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华
目的 探究经尿道前列腺患者在等离子气化电切术中应采取的护理配合措施.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8月67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气化电切术的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27例患者选择常规的干预措施,对比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达到95.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达到81.48%,实验组患者得到更高的护理有效率,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气化电切术患者在手术中给予综合的护理配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身体的术后恢复.
作者:秦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药爽口液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上消化道出血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爽口液组,生理盐水组和甲硝唑溶液组,每组各50例,分别观察比较三组口腔护理7d前后的PH值和口腔细菌培养的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 三组口腔护理患者前后的PH值差异无显著性( <0.05);口腔细菌培养转阴率及临床疗效中药爽口液组均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和甲硝唑溶液组( <0.01或 <0.05). 结论 采取中药爽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对口腔黏膜刺激小,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口腔护理溶液.
作者:李雯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Ⅱ类错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错颌畸形,且有患病率逐年增长的趋势.影响患者颌面部发育,口腔卫生健康,口腔功能及心理精神健康.正畸医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其畸形问题,给患者带来满意的治疗.文章对学者近年报道的治疗效果给予总结,从功能矫治,病因治疗,牙齿代偿治疗,手术治疗四方面做一综述.给临床正畸医生治疗Ⅱ类错颌选择方法提供直观依据.
作者:毛海伟;冯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药临床药学模式在医院中药房中的具体开展.方法 分析中药临床药学现状潜在问题,制定并落实相关解决对策.结果 中药临床药学模式在医院中药房中开展能够提升中药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提高医院中药房管理水平.结论 现状下中药临床药学还潜在一些问题,制定并实施各项应对之策才能为医院中药房的发展奠定良机.
作者:罗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氯胺酮复合全麻醉在休克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98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辅以芬太尼静脉滴注维持麻醉;观察组以0.1%氯胺酮代替丙泊酚麻醉,剂量与对照组相当.于麻醉诱导前5min(T0)、手术开始即刻(T1)、麻醉诱导后5min(T2)、手术完成时(T3)四个时间点检测记录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患者的SBP、DBP、SpO2逐渐上升,HR逐渐下降,手术结束时各指标较T0时刻均有显著改变;组间比较,手术完成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经统计分析,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氯胺酮复合全麻应用于休克患者效果较好,作用快,强度大,可明显升高患者的血压及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为手术争取了时间.
作者:陈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CT诊查的30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检查,观察者的CT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 纵裂池前部增宽者30例(100%);双侧裂池增宽25例(83.3%),鞍上池扩大者10例(33.3%);脑基底池轻度增宽者6例(20%);脑室轻度扩大者4例(13.3%);额顶叶脑沟增宽程度较浅20例,边缘呈现花瓣状.结论 CT可明确显示外部性脑积水特征,对于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汤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0例. 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实验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与冠状动脉再通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0.05);且治疗总有效率与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优于常规组( <0.05). 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药物安全有效.
作者:邹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右足第2跖骨骨折治疗时必须恢复足弓正常形态,对横行骨折而有移位者,以及有明显的跖背侧成角之骨折,要求复位必须良好,以免影响足部功能.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方式,研究了本院近年收治的1例右足第2跖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并针对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展开研究.
作者:刘柏林;熊锳;谭军勇;马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方法 以医院2014年1月~12月44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均分(86.5±8.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来源、文化水平、有手术史、住院史、手术类型、疾病危重程度、访视、连台手术、干预措施、麻醉不良反应分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B=2.243,β=2.154)、手术类型(B=1.445,β=2.319)、病情危重程度(B=-2.169,β=-2.404)、连台手术(B=-2.277,β=2.134)、麻醉不良反应(B=-3.194,β=-2.846)成为患者对手术护理满意度影响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该院手术室质量满意度仍有待提高,影响因素较多,应关注连台手术、强化护理干预、积极预防麻醉不良反应.
作者:方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把2012年10月~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7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纳入研究,全部患者均施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咀嚼功能、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及语言功能,分析患者满意情况. 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而言,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以及咀嚼功均明显改善( 均<0.05),平均矫治时间(8.2±2.3)个月,满意度可达94.2%. 结论 对先天性缺牙患者施予口腔修复治疗,可有效其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便于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葛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本文首选对导致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了患者与护理人员两方面的问题,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基于护士长角度,提出相应的监控与防范对策,旨在为护士长护患纠纷管理提供理论建议.
作者:温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针灸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佳方法.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2015年6月以前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检索标准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对针灸治疗抑郁症选用的经脉、腧穴、刺灸法频率进行分析. 结果 检索到的78篇国内文献中共涉及100个腧穴,主穴使用频次高的依次为:太冲、内关、三阴交、百会、神门、四神聪. 常用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和足厥阴肝经. 结论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用穴以膀胱经经、督脉、肝经及相关的特定穴为主穴,以伴随的躯体焦虑症状为主辩证选用配穴.
作者:郭喜利;程大伟;何玲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儿童和青少年眼表健康状态进行全方位检查. 方法 选择健康的没有眼表刺激症状的3~18岁儿童和青年共100名,对眼表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观察,对其眼表各项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将这100名研究者按照年龄分成儿童组和青年组,对两组在眼表中的指标差异进行全面分析. 结果 在100名受检者当中,有31名睑缘异常评分达到了≥1范围,29名睑板腺评分≥1占到了总数的29%,15名受检者出现了角膜上皮荧光素钠着染情况,其评分为(0.24±0.59)分,82名受检者的BUT≥10秒,平均的秒数达到(9.29±2.28)s,儿童组和青少年组相比睑缘异常评分相对较低,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评分相对较高,二者在睑板腺评分和BUT差异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部分健康或者是没有眼表刺激症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可能存在着睑缘异常的情况或者是角膜上皮荧光素钠着染的问题,这些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严重,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角膜上皮损伤会得到较大改善.
作者:周秋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1.5TMRI探讨踝关节的扫描技术、方法及正常表现. 根据需要优化扫描序列和参数,线圈的选择,评价其图像质量及其对踝关节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因踝关节病变进行磁共振扫描的患者48例. 采用GE Signa HD型1.5T MRI全身磁共振成像仪,对48例患者的同一检查部位,分别采用4通道脊柱相控阵表面线圈成像,选用USCS12线圈段和单通道的GPFLEX环形表面线圈进行扫描. 结果 将两组病例进行盲评法由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MRI诊断医师阅片,对图像的分辨率、踝关节韧带及其周围组织的正常解剖和异常变化进行分析,一致认为采用4通道脊柱相控阵表面线圈、使用小FOV(140mm)、薄层扫描(3.0/0.2)、较大矩阵(320×256)及使用薄层降噪技术成像的图像比用单通道的GPFLEX线圈所扫描的病例的图像分辨率高、信噪比更高,能清晰地显示软组织、踝关节内、外侧韧带以及跟腱. 结论 运用高场强1.5T磁共振设备及4通道脊柱相控阵表面线圈的USCS12,踝关节在小FOV、较大矩阵、薄层条件下使用薄层降噪技术扫描可获得高分辨率图像:MRI多序列、 多平面扫描技术对显示踝关节正常解剖结构及异常表现有很大帮助; 采取仰卧自然位(跖屈约20°)为较为理想的踝关节内、外韧带MRI扫描检查体位.
作者:刘楚芝;何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血浆褪黑素对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检测意义. 方法 选取35例IgA肾病患者与3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将其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褪黑素水平、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尿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测定并比较. 结果 观察组血浆褪黑素水平(64.29±27.83)ng/L显著低于对照组(85.37±41.21)ng/L,MCP-1水平(40.36±16.54)ng/L高于对照组(24.88±11.79)ng/L,P<0.05;观察组MDA水平(45.29±17.83) ng/L高于对照组(31.37±11.21)ng/L,SOD水平(40.36±16.54)ng/L低于对照组(89.23±27.33)ng/L, <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其水平的下降会促进炎症反应的进行并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临床治疗是可考虑外源性补充血浆褪黑素.
作者:汪汉东;张春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1日~2014年3月1日,按照血肿清除情况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为首次血肿完全清除患者(血肿清除率大于90%),对照组40例为72h后血肿完全清除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血肿清除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 结果 实验组的再出血率高于对照组( <0.05);实验组第2、3、4d的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 <0.05);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与患者的预后联系密切, 首次血肿完全清除患者的再出血率高于72h后血肿完全清除的患者,应引起相关的临床重视.
作者:李锁南;向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胃镜诊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体会,比较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行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患者95例,其中,采用常规胃镜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无痛胃镜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患者异物取出成功率、术中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异物取出成功率分别为94%、93.33%,无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胃镜取出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有效手段,但采用无痛胃镜取出能够减少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依从性更佳.因此,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李加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孕期健康教育在临床妇产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68例孕产妇分成甲乙两组各84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护理与孕期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甲组剖宫产率与自然分娩率分别为52.38%、47.62%,而乙组分别为14.29%、85.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0.05),且甲组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产后母乳喂养率与护理满意度也显著低于乙组,而产后出血率则显著高于甲组,比较差异显著( <0.05). 结论 给予孕产妇孕期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整体效果显著.
作者:胡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上通过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针对我院从2013年4月~2015年4月进行产前超声预检的1000例孕妇作为分析对象. 采取超声检测和后期连续追踪的调查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分析胎儿在超声影像中是否出现肢体畸形或者器官的异常,在告知并征得孕妇的同意下对终止妊娠或者产后的胎儿结果采取跟踪超声检查或者侵入性的染色体分析,并将超声诊断结果和后期追踪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超声诊断,1000例孕妇中共计发现3例胎儿肢体畸形案例.其中软骨发育不全及致死性侏儒胎儿1例,足部、手部畸形胎儿1例,多指并指胎儿1例,畸形胎检出率为0.3%.经过后期的超声复检和侵入性染色体追踪检测, 符合率为100%. 正常肢体胎儿与畸形肢体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05).结论 在孕妇产前预检阶段,采取超声诊断技术对胎儿的肢体畸形进行筛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影像学特征典型,通过后期的染色体检测符合率高.
作者:朱赖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45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均采用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 术后随访1年,对比手术治疗前后患者肘关节疼痛程度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手术后1年时患者肘关节VAS评分明显下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0.05). 结论 采用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疼痛、僵硬症状,恢复肘关节功能.
作者:刘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