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临床效果初步观察与分析

葛艳芳

关键词:临床, 口腔修复, 先天性缺牙, 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把2012年10月~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7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纳入研究,全部患者均施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咀嚼功能、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及语言功能,分析患者满意情况. 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而言,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以及咀嚼功均明显改善( 均<0.05),平均矫治时间(8.2±2.3)个月,满意度可达94.2%. 结论 对先天性缺牙患者施予口腔修复治疗,可有效其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便于患者尽快康复.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急性颅脑创伤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 对照组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CT复查中线移位、GOS评分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CT复查中线移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术后GOS评分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李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足第2跖骨骨折的研究分析

    右足第2跖骨骨折治疗时必须恢复足弓正常形态,对横行骨折而有移位者,以及有明显的跖背侧成角之骨折,要求复位必须良好,以免影响足部功能.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方式,研究了本院近年收治的1例右足第2跖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并针对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展开研究.

    作者:刘柏林;熊锳;谭军勇;马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距骨骨折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

    本文主要阐述了距骨骨折的血供系统以及解剖学特征,对距骨骨折分类进行详细描述,总结了诊断距骨骨折的措施以及距骨骨折治疗措施,为距骨骨折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徐志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减少肾衰竭患者在血透初期出现液体容量失衡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减少肾衰竭患者在血透初期出现液体容量失衡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80例接受血透的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液体管理. 对比两组患者在血透初期液体容量失衡症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在血透初期液体容量失衡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0.05). 结论 对接受血透的肾衰竭患者加强液体管理,有助于减少血透初期液体容量失衡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作者:尹银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45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均采用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 术后随访1年,对比手术治疗前后患者肘关节疼痛程度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手术后1年时患者肘关节VAS评分明显下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0.05). 结论 采用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疼痛、僵硬症状,恢复肘关节功能.

    作者:刘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黏膜切除术后病理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探讨黏膜切除术后病理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从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疗的患者中择取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66例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临床活检病理诊断以及黏膜切除术后的病理诊断,分析比较这两种诊断方式的差异.结果 临床活检检验出轻度、中度、重度的异型增生以及早期浸润癌分别有16处、16处、22处、20处,这与术后病理诊断的21处、18处、23处、20处相比,差异显著, <0.05.结论 术后病理诊断应用价值高,可以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提供准确且价值高的依据.

    作者:龚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腹痛常见原因分析及开塞露在诊治儿童腹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儿童腹痛常见原因及开塞露在诊治儿童腹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门急诊诊治的腹痛患儿共90例,均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常规、肺炎支原体抗体及腹部B超检查等,选取其中50例为病程1~2d内,以阵发性脐周及左中下腹部位疼痛为主,排除外科急腹症,从中随机选取30例为开塞露治疗组,20例口服山莨菪碱片作为对照组. 结果 90例患儿中功能性腹痛多于器质性腹痛,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开塞露治疗组腹痛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0.05). 结论 儿童腹痛的主要原因以功能性腹痛多见,开塞露在诊治儿童腹痛过程中效果明显.

    作者:刘素云;冯静;易爱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我院收治的10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传统组和综合化组. 其中传统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切口以生理盐水冲洗,综合化组患者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切口以过氧化溶液、生理盐水、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 综合化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0.05.结论 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加强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和护理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护理工作认可度,值得推广.

    作者:鄂亚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 分析和研究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93例,将其按照住院编号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46例与对症组47例.对症组患者予以对症干预;机械通气组患者在对症干预同时辅以机械通气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12 h后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pO2)、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PaCO2、SpO2检测值均无明显差异 >0.05; 机械通气组患者治疗后PaO2、SpO2检测值高于对症组,PaCO2检测值低于对症组 <0.05.机械通气组患者气管插管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症组 <0.05.结论 将机械通气治疗应用于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作者:高云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乐蓓尔分娩镇痛仪在临床应用中的探讨

    目的 探讨乐蓓尔分娩镇痛仪在产科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0例产妇资料进行研究,其中60例产妇使用导乐陪伴加乐蓓尔分娩镇痛仪镇痛分娩做为实验组,另外60例产妇只单纯采用导乐陪伴分娩镇痛做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上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镇痛效果. 结果 实验组26例优,27例良,优良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19例优,20例良,优良率为65%)( <0.05);实验组产后2h出血量、总产程,显著少于对照组( <0.05);实验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0.05).结论 孕妇分娩过程中采用乐蓓尔分娩镇痛仪镇痛效果理想,能够缓解产妇疼痛,降低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彩云;兰春莲;赵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替勃龙片联合复方甲硝唑栓剂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用替勃龙片联合复方甲硝唑栓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自本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行复方甲硝唑栓剂治疗的一组为对照组,行复方甲硝唑栓剂联合替勃龙片治疗的一组为观察组,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子宫内膜厚度以及FSH水平和E2水平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采用替勃龙片联合复方甲硝唑栓剂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优于单用甲硝唑栓及治疗,因此,该方法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月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目的 讨论研究去氧孕烯炔雌醇针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74例患者,采取去氧孕烯炔雌醇为主的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的药物反应以及病情改善状况作详细记录. 结果 发生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在经过去氧孕烯炔雌醇的系统治疗后,其月经周期明显改善,痤疮、多毛等症状有较好的改观,且体重也有所改善.此外,患者的黄体生成素/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素以及睾酮的数值有所下降,且此类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目前临床上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郭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妇产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策略探讨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关乎着一个家庭的美满和幸福. 目前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诸如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高、药品设施使用缺乏规范性、护理人员专业水准不高以及患者相关护理意识的欠缺等等,这些都构成了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在本文中就妇产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策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作者:吴华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用我院急诊科2014年5月~8月收治的1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急诊科常规沟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护理风险事件、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风险事件明显低于常规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加强护患沟通可以明显减少风险事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涂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 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表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60.00%,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具有显著的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颜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并比较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相对于常规护理在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间在我院行经腹阑尾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对阑尾炎手术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有利于其术后快速恢复,还可明显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高护理满意度评价,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作者:李倩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采用盐酸氨溴索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方式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常规治疗组与盐酸氨溴索治疗组(各38例),对常规治疗组患儿采取静脉补液、抗感染、镇静止咳、吸氧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盐酸氨溴索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静滴治疗.结果 盐酸氨溴索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且各项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常规治疗组更短,各项观察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一步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静滴治疗,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又可以缩短治疗疗程.

    作者:黄苏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试析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方法

    目的 探讨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42例待产初产妇,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的麻醉与镇痛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的麻醉方法主要有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以及全身麻醉三种,分娩镇痛方法主要有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吸入镇痛、药物镇痛以及局部镇痛等. 结论 在产科产妇的分娩过程中,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和分娩镇痛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对产妇的疼痛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程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穴位注射联合白介素-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42例

    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运用十分广泛,而各类型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血小板减少是其中之一.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常出现于铂类(尤其是卡铂)、伊利替康、紫杉类及长春碱类等药物化疗后[1],当血小板计数低于75×109/L时,常延误化疗疗程的按期进行,而影响疗效.同时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存在自发性出血的风险,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研究采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Ⅲ°~Ⅳ°CIT,取得良好疗效,现陈述如下.

    作者:王平;李授运;林端阳;张明波;萧环;于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观察放射性 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甲亢性肝病)患者采用放射性 131Ⅰ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甲亢性肝病患者,采用放射性 131Ⅰ对其进行治疗. 记录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6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FT4、FT3、TSH水平分别为(68.60±55.01)nmoI/L、(1.90±2.00)nmoI/L、(24.97±33.01)mIU/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0.01);患者治疗3个月后GPT、GPT、γ-GT、TB、DB水平分别为(35.20± 32.19)U/L、(31.77±19.01)U/L、(46.99±35.01)U/L、(13.20±5.01)μmoI/L、(6.79±1.58)μmoI/L,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 <0.01). 结论 放射性 131Ⅰ治疗甲亢性肝病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肝功能.

    作者:薛国丹;蔡希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