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

张建梅;翁琴云;陈泽辉;朱滏;黄仕杰;黄建炜

关键词:食物中毒, 沙门菌, PFGE
摘要:目的 对本地某高校一起商售食品污染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方法 事件调查中采集的标本以BAX system Q7进行快速筛查后按照GB4789等标准方法进行致病菌检测和鉴定;沙门菌分离株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事件调查中采集患者、食品制作人员和相关食品标本19份,首批患者标本在快速筛查中提示为沙门菌阳性;10份患者标本中检出5株肠炎沙门菌和6株O4群沙门菌(彻斯特沙门菌和圣保罗沙门菌),三明治和面包皮标本检出2株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显示,7株肠炎沙门菌的电泳带型完全相同,而6株O4群沙门菌的相似度也为100%.结论 这是一起由不同血清型沙门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与污染的三明治密切相关;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原的准确溯源.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各种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并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8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肾内科和内分泌科,分别占21.38%和16.04%;主要标本来源为尿液,共分离出167株,占52.52%;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头孢替坦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依次为0、0.94%、2.83%和2.83%;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 75.00%,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90.00%.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泌尿道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杨兴肖;邢亚威;贾志英;陈俊卓;王媛;刘晓;刘志广;马鸣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包头市2009~2011年餐饮业餐具消毒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包头市餐饮单位餐具消毒状况,分析不同规模餐饮单位、不同季节及不同种类餐具的消毒效果,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1994),采用纸片法对包头市餐饮单位的消毒餐具进行监测.运用SPSS12.0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餐饮业的规模以及季度的不同是影响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大中型餐饮单位餐具卫生合格率(分别为70.96%、62.50%)高于小型餐饮单位(59.00%),第四季度消毒合格率高(73.54%).不同种类的餐具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01.83,P< 0.01).结论 包头市餐饮业餐具清洗消毒合格率逐年提高,但应进一步加强其卫生监督力度,特别是加大小型餐饮业的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频次,同时加强对经营者的卫生知识培训.

    作者:高巍;季丹萍;关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重庆市HIV-1耐药警戒线调查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年龄小于25岁新近感染者耐药基因变异的研究,了解该市HIV耐药毒株传播水平.方法 通过序贯抽样的方法,采集16~25岁HIV-1感染者的血清样本,使用In-house法扩增HIV-1 pol区部分基因片段,进行耐药基因变异分析.结果 得到的47条序列,在RT区1份标本出现可导致针对NNRTIs系列的DLV,EFV,NVP高度耐药性的V106IMV突变.PR区没有检测到耐药突变株.在RT区高度耐药株检出率为2.1% (1/47),说明重庆市HIV耐药株的传播仍处于低度范围内(<5%).结论 重庆市HIV新近感染中已有HIV耐药株的传播,但是目前传播水平还较低,应继续开展HIV耐药毒株传播的监测工作.

    作者:周全华;凌华;邢辉;廖玲洁;张敏;钱天学;王俊;韩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海淀区109名4~12月龄婴儿喂养与生长发育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海淀区部分4~12月龄婴儿营养状况,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情况.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109名婴儿家长及主要喂养人进行询问调查并进行身长、体重测量.结果 婴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 320 g,低体重出生率和巨大儿出生率分别为2.8%和10.2%;4月龄以内婴儿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分别为39.4%、52.3%和8.3%;平均开奶时间为6h;4月龄及以上婴儿辅食添加率为98.0%;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和肥胖率分别为0.9%、17.3%、18.2%和10.0%.结论 109名4~12月龄婴儿喂养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倡导母乳喂养,加强婴儿喂养的健康教育,改善婴儿营养和健康状况.

    作者:杨暮;丁越江;赵振;晁晓东;朱淑萍;周萌;车宇希;江初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传统泡菜与乳酸菌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传统发酵法与乳酸菌发酵法制作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为指导合理制作及食用泡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芥菜为原料,分别用传统发酵法及乳酸菌剂发酵法制作泡菜,于d1~10、d 15及d 20取样分析;采用GB5009.33-2010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离子色谱法测定硝酸盐含量.结果 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传统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于d7出现峰值(49.10 mg/kg),乳酸菌剂发酵组于d5出现且峰值(10.67 mg/kg),明显低于前者;两种泡菜亚硝酸盐峰值均持续2d后下降至国家标准(GB2714-2003)以内.结论 芥菜无论是自然发酵还是乳酸菌剂发酵均有亚硝酸盐峰值出现,但乳酸菌剂发酵亚硝峰出现较早且峰值较低;乳酸菌剂发酵可缩短泡菜制作时间,提高泡菜安全性;传统泡菜在10 d后食用较为安全.

    作者:邹华军;李鸣;杨雪峰;姜帆;陈功;孙丹红;陈阳;黄承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783例淋巴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在某院诊治的淋巴瘤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探讨淋巴瘤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该院2002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瘤的患者性别和年龄、病理类型、病变首发部位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对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疗效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3例淋巴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总体男女之比为1.72∶1,年龄9~87岁,平均46岁,中位年龄43岁.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居多,与霍奇金淋巴瘤(HL)之比为5.21∶1.其中126例HL以混合细胞型(44.44%)和结节硬化型(38.10%)为主,临床分期以Ⅲ期A组为主,占21.43%,结性起病占84.92%; 657例NHL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常见(38.10%),其次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滤泡淋巴瘤、周围T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以ⅣB为主,占16.29%,结性起病占43.22%,结外常见部位为消化系统、Waldeyer环、鼻咽部及鼻腔.血LDH和β2-MG在晚期淋巴瘤患者中明显增高.结论 该院淋巴瘤住院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与国内外研究不尽相同,且HL和NHL在临床特点上亦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张欣;王洁;艾丽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单唾液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7年9月~2010年9月期间在某院住院的HIE患儿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5 ml+0.9%生理盐水20ml,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mg+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T值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判断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NBNA评分、CT值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NBN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期间无1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正常常规治疗疗效更好,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伟;唐艳;张君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2009~2011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神经外科检出高,标本分布以痰及肺泡灌洗液为主;3年来该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其他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的抗菌药物压力和减少该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有效防止该菌耐药率增高的关键.

    作者:蒙雨明;韦柳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请假制度建设的体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关键阶段.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对于提高医师的基本临床技术水平和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住院医师在3~5年的规范化培训中要掌握各种临床技能,保证培训工作日是完成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前提.但日常培训中请假是难免的,为规范管理,该院先后制定了《住院医师请假、销假制度》和《规范化培训学员补足培训时间的规定》.本文分析学员请假情况、并分享某院在相关制度建设中的体会.

    作者:陈莉娟;黄莉君;陶铁军;关艾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硫化氢

    目的 建立血清硫化氢的离子电极测定方法.方法 血清经抗氧化液稀释,H2S和NaHS与NaOH反应生成S2-,应用银硫电极检测微量S2-,换算出溶液中H2S.结果 本法低检出限为5.1 μmol/L,批内平均RSD为6.2%.批间平均RSD为9.1%,线性范围为1~100 μmoL/L(y=-129.62ln (x)-487.62,R2=0.993),回收率98.7%~105%,正常人体血清硫化氢参考值范围为35~55 μmoL/L.结论 硫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法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等优点,适用于常规测定血清硫化氢.

    作者:郝万鹏;曹耀茂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6例稳定期COPD患者开展教育指导,教育并督促稳定期COPD患者坚持长期家庭氧疗、运动训练指导、戒烟、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确保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自护技能,训练措施得以强化.结果 干预2年后与干预前、干预1年后、未干预2年后相比,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环境适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立波;张影;刘哲;白云;许蕾;马列;王群;张旭华;王笑歌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补硒对高脂喂养大鼠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缺硒、高脂膳食情况下,进一步补充硒对血脂水平、血浆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高脂饲料(HFD)组,高脂饲料加硒(HFD+Se+)组和高脂饲料加高硒(HFD+Se++)组.对照组、HFD、HFD+Se+和HFD+Se++组饲料中硒含量为0.3 mg/kg、0.3 mg/kg、0.6 mg/kg和1.2 mg/kg.16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浆硒浓度、血脂水平(TG、TC、HDL-C、LDL-C)、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水平(GPx、SOD、MDA).结果 高脂喂养的大鼠体重和腹腔脂肪系数高于对照组(P<0.01),高脂喂养导致大鼠脂代谢异常和抗氧化能力受损.补硒进一步升高血硒水平,HFD+Se++组大鼠血硒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饲料硒含量不同的3组高脂喂养大鼠之间的血脂水平、血浆GPx活性无显著差异,但HFD+Se+和HFD+Se++组大鼠的血浆MDA含量低于HFD组(P<0.05).结论 硒不缺乏情况下进一步补硒不能改善高脂喂养所致的脂代谢异常,但部分降低了脂质过氧化.

    作者:蒋霞;吴晶;王波;尹雪斌;秦立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复方铁口服液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 以缺铁大鼠为模型评价复方铁口服液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体重50~70 g雌性SD大鼠,给予低铁基础饲料造模8周后测定血红蛋白(Hb)含量,选择Hb< 100 g/L的个体,按Hb水平分层后将动物随机分为低铁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12只大鼠.试验剂量为10.0、5.0、2.5 ml/kg BW,低铁对照组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法给样,每日1次,连续灌胃42 d.试验终末测定大鼠Hb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含量.结果 与低铁对照组相比较,各剂量组大鼠Hb含量显著上升,FEP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复方铁口服液有改善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作者:彭亮;傅伟忠;王彦武;何励;覃辉艳;姚思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

    目的 对本地某高校一起商售食品污染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方法 事件调查中采集的标本以BAX system Q7进行快速筛查后按照GB4789等标准方法进行致病菌检测和鉴定;沙门菌分离株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事件调查中采集患者、食品制作人员和相关食品标本19份,首批患者标本在快速筛查中提示为沙门菌阳性;10份患者标本中检出5株肠炎沙门菌和6株O4群沙门菌(彻斯特沙门菌和圣保罗沙门菌),三明治和面包皮标本检出2株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显示,7株肠炎沙门菌的电泳带型完全相同,而6株O4群沙门菌的相似度也为100%.结论 这是一起由不同血清型沙门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与污染的三明治密切相关;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原的准确溯源.

    作者:张建梅;翁琴云;陈泽辉;朱滏;黄仕杰;黄建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四川省2009~2010年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09~2010年四川省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的结果,为进一步促进全省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和2010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全省碘缺乏病区分别选取60个县(市、区)实施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五年级小学生和家庭主妇为一级目标人群,碘缺乏病防治核心知识为主要内容,干预前后采用统一问(答)卷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结果 五年级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在2009年干预后分别为92.78%和89.73%,较干预前的71.51%和71.96%显著提高(x2值分别=2 550.205,841.615,P均<0.001);在2010年干预后分别为94.38%和92.06%,较干预前的75.95%和72.30%显著提高(x2值分别=2 208.890,1 128.864,P均<0.001),且干预前五年级小学生知晓率较2009年显著提高(x2=83.500,P< 0.001).结论 两类一级目标人群对碘缺乏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得到巩固和提高,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得当有效,为全省如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提供了支撑,应作为维持消除状态的长效措施之一.

    作者:简鸿帮;李津蜀;张莉莉;吴芙蓉;谭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PCPA饮食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PCPA模式的饮食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银川市2个社区内共106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调查以及血压和血脂的检测,并以社区为基础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干预组(54例),干预组患者实施PCPA模式的社区饮食干预策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主观支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PA理论指导下的社区饮食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

    作者:姚丽;姚秀莲;宁艳花;张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低出生体重儿117例体格发育与围生期保健管理分析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LBW)生长发育规律和围生期保健管理.方法 将出生至24个月内定期随访13次的235例婴儿分为足月低出生体重儿(mature low birth weight infant,MLBW)组、早产低体重儿(premature low birth weight infant,PLBW)组、正常出生体重儿(normal birth weight infant,NBW)组,比较分析24月内体重、身高、头围的平均值和Z值.结果 体重和身长从出生至3月龄、头围从1月龄至5月龄均表现为NBW> MLBW> PLB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MLBW和PLBW体重分别从1月龄和2月龄开始、身长分别从1月龄和4月龄开始、头围分别从1月龄和2月龄开始,各月龄均有50%以上达到追赶生长;PLBW追赶生长更明显,体重、身长、头围分别从4月龄、6月龄开始,两组各月龄已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重、身长、头围分别从5月龄、12月龄、8月龄开始,各月龄均有1/3左右基本达到正常生长水平,但仍明显小于NBW (P< 0.01);至24月龄,MLBW和PLBW体重、身长仍分别有约10%和4%、4%和2%未达追赶生长,头围均达追赶生长,但仍明显小于NBW (P< 0.01).结论 LBW在出生后前3个月追赶生长快,PLBW追赶生长更明显;身长追赶生长晚发于体重.至24月龄,LBW尚不能达到NBW体格发育水平,甚至还有部分不能达到追赶生长,可能出现终生生长发育落后.加强围生期保健管理,在孕期和新生儿期系统监测和及时干预与强化营养支持是降低LBW发生率、保障LBW完成追赶生长的关键措施.

    作者:高冰心;周凡;王晓东;杨速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昆明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昆明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从云南省CDC、云南省传染病院、昆明市传染病院抽取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并采用一般情况问卷、MOS-HIV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其社会支持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调查昆明市18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247例,其社会支持情况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和对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28.62±7.64)分、(17.20±6.28)分、(5.94±2.24)分和(5.48±1.93)分;男性的客观支持得分高于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已婚、疼痛得分、健康转换得分、享受免费治疗是社会支持总得分的正向影响因素;已婚和享受免费治疗者,其客观支持得分较高;疼痛得分越高、已婚者、接受免费治疗者、疼痛和健康转换得分越高者,其主观支持得分越高;人均年收入和健康转换得分越高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其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越高.结论 昆明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社会支持得分状况较低,年龄、婚姻状况、抗病毒治疗和生命质量得分情况是其社会支持得分可能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晶晶;蔡乐;周洪梅;崔文龙;何建辉;宋莹;赵科颖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长期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长期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0月来某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长期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组(监护组)和传统随访组(随访组),治疗1年后观察2组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再住院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监护组与随访组比较: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5.4%与32.8%,再次住院率分别为8.3%与18.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与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长期个体化药学监护使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再次住院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

    作者:顾家富;黄卫华;晋继忠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浅析2005~2011年全国学生食物中毒情况

    目的 分析学生食物中毒的原因及规律,探讨预防学生食物中毒的措施.方法 从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致病因素和就餐场所3个方面,对2005~2011年全国学生食物中毒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食物中毒的形式严峻,且绝大多数发生在学校集体食堂.结论 规范从业人员操作,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建立对餐饮业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李婷婷;黄喜兵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