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刘芳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 剖宫产术
摘要: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至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我院9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组(观察组)和单纯缩宫素组(对照组)个45例. 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20U预防产后出血. 观察组产妇于胎儿娩出后出常规给予宫体注射缩宫素20U预防产后出血同时,根据患者体重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400~600μg(200μg/片).观察全部产妇在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娩出胎儿后2h和24h出血量即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并没有因为增加米索前列醇而增加,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吸收快、发挥作用迅速、安全有效、持续时间长等优点,非常具有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用我院急诊科2014年5月~8月收治的1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急诊科常规沟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护理风险事件、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风险事件明显低于常规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加强护患沟通可以明显减少风险事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涂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观察比较不同药物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不同药物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各60例,A组患者在膝关节患处注射玻璃酸钠,对B组患者则给予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对于C组患者给予氨基葡萄糖胶囊进行治疗,统计比较三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 结果 在关节疼痛与行走时疼痛缓解方面A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0.05),在静息时疼痛缓解上三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 >0.05). 结论 在缓解患者关节疼痛上三种药物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相比之下,注射玻璃酸钠的方法对疼痛的缓解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赵林;禹志宏;孙志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士长在护理纠纷中的监控与防范策略

    本文首选对导致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了患者与护理人员两方面的问题,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基于护士长角度,提出相应的监控与防范对策,旨在为护士长护患纠纷管理提供理论建议.

    作者:温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至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我院9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组(观察组)和单纯缩宫素组(对照组)个45例. 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20U预防产后出血. 观察组产妇于胎儿娩出后出常规给予宫体注射缩宫素20U预防产后出血同时,根据患者体重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400~600μg(200μg/片).观察全部产妇在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娩出胎儿后2h和24h出血量即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并没有因为增加米索前列醇而增加,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吸收快、发挥作用迅速、安全有效、持续时间长等优点,非常具有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血糖昏迷超过24h患者的个案分析

    目的 结合实际病例探讨低血糖昏迷超过24h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以供参考. 方法 对我院2015年7月救治的1例低血糖昏迷超过24h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过程做出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神志转清,对答切题,可配合查体,于第4d意识开始渐好转,于住院13d后出院. 结论 及时有效的纠正低血糖对低血糖昏迷患者来说尤为必要,积极避免诱发因素,出院后通过护理的进一步加强来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

    作者:王怀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实施发展性照顾对低体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发展性照顾把每个患儿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文从早产儿舒适的体位、身心护理照顾的重要性、减少不良刺激对新生儿的影响、早期喂养四方面对低体重新生儿实施发展性照顾进行综述.

    作者:周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模式教学方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将多模式教学应用于麻醉学教学培养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根据学习经验,分析了在临床麻醉学中运用多模式教学的意义,从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应用的具体措施.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临床麻醉学教学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结论 将多模式教学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可以促使学习效率的大大提升.

    作者:解金华;曾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三维超声在诊断不同类型先天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三维超声在不同类型先天性子宫畸形病症诊断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抽选我院收治的86例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其二维与三维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同临床宫腹腔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86例患者中,完全纵隔子宫15例,双角子宫14例,不完全纵隔子宫17例,双子宫6例,弓形子宫23例,单角子宫8例,特殊子宫3例,其中,经三维超声确诊86例,符合率为100%,同二维超声符合率79.07%相比,差异显著( <0.05).结论 三维超声在先天性子宫畸形病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5%,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0.05);术前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 >0.05),术后2w、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0.05). 结论 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作者:陈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 制定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中的护理方案.结果 对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显效48例,有效4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结论 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与生活质量.

    作者:张家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应用于卵巢囊肿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应用于卵巢囊肿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常规开腹组,两组各35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于腹腔镜下实施手术,常规开腹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和常规开腹组相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要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发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显著( 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卵巢囊肿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快捷,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费文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症患者临床诊治方法、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1月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11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护理措施. 结果 治愈85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2%. 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抗焦虑抑郁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谭福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关节外伤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重建用于骨关节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骨科收治的骨关节外伤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明确病变相关情况,探讨临床效果.结果 95.6%骨折,4.4%单纯关节脱位;MPR全部显示,且可显示关联性;SSD显示36例骨折、脱位,10例未完全显示,6例未发现骨折;MIP均发现单纯脱位与骨折者,其中7例显示不全.结论 对骨关节外伤中联合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中的SSD、MPR以及MIP技术可将骨折情况准确显示, 便于临床判断与制定佳治疗方案.

    作者:王炳良;刘晓波;丁雪梅;马凌川;邓成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Ⅱ类错颌的临床治疗进展

    Ⅱ类错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错颌畸形,且有患病率逐年增长的趋势.影响患者颌面部发育,口腔卫生健康,口腔功能及心理精神健康.正畸医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其畸形问题,给患者带来满意的治疗.文章对学者近年报道的治疗效果给予总结,从功能矫治,病因治疗,牙齿代偿治疗,手术治疗四方面做一综述.给临床正畸医生治疗Ⅱ类错颌选择方法提供直观依据.

    作者:毛海伟;冯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EEP与急性左心衰患者循环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中PEEP与急性左心衰患者循环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2010年~2015年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行血流动力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病例分为三组:A:正常潮气量,低PEEP方式组,B:正常潮气量,正常PEEP通气方式组C:正常潮气量、高PEEP通气方式组,正常PEEP通气组患者心功能改善为明显,PEEP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患者心排量下降、肺水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PEEP在一定范围之内就可以起到减少肺水、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而更大的PEEP对减少肺水在本研究中没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姚岚;蒋沁娟;徐伏良;张成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足第2跖骨骨折的研究分析

    右足第2跖骨骨折治疗时必须恢复足弓正常形态,对横行骨折而有移位者,以及有明显的跖背侧成角之骨折,要求复位必须良好,以免影响足部功能.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方式,研究了本院近年收治的1例右足第2跖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并针对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展开研究.

    作者:刘柏林;熊锳;谭军勇;马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分析观察对老年主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在我院行主动脉瘤手术的老年患者122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其中61例患者行一般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另61例患者行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MSSNS、QOL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 <0.05.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84%与对照组总满意度51%相比较,提高明显, <0.05. 结论 对老年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会能够明显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热米拉·艾尼;古丽娜·阿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1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34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108例为观察组,≥35的中年乳腺癌患者108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病理分期要高于对照组( <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要高于对照组( <0.05),Her-2阳性率要高于对照组( <0.05);观察组浸润性导管癌占96.3%,对照组浸润性导管癌占90.74%,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0.05);两组原发肿瘤直径大小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0.05);观察组误诊率是37.04%、确诊率是42.59%,对照组误诊率是9.26%、确诊率是74.07%,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0.05). 结论 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和中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误诊率高,pTNM分期晚,必须予以及时诊断与治疗.

    作者:周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观察比较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超声检查用于乳腺癌诊断的效果

    目的 观察比较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上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60例疑是乳腺癌症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细胞组和超声组,细胞组选择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诊断;超声组则进行超声检查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 结果 细胞组患者的临床检查中特异性和假阳性率与超声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0.05);假阴性率则明显低于超声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0.05);敏感性和准确性也都要比超声组高,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敏感性上要比超声检查更好,准确性也比超声检查更高,总体临床诊断效果比超声检查好.

    作者:樊友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组(47例,75mg/d),阿司匹林治疗组(50例,阿司匹林肠溶100~300mg/d). 主要终点指标:①再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于经CT证实的脑出血;③外周血管血栓栓塞;④出现胃肠道、眼底或皮肤出血. 结果 氯吡格雷组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发生率(6.1%)低于阿司匹林组(26.7%, <0.05). 氯吡格雷组出血发生率为7.32%,低于阿司匹林组(7.62%),无统计学差异( >0.05). 结论 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负荷量抗血小板作用强大.

    作者:顾淑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