监测),根据远程心电图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以及HRV的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平均心率,比较各组间的差别。依据动态血压参数--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血压组及非杓型血压组,并分析血压昼夜节律与慢性心率增快、TO、TS、SDNN之间的关系。结果①EH&T2DM组非杓型血压、慢性心率增快、TO、TS、SDNN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单纯EH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②非杓型血压组TS(1.76±1.45)、SDNN(65.91±17.75)明显低于杓型血压组(9.17±3.92)、(145.68±30.12);TO值(3.99±1.57)、平均心率(91.18±6.24)明显高于杓型血压组(-2.15±1.73)、(62.95±5.59);③ EH&T2DM组TO与SDNN呈负相关,与慢性心率增快呈正相关;TS与慢性心率增快呈负相关,而与SDNN呈正相关;④三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与TO、TS、SDNN及慢性心率增快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波动减弱或消失与慢性心率增快、HRT以及HRV异常相关,提示慢性心率增快、HRT及血压昼夜节律减弱可以作为早期发现高血压特别是合并有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个有效的可靠无创指标。

    作者:陈青萍;梁驰;尚晓斌;农美虹;黄学成;黄宁;陈颖;陈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实验组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产妇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和胎儿娩出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0.05;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麻醉期间的寒战、呕吐、恶心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时间更快速,能缩短手术时间,让胎儿娩出时间加快,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庆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中联合氟康唑及硝酸咪康唑栓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30例患有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分为接受单纯硝酸咪康唑栓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联合氟康唑及硝酸咪康唑栓治疗的观察组,每组65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瘙痒评分、白带评分及总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0.05),但在接受治疗2w后,观察组瘙痒评分、白带评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同时在接受2w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此外,两组治疗2w后肝功及肾功升高均未见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联合氟康唑及硝酸咪康唑栓治疗方案可有效的提高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周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