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马多和哌替啶在预防硬膜外寒颤的时效性探讨

赵倩;彭毅梅;何利如;张晓青;何姗;方懿

关键词:曲马多, 哌善啶, 硬膜外寒颤, 时效性, 安全性
摘要:目的 对曲马多和哌替啶在预防硬膜外寒颤的时效性进行分析,并统计两者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某院硬膜外麻醉下胫腓骨骨折术后铜板内固定取出术,出现硬膜外寒颤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寒颤发生时,曲马多组给与1 mg/kg曲马多注射液静脉推注,哌替啶组给与0.5 mg/kg哌替啶注射液静脉推注,两组均静脉联用昂丹司琼1 mg/kg,观察两组患者寒颤消失时间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曲马多组起效对间明显快于哌替啶组(P< 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口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嗜睡发生率少于哌替啶组(P> 0.05).结论 曲马多与哌替啶两者均能有效对抗硬膜外寒颤,但曲马多的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轻密度与重密度布比卡因在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临床对下肢手术患者给予轻密度与重密度的布比卡因麻醉,分析不同计量的布比卡因麻醉效果以及临床使用安全性.方法 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下肢手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轻密度组和重密度组,每组64人.轻密度组患者麻醉药液配置方法为4ml注射用水+2 ml的0.75%布比卡因;中密度组患者麻醉药液配置方法为1ml的5%的葡萄糖溶液+2 ml的0.75%布比卡因,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阻滞时间以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轻密度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显著的有56例(87.5),麻醉效果良好的有8例(12.5%);重密度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显著的有42例(65.6%),麻醉效果良好的有22例(3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密度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和组织平面明显比重密度患者减少(P<0.01).结论 临床对下肢手术患者给予轻密度和重密度的布比卡因麻醉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但是轻密度布比卡因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并不需要改变患者的体位,并且能够稳定患者的呼吸以及循环系统,术后不良反映少,使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国泽;王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神经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神经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至2011届之间的神经科临床研究生60人,然后把神经科临床研究生随机分为A组(传统教学法组)和B组(PBL教学法组),每组各30人,后进行统计及观察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异及独立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人数和临床逆向思维能力的人数的差异.结果 将传统教学组和PBL组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PBL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PBL组学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人数和临床逆向思维能力的人数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L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方面和提高整体水平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法.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推理方法与临床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作者:贾晓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解剖变异的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eopic Choleeystectomy,LC)中解剖变异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79例伴有解剖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成功LC,4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加T管引流,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管吻合术.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LC时重视解剖变异,规范操作,腹腔镜处理合并解剖变异的胆囊疾病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秋;叶明新;付文广;淦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阻塞;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0例,痊愈58例;好转30例;死亡2例.结论 认为正确而娴熟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的熟练程度对于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伤残率,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密切关系.

    作者:宋萍;石书萍;赖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症医学科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某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10月~2011年9月的所有分离革兰阴性菌株进行酎药分析.结果 共分离革兰阴性杆菌795株细菌,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高(77.8%);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仅为41.4%.ESBL(+)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96.2%和100%.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酎药,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61.3%.结论 重症医学科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酎药率高.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及抗菌药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峰;许航;曾建琼;李建华;吴雨皋;朱桂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瑞舒伐他汀对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心血管内科进行冠腺介入治疗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于介入手术治疗前常规口服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 mg,术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3~7 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同时两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瑞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瑞伐他汀10 mg,每日1次,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介入术后再狭窄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氯(NO),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 (ET-1).入院时和术后6个月分别检测一次.结果 (1)治疗后复查冠脉造影,瑞舒伐他汀组再狭窄率为3.33% (2例),对照组为13.33%(8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瑞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6,hs-CRP,NO和ET-1水平分别为(14.2±6.8 vs 13.9±7.0 pg/ml), (6.2±1.5 vs 6.1±1.7 mg/L), (48.1±15.8vs 47.8±16.0 μmol/L)和(82.0±9.1 vs 82.1±8.9 ng/L);治疗后,瑞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6,hs-CRP,NO和ET-1水平分别为(6.8±2.5 vs 9.2±3.6 pg/ml), (4.1±1.2 vs 5.8±1.7 mg/L), (63.2±17.6 vs 47.6±15.9 μmol/L)和(61.6±9.5 vs 80.5±9.3 ng/L);瑞伐他汀组治疗后IL-6,hs-CRP,NO和ET-1水平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防治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介入术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成功能有关.

    作者:朱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在传染病预警中的基线选择研究

    目的 探索将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运用于传染病预警中适宜基线的选择方法.方法 根据当年流行情况选择发病高峰时段结合固定长度基线以及可变长度基线运用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进行模拟实时预警分析,通过不同长度基线的结果比较,探索不同基线在不同流行状况的适用差异并寻找选择适当基线的方法.结果 固定长度基线产生了18个信号,而采用可变长度基线只纳入高峰期数据的预警则产生了28个信号,且这28个信号中完全包括了固定长度基线产生的18个信号.其中2009年4月17日及18日固定长度基线的1号信号均被以可变长度基线的时空扫描统计量分为3个较小但发病率更高的信号.结论 在发病高峰期选择可变长度基线能够更加精确地区分聚集性区域,并且在经过排除重叠信号后,可以得到更高的探测效能.

    作者:裴姣;马越;张兴裕;李晓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种植支抗压低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使用微螺钉种植支抗压低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微螺钉种植种植体为支抗压低33例患者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共计53颗.在头颅侧位片上测己被压低牙齿颌面中点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对比治疗前后结果的差异.结果 经过3~7(平均4.47)个月的治疗,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压低了2~5.5(平均3.17)mm,X线片示磨牙根尖无明显吸收,牙槽骨高度无改变.结论 以微螺钉种植体为支抗压低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是一种较好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超;任素峰;张晶晶;王宏伟;张若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结果并分析其相关性

    目的 研究儿童哮喘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某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5例为哮喘患儿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43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常规测定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检测),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总IgE检测.结果 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血清总IgE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7岁的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应注意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可能.

    作者:余晖;高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MIC-1对胰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转移及疗效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胰腺癌患者中MIC-1在临床检查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效价.方法 选取某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行珻联免疫方法对胰腺癌30例(观察组)、胰腺良性病变30例(对照一组)及正常人30例(对照二组)血清MIC-1、CA199水平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胰腺癌患者)对比对照一组(胰腺良性肿瘤)、对照二组(正常人群组),观察组MIC-1检查结果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行统计学分析,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例患者中,MIC-1检查阳性28例,占93.33%.CA199检查阳性21例,占70%.结论 在胰腺癌患者早期诊断、转移中MIC-1检查可发挥较大临床效价.

    作者:马洪波;黄涛;韩风;陈伟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37例胃癌患者临床作用分析

    目的 探索运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37例于某院进行诊治胃癌患者,全部予以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消化道的治疗和重建,并于手术后1年内进行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复查结果等方面的持续随访.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生存期均超过1年以上,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进食后伴有轻度胸骨后疼痛感,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及食物反流等表现;全部患者术后体重均较前增加,胃镜检查显示均未出现吻合口炎症或胆汁反流征,血生化检查中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量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 在全胃切除后实施连续空肠间置术对消化道进行重建,可在大限度清除癌变病灶的同对,尽可能的保留胃肠道的生理功能,从而尽量减少术后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而且该手术方法污染较少,肠管自愈能力较强,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另外,该手术操作吻合口较少,加之吻合传的临床应用,使得吻合操作的步骤较为简便可靠,手术时间也大大减少,十分适宜临床的广泛应用及普及.

    作者:阮戈;谈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武汉地区健康婴幼儿肺炎链球菌携带率及血清型分布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健康婴幼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率及血清型分布.方法 选取武汉地区3个社区,于2009年4月和12月对12~18月龄健康婴幼儿进行鼻咽拭子采样,采用“Optochin”实验进行细菌鉴定,采用“Neufeld 反应”试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研究期间共采集596名研究对象鼻咽拭子样本,分离到肺炎链球菌75株,健康婴幼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率为12.6%,季节、性别之间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分型涉及13个型/群,主要分布在19F (20.0%、15/75)、19A (8.0%、6/75)、6A (8.0%、6/75)、15 (8.0%、6/75)、6B (6.7%、5/75)、23F (6.7%、5/75)、14 (5.3%、4/75),冬季比春季分布广;7价、13价肺炎疫苗的血清覆盖率为38.7%和54.7%.结论 武汉地区12~18月龄健康要幼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率低于2岁以上儿童,主要流行血清型以19F为主.

    作者:赵德峰;胡权;熊燕;全永霞;艾运生;王建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理不良情绪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不良情绪,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某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3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调查分析,对伴不良情绪与不伴不良情绪的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伴有焦虑症状,占33.33%; 17例患者伴抑郁症状,占47.22%;其中轻度抑郁8例,占22.22%;中度抑郁7例,占19.44%;重度抑郁2例,占5.56%.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的12例,占33.33%.伴有焦虑与抑郁症状的患者与无焦虑抑郁症状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焦虑抑郁症患者头痛、胸痛、神疲、乏力、身痛的病例数明显高于无抑郁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情绪组患者的大心率、小心率、平均心率与正常情绪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可加重临床症状而引起心率变异,从而导致病情进展或加重.

    作者:王可;史晓飞;董平栓;杨喜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鼓膜穿刺结合咽鼓管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4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鼓膜穿刺结合咽鼓管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某院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36耳)采用鼓膜穿刺加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组:34例患者(36耳)在对照组的治疗的同时,采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痊愈24耳,有效9耳,无效2耳,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疗痊愈19耳,有效9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1例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鼓膜穿刺结合咽鼓管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单方便,治愈率高,无并发症发生,可以作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

    作者:刘飞;史保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管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社会责任对艾滋病预防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社会责任对艾滋病预防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选择某地6家医院共42名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前,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自我防护方法的了解程度较低,对艾滋病预防及防护措施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后,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自我防护行为发生明显改变,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明显变化,有85.7%的护理管理人员愿意与患者密切接触.结论 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职业防护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作者:吴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

    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受到社会竞争加剧、专业课程繁重、就业形势严峻、内心情感丰富和经济困难等多重问题的困扰,当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素质,又有助于协助搞好学生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结合医学专业特性,提出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此来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邹毅;沈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Elman神经网络在手足口病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 探索Elman神经网络在传染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2005年1月~2010年6月我国内地法定报告的手足口病月发病率资料分别构建Elman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以及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并对3种模型进行预测效果评价.结果 Elman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均方误差平方根(RMSE)均小于BP神经网络、SARIMA模型.结论 Elman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较好,对于手足口病发病率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兴裕;冯海欢;肖雄;刘元元;李晓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深圳市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的因素,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对广东省深圳市2009年上半年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1 296例,治愈1 036例,治愈率为79.9%.人口类型、管理方式、二月末痰菌,是影响肺结核治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管理方式,OR值为11.242,明显高于其他影响因素的OR值,是影响肺结核治愈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强化对肺结核治疗的督导力度,完善文化教育,提高专业机构的建设水平是提高肺结核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郑莉莉;周琳;蒋莉;连永娥;刘永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3月,1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60例仅采用蒙脱石散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 (P< 0.05);并且,观察组的止吐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次数正常时间和大便性状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淑瑛;刘玉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胃黏膜EGF及PEG2与肝源性溃疡患者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胃黏膜EGF(表皮生长因子)及PEG2(前列腺素E2)与肝源性溃疡患者的相关研究.方法 本实验选取了160例在2010年8月份~2011年12月份在某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38例肝硬化肝源性溃疡患者(A组),42例肝硬化非肝源性溃疡患者(B组),35例慢性胃炎患者(C组),45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D组),统计及比较A组和B组的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情况以及A组、C组和D组的胃黏膜表发生长因子含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情况.结果 A组患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为(0.521±0.292)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519±294)pg/mg;B组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为(0.911±0.507) 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908±532) pg/mg.两组数据均进行比较,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0.521±0.292) 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519±294)pg/mg;C组患者胃黏膜表发生长因子含量(1.853±0.751) 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1 749±638) pg/mg;D组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1.871±0.746)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1 707±616) pg/mg.A组与C组相比较,P<0.01;A组与D组相比较,P>0.05.结论 肝源性溃疡患者的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和前列腺素E2不明显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分级相互关系,也就是说不会影响到肝功能变化对肝源性溃疡患者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牛丽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