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际红
目的 了解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对早期康复治疗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承德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首发、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211例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44.5%的人听说过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各具体内容的知晓率均平足41%; 49.8%的人不知道能否在急性期进行康复治疗,69.7%的人对脑卒中患者不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不良后果有所了解,上述知晓状况与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及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无关.71.6%的人认为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65.6%的人认为康复治疗应该由康复科医护人员来做;83.9%的被调查者愿意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技能的指导,42.2%的人认为好的学习方式是医生手把手教;50.2%的人帮助患者做过早期康复训练,内容以运动功能训练为主.结论 医院要加强对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知识技能的培训.
作者:刘亚梅;毛淑芳;刘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用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分析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QLICDGM)每个条目的难度与区分度.方法 调查8种慢性病的1 024例患者,采用经典测量理论计算每个条目的难度、区分度系数,采用SPSS软件进行计算和作图.结果 共性模块条目难度适中,不是太难也不是太简单.条目的区分度总体适中,但是个别条目区分度过低,比如生理领域的条目PH2、PH6、PH7,需要对条目加以考虑.结论 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具有较好的难度和区分度,可以作为我国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测评工具,但QLICDGM (V1.0)的理论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作者:潘海燕;万崇华;杨铮;赵芝焕;段丽萍;潘家华;丁元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比较两支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对血管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定义为糖尿病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检查,记录两支血管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68.5%的患者颈动脉提示动脉粥样硬化;57.4%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提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提示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73.6%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也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组颈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PI和RI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PI和RI线性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的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证明糖尿病诱发血管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越高.
作者:刘振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钙镁合剂对奥沙利铂(OXL)引起的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65例结直肠癌或者胃癌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均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试验组35例,在化疗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钙镁合剂:对照组30例,仅给予钙镁合剂治疗.观察每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2.86%、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钙镁合剂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毒性有一定预防作用.
作者:彭杰;唐树彬;黄思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高危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8月在某院检查诊断为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的140例老年高危AC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进行介入治疗者70例(介入治疗组),根据研究对象可比性原则选取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患者70例(保守治疗组)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两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猝死率、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发生几率逐渐增高,术后半年、1年保守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发生率稍高于介入治疗组患者,但各项观察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保守治疗组死亡率高于术后严重出血量低于介入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MACE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要个性化并且控制好剂量,以防出现严重出血.
作者:黄炫生;张励庭;刘卫其;袁勇;吴颖;张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1989年广东省消除恶性疟后期防治措施和监科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1989~2009年广东省消除恶性疟后期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和监测方法包括:疟疾病例的侦查和分类、现症病人治疗、疫点的处理、居民带虫率调查和防治措施的落实.结果 广东省1989~2009年疟疾监测中,共血检1 255 7305人,检出疟原虫阳性人数109 706人,阳性率为0.87%.全省治疗有疟支病人76 718人次,液行季节预防服药2 381 893人次,现症病人治疗96 788人次,室内滞留喷洒受保护人口2 400余万人次,药物浸帐保护人口934余万人次.1989年全省的疟疾发病率为0.58/万,1990~1999年平均年发病率为0.64/万,2000~2009年平均年发病率下降至仅为0.04/万,而且20年没有发现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结论 所采取对传染源控制和传播媒介防制的方法和策略是可以阻断疟疾传播的,特别是没有发现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也没有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的继发病例.
作者:潘波;林锦炎;张贤昌;林荣幸;裴福全;阮彩文;吴军;朱泰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该院上报27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0例,占89.61%;引起ADR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共185例(61.67%);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7.28%.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
作者:符颖;麦丽珍;欧慧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症状自评量表对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疗效.方法 截取某科2010年3月~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14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予高血压病防治宣教,观察组在宣教基础上加用治疗型生活方式干预.结果 70例观察组中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收缩压平均下降9 mm Hg,舒张压下降5mm Hg),在SF-36观察量表中,除疼痛感觉、器官功能恢复情况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2例(2.9%),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例(11.49%).结论 症状自评量表可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沈航;霍艳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将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运用于传染病预警中适宜基线的选择方法.方法 根据当年流行情况选择发病高峰时段结合固定长度基线以及可变长度基线运用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进行模拟实时预警分析,通过不同长度基线的结果比较,探索不同基线在不同流行状况的适用差异并寻找选择适当基线的方法.结果 固定长度基线产生了18个信号,而采用可变长度基线只纳入高峰期数据的预警则产生了28个信号,且这28个信号中完全包括了固定长度基线产生的18个信号.其中2009年4月17日及18日固定长度基线的1号信号均被以可变长度基线的时空扫描统计量分为3个较小但发病率更高的信号.结论 在发病高峰期选择可变长度基线能够更加精确地区分聚集性区域,并且在经过排除重叠信号后,可以得到更高的探测效能.
作者:裴姣;马越;张兴裕;李晓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心血管内科进行冠腺介入治疗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于介入手术治疗前常规口服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 mg,术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3~7 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同时两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瑞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瑞伐他汀10 mg,每日1次,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介入术后再狭窄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氯(NO),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 (ET-1).入院时和术后6个月分别检测一次.结果 (1)治疗后复查冠脉造影,瑞舒伐他汀组再狭窄率为3.33% (2例),对照组为13.33%(8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瑞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6,hs-CRP,NO和ET-1水平分别为(14.2±6.8 vs 13.9±7.0 pg/ml), (6.2±1.5 vs 6.1±1.7 mg/L), (48.1±15.8vs 47.8±16.0 μmol/L)和(82.0±9.1 vs 82.1±8.9 ng/L);治疗后,瑞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6,hs-CRP,NO和ET-1水平分别为(6.8±2.5 vs 9.2±3.6 pg/ml), (4.1±1.2 vs 5.8±1.7 mg/L), (63.2±17.6 vs 47.6±15.9 μmol/L)和(61.6±9.5 vs 80.5±9.3 ng/L);瑞伐他汀组治疗后IL-6,hs-CRP,NO和ET-1水平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防治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介入术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成功能有关.
作者:朱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烟气暴露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某院收治的174例3~6岁患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家长填写问卷的方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长每日吸烟量及吸烟年限.结果 烟气暴露儿童感冒、肺炎、支气管炎、哮喘发病率显著高干无烟气暴露的儿童(P<0.05);家庭成员的每日吸烟量和吸烟年限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呈正相关(P<0.0S).结论 烟气暴露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家庭成员尽早戒烟可有效减少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
作者:艾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探索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贵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某院就诊的4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单盲抽样把其中27例分为实验组,采取空肠P袢代胃吻合水式治疗;余者分为对照组,采取标准Roux-en-Y吻合术式治疗.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情况对照显示,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排空时间、每次饮食量分别为(60.± 22) min、(300±42) 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每天饮食次数为(4.3±1.2)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如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采用空肠P袢代胃术重建消化道,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并未使手术过程复杂化.
作者:李建华;韩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更好的控制VAP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监测的方法,调查2009年1月~2010年4月ICU接受呼吸机通气患者中VAP发病率及病原菌特点.结果 共调查183例患者,确诊VAP65例次,发病率为35.52%;VAP的发生与性别(x2=0.656,P> 0.05)不相关;机械通气时同越长,越易发生VAP;患有重症肺炎,脑血管病,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VAP的发病率较高;VAP的病原菌主要是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VAP的发病率.
作者:刘向欣;尹素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临床上腹部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应用进行正确的评价.方法 通过两种手术方法中患者的肺功能、血中ET、CRP值对比,考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肺损伤小于开腹组患者,且血清中ET、CRP均低于开腹手术患者.结论 在临床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传统胆囊切除术对肺功能影响小,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刺激小,更安全、方便.
作者:马博;李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对儿童急性中毒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1月~2010年12月244例发生急性中毒的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同时随机抽取50名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的儿童作对照.结果 两组儿童一般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因素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患儿母亲的职业、患儿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庭居住地等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家庭因素与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关系密切,改善家庭环境是减少儿童急性中毒发生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亚军;李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对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以278例在某院住院的艾滋病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通过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PCR-荧光法)检测巨细胞病毒DNA.同时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血浆病毒载量的水平.结果 在278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者60例,感染率为21.58%,其中75%的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主要存在于CD4+T淋巴细胞低于50/μl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低于HTV单一感染者,而病毒载量则呈相反趋势,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在监测CD4+T淋巴细胞的同时,应加强监测巨细胞病毒的混合感染,并可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服药,降低混合感染造成的死亡.
作者:李晓灵;曹玲;余昌秀;刘大凤;何盛华;周锐锋;蔡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为提高临床治愈率,了解外固定器加微创植骨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两年期间某科就诊的23例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回顾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21±4)d,CR拍片显示骨痂出现时间平均为(8.7±3.2)周,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7±3.4)月.Johner-Wruhs功能分级法评定患肢情况:优良(excellent)占56.5%,良好(good)占34.8%,一般(fair)占8.7%,无差级(poor)者.术后1年内随访情况: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等情况发生.结论 外固定器加微创植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超;徐海斌;吴大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脑室-腹腔分流,观察两组疗效,并对比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Kamofsky评分、术后分流管梗阻、腹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双侧脑室额角、颞角宽度均不同程度缩小;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流管梗阻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杨枫;是德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耳鸣匹配频率及听力下降的关系及THI和VAS对耳鸣患者评价的相关性.方法 对70例以主观性耳鸣为第一主诉的耳鸣患者了解病史,进行耳科常规检查及纯音听阈、耳鸣匹配检查,并由患者填写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 scale VAS),综合分析各项结果.结果 在70例耳鸣患者中高音调(4 000~8 000Hz)42例,中音调(1 000~3 000Hz)16例,低音调(125~750 Hz) 12例;其与患者听力下降的高频率(rs=0.45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频率及响度大小与VAS和THI评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耳鸣的频率与听力下降高频率具有相关性,VAS和THI评分量表两者具有相关性,二者与耳鸣的主频及响度相关性不大.
作者:王涂路;李颖雯;李松键;冯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阻塞;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0例,痊愈58例;好转30例;死亡2例.结论 认为正确而娴熟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的熟练程度对于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伤残率,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密切关系.
作者:宋萍;石书萍;赖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