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张淑静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治疗的情况. 方法 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诊治的196例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98例患者运用单纯西药实施治疗,观察组的98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64例有效,18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患者中,54例痊愈,20例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有效率为81.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控制出血时间及完全止血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患者止血失败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起效速度快,对患者来说安全性高.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间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间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2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对其检查结果及治疗恢复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中肾功能恢复者所占比例为81.8%,平均恢复时间为17d,与恢复时间长的患者相比,恢复时间段的患者病程较短,尿蛋白≥(++)、血尿≥(++)、血小板、血白细胞相对较高,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相对较低.肾功能未恢复的4例患者,均合并少尿史,经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未能恢复,后经激素治疗肾功能有所改善.结论 对于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特别是病程较长的患者,要定期进行临床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从而促进患者肾功能快速恢复.

    作者:吴志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素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素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取手术治疗肾素瘤患者40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回顾.观察患者术前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采取手术治疗,配合围手术期护理病情均显著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后期无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发生. 结论 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治疗质量,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复发情况少.

    作者:房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鸟巢式的护理对新生儿上的应用情况,分析在临床上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婴儿100例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只是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在常规上加以运用鸟巢方式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新生婴儿体温情况、睡眠的时间、出暖箱的时间、体重等基准和并发症的出现状况. 结果 两组所比较,研究组新生婴儿的体重增长速度要优于对照组婴儿,其血氧饱和度有所提升,身体温度基本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1);出暖箱的时间和睡眠的时间都明显得到减少( <0.01);研究组皮肤的溃损、不耐受的喂养、呼吸的暂停数、硬肿等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率都是低于对照组的( <0.05). 结论 使用鸟巢式的护理能够让新生婴儿的体重和身体温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还能够降低出暖箱的时间与呼吸的暂停次数,使营养摄入提升,让新生婴儿更好的发育和生长.

    作者:刘瑞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研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25例需实施输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研究分析,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 结果 1125例需实施输血治疗患者中有11例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98%(阳性率是否高了).男女分别为3例、8例.在女性体检患者中,孕妇和非孕妇分别为7例、1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0.05). 分析患者抗体类型,IgM类抗体患者、IgG类抗体患者、两类抗体患者分别为2例、9例. 结论 输血前科学合理的不规则抗体检验措施能有效预防输血反应,并避免或减少输血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许运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丹栀逍遥散对心血管神经症74例治疗观察

    目的 对诊断有心血管神经症(又称为cn病症)患者给与丹栀逍遥散联合谷维素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诊断有cn病症的74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奇偶分配方式将该74例cn病症患者分为相同数量的两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分有患者37例. 结果 其中对实验组患者给与丹栀逍遥散联合谷维素综合治疗方式,而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单纯的西医治疗方式即进行谷维素药物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基础上实际治疗效果. 结论 对于患有cn病症的患者给与丹栀逍遥散联合谷维素的中西联合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较为有效的实际治疗效果.

    作者:金惠玲;王喜军;赵连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技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脑科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显微手术夹闭的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13例,对手术入路及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 经翼点入路4例,经纵裂入路9例,均成功夹闭,12例恢复良好,1例中度残疾,手术无死亡. 结论 手术夹闭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A2段下部的动脉瘤可选择翼点或纵裂入路,A2段上部及A3段的动脉瘤采用纵裂入路;适合的手术入路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

    作者:李创华;黄红星;邹叔骋;罗宗晚;李凌;刘坤;刘博;张卫民;刘华;徐龙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12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0.05). 结论 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感染、压疮等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我院收治并确诊的3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患者清痹散外敷结合别嘌呤醇片、碳酸氢钠片口服治疗,治疗2w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结果 治疗2w后,总有效率为91.7%.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好,疼痛缓解快,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志莲;黄晓燕;王祯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性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不良行为改变情况,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择克拉玛依区苑泉社区登记在册的247例实施综合性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对干预效果和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 经过两年的社区综合干预,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率、不良行为改变及服药依从性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0.01),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较前显著提高( <0.05). 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可以强化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服药依从性,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作者:蒂力努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运用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1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7例,观察平台复位及复位丢失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Sander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6个月. 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严格控制在12w以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3~17w,2例关节面有塌陷及复位丢失.膝关节功能参照Sanders评分标准,优15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89%.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有效预防骨折复位丢失,减少骨膜剥离,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作者:唐弢;田荣;邝伟;曹思维;李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 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实行静脉采血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血压分析仪对血样进行检测,研究分析并总结影响血常规的因素.结果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病历资料,分析患者血液结果显示,影响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生理因素、仪器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试剂因素.结论 检验科在对患者展开血常规检验的时候,存在着比较多的影响因素,针对此检验人员应当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作者:闫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疗效肯定. 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机理研究几个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相关论述.

    作者:任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与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中西医结合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程度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对于肿瘤放化疗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雍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的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采取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接诊时间、总急救时间、入抢救室护理干预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心电监护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且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且 <0.05. 结论 护理流程的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患者的治疗提供较大的安全保障,是一种有计划性、科学性的护理方式.

    作者:王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及报道

    目的 探讨再发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再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另选取76例一次出血的患者作为对照.对其发病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脑出血再发患者与一次出血患者的平均SBP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脑出血再发患者与一次出血患者的平均DB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两组患者DBP≥90、DBP≥95、SBP≥200、DBP≥95合并SBP≥20的概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 血压升高是导致再发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调节血压是防治脑出血再发的关键.

    作者:钟孙福;符兴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试析放射科应用数字X线摄影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放射科应用数字X线摄影所产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针对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放射科收治的800例采用X射线摄影的患者为对象,选取其X线照片,然后随机的其中400例数字X射线摄影照片作为研究组,并选取使用普通X线的400例摄影照片为对照组,通过对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摄影照片的质量以及疾病诊断的效果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甲级片率的研究发现,研究组高达81.00%,而对照组仅为59.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0.05,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通过对两组患者疾病诊断率的研究发现,研究组为70.5%,而对照组为51.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统计学含义明显,且 <0.05,具有意义. 结论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认为在对患者检查中应用数字X线摄影比普通X线摄影效果更好,且在各方面均优于普通X线摄影.

    作者:龚定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保守治疗. 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治疗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治疗效果高,存在明显差异(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保守治疗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而言,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姜振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行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 针对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行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选择在我院实施分娩的产妇12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实施镇痛药物,观察组实施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镇痛.针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新生儿1min和5minApger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1min和5minApger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无痛分娩中,使用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进行镇痛,镇痛效果较好.

    作者: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两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 分析和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两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 研究将我院儿科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50例纳入,应用随机分组法分为B组25例与P组25例. P组患儿给予Ponseti方法干预;B组患儿给予Bensahel方法干预,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 疼痛评分、 治疗依从性、 治疗费用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 B组总有效率86.00%;P组总有效率82.00%,差异不显著 >0.05.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接近,差异不显著, >0.05;P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B组,且治疗费用明显比B组低,家长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显著, <0.05. 结论 Ponseti方法和Bensahel方法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两种主要非手术治疗方法,其均有一定疗效,患儿疼痛度小,但相对来说,Ponseti方法患儿和家长依从性较高,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可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代宗涛;刘忠;孟炼;李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T、MR增强扫描对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CT、MR增强扫描对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30个肌肉骨骼系统实性肿物与30例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患者,并对其分别行CT与MR增强扫描,判断不同的检查方式对骨骼肌肉系统良恶性肿物的鉴别价值. 结果 比较良性与恶性肿物边缘-中心的强化速率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对肿物边缘-中心的强化速率比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

    作者:钟名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