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84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信息标准应用现状探讨

蔺江玲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信息标准, 应用现状
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84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信息标准应用现状. 方法 随机抽取我国医改后的省、市、县等84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着些结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卫生信息标准的调查. 结果 84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24.5%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始根据卫生部研发的卫生信息标准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建设,其中应用率为33.65%. 结论 伴随着新医改的颁布,卫生信息标准已经逐渐使用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中,但是总的应用率还是比较弱,在不同层次的中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卫生部加快推进卫生信息标准的建设,促进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诺和灵30R在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诺和灵30R在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诺和灵30R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有效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糖达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诺和灵30R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龚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5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30d心功能分级情况、生活质量指数. 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显,术后30d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要更优于对照组( <0.05);同时术后30d观察组健康指数、感情指数、情感指数及生活满意度等生活质量质量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行双瓣置换术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施燕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素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素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取手术治疗肾素瘤患者40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回顾.观察患者术前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采取手术治疗,配合围手术期护理病情均显著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后期无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发生. 结论 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治疗质量,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复发情况少.

    作者:房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综合护理探析

    目的 探讨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混合痔术后伴有排便困难症状住院患者的综合护理资料. 结果 共统计观察所有病例术后10d的排便情况, 本组病例全部64例观察统计结果中,43例治愈,15例好转,6例未愈. 其中好转及未愈患者中有12例既往有长期泻药辅助排便病史,总有效率90.6%. 结论 重视心理护理及饮食宣教,肠道准备充分,及时指导患者有效排便方法及注意事项,加强综合管理,对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的改善极为有效,极大的提高了混合痔患者术后的康复质量.

    作者:肖斯怡;郑瑜;汪亚杰;吴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阴道超声在宫角妊娠及间质部妊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角妊娠及间质部妊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宫角妊娠及11例间质部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经超声追踪复查、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13例宫角妊娠中,有1例超声误诊为间质部妊娠,1例漏诊,11例正确诊断为宫角妊娠;11例间质部妊娠中,有2例超声误诊为宫角妊娠,有1例漏诊,8例正确诊断为间质部妊娠.结论 经阴道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子宫腔、宫角及间质部的细微解剖结构,能够确定孕囊与宫角及间质部的关系,并能将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进行鉴别.

    作者:汪越澄;王友军;杨宇虹;王力;卢长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式用氧雾化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式用氧雾化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2014年1月~12月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改良式多功能用氧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有氧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及容易排痰、院内感染、需要氧流量等五项指标.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及容易排痰方面没有差异,实验组在院内感染、需要氧流量方面少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式多功能用氧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吸入能减少院内感染,节约氧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更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群萍;谢福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运动、饮食干预对血压、血糖值的影响

    目的 运动、饮食干预对血压、血糖值的效果. 方法 2011年~2013年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省重大科技专项代谢综合征项目组对妙西镇选取的112例代谢综合征对象进行运动、饮食的综合干预,比较分析干预前后BMI、平均腰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甘油三酯、胆固醇值、高密度脂蛋白值等的变化. 结果 经过运动、饮食的综合干预后,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甘油三酯、胆固醇值均较干预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值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运动、饮食干预是控制血压、血糖值的有效方法.

    作者:沈红英;杨俊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内科药物治疗情况及其预后. 方法 选取不同意接受血运重建术而在我院接受内科药物治疗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19例.结果 19例患者中16例抢救成功于2w后出院,1例遗有梗塞后心绞痛,3例死亡. 结论 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复杂,病死率高,需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演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及早明确诊断及治疗,缩小梗死范围,挽救濒死心肌,防止心室重构,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郝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5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前给予基础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77, =0.03). 结论 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手术护理很有必要,加强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手术护理.

    作者:桑毅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西药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西药药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其不合理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及不合理使用药物类型的排名进行探讨.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200例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药物处方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 结果 7200例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中,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有7056例,占总比的98.00%,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有144例,占总比的2.00%;品种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治疗剂量不合理、无指证、品种更换依据不充分是常见的不合理使用表现,分别占总比的28.47%,共41例;25.00%,共36例;20.14%,共29例;18.06%,共26例;8.33%,共12例;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厌氧菌类、喹诺酮类等是前五种不合理使用药物的类型. 结论 西药药房抗生素使用的不合理现象还较多,故医院应该采取合理的药物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管理,以进一步减少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现象,为患者减少相应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

    作者:覃子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对全身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对全身麻醉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68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复合七氟烷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后的认知功能.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0.05);观察组拔管后30min~2h的简易智能状态测验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0.05). 结论 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能够显著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患者麻醉后的认知功能恢复快.

    作者:梁艳;冷述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分析第二产程中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第二产程中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于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500例产妇的监测情况及分娩方式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胎心电子监测方式,观察组采取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的监测方式. 结果 观察组中14例母体心率监测曲线图与胎心监测出现重合,对胎心监测造成干扰,对照组未监测出曲线图重合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1);观察组产妇相较于对照组阴道自然分娩229例,占91.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不良分娩情况的总发生率低于(7.60℅)对照组(2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第二产程采取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的方式能够提高临床分娩方式的合理性并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洪海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分析

    世界各国在进行公共卫生问题处理的时候,都有相应的公共卫生监测防范网络作为依据,并且正在逐步建立健全. 公共卫生监测首先将人群中发生的各类疾病以及影响因素等数据,有计划的系统性的收集起来并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然后及时的将这些信息向相关机构进行反馈,以此为依据来制定、调整或者评价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公共卫生监控对于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深入了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观察到相关健康指标的改变情况.

    作者:梁植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及其对孕妇、胎儿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讨论拉贝洛尔应用在妊娠期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孕妇与胎儿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成对照组以及研究组,研究组给予拉贝洛尔治疗,而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7%,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0.05);研究组的产后出血、早产以及围产儿死亡等显著低于对照组( <0.05).结论 拉贝洛尔应用在妊娠期高血压治疗中,其具备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使患者血压迅速的恢复正常,有利于改善母婴结局,并使患者的生活以及临床效果得到提升.

    作者:韩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探究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7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杜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探析包皮瓣Ⅰ期修复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 探析包皮瓣Ⅰ期修复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泌尿外科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6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回顾分析,对所有患儿采用包皮瓣Ⅰ期修复术治疗,并对患儿进行综合护理,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患儿出现尿瘘、出血、伤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 结果 60例患儿中,有2例患儿在术后第5d不慎将尿道支架管拔出,在第12d后患儿出现尿瘘的情况;另外有3例患儿在术后第11d出现尿瘘;其余患儿平均住院18d后,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在包皮瓣Ⅰ期修复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过程中,辅以有效临床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桑广娟;王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HPV监测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一种广泛流行的通过性传播的疾病.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HPV检测技术多种多样,其中分子导流杂交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感染HPV危险因素有人群年龄、性行为习惯、口服避孕药及免疫功能损害等. HPV感染具有明显的地域性,HPV感染率及型别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分布有着一定差异,多重感染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反比. HPV检测可以作为一种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治疗后随访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季虹云;马生秀;徐启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必净辅助治疗晚血临床比较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 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

    作者:胡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研究羟氯喹及甲氨蝶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羟氯喹和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羟氯喹+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 <0.05).结论 联合应用羟氯喹+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志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比较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患者接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治疗,B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0.05);但B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87.6±12)显著高于A组(72.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当,但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手法复位. 因此,在实际的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洪海文;王盛强;李明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