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管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社会责任对艾滋病预防的影响分析

吴婷

关键词:护理管理, 艾滋病, 宣传, 知识, 社会责任, 预防, 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社会责任对艾滋病预防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选择某地6家医院共42名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前,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自我防护方法的了解程度较低,对艾滋病预防及防护措施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后,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自我防护行为发生明显改变,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明显变化,有85.7%的护理管理人员愿意与患者密切接触.结论 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职业防护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雷米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雷米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雷米普利治疗,B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A组(雷米普利组)明显优于B组(硝苯地平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及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RI、ET、CGRP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在治疗后IRI、ET、CGRP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米普利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且治疗后IRI、ET、CGRP均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早期雷米普利干预是必要的.

    作者:李方;董守仁;陈雅丽;孟婉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抗生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盆腔炎87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抗生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70例盆腔炎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3例和治疗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生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对照组为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满意,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

    作者:关利佳;杨海敏;温建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庆市北碚区177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北碚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手足口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碚区1 773例手足口病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北碚区手足口病病例高度散发,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94.61%),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5,P<0.05),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托幼儿童 (41.87%)和散居儿童(48.65%)为主,街道和乡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6.80,P<0.05),街道高于乡镇.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和10月,聚集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病毒以EV71型和COXA16型为主.结论 普及防病知识,发生聚集疫情后,严格落实控制措施,做好街道和托幼机构等人口密集地区儿童的手足口病防制工作,是控制疫情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联合心电图在冠心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教学中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电图的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临床医学专业同一年级的医学生1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学生的冠心病讲解结合心电图进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教学.教学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同样的问卷考试.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答题情况,以说明两组的教学质量.实验组考试合格率82%,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试合格率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冠心病教学中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多媒体教学与心电图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加其对冠心病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赵东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80岁以上高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高危因素患者分布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高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Pseudomouas aeruginosa pneumonia,PAP)高危因素,分析其在病人中的分布情况,为防治高龄PAP提供线索.方法 对某院老年呼吸内科2003年7月~2009年6月收治的98例 80岁以上高龄P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80岁以上高龄PAP高危因素主要有基础疾病与危险因素二要素.按PAP的发生率,基础疾病主要有神经系统疾病(43.8%),其中脑梗塞(14.3%)、脑出血(9.2%)后遗症、老年痴呆症(12.2%)、帕金森氏病6.1%;其次为营养不良与代谢性疾病患者,35.7%低蛋白血症患者发生PAP,贫血与糖尿病的PAP分别是37.7%和36.7%;再次是肺部恶性肿瘤患者(33.7%);第四是肺部结构受损性疾病,主要是COPD、支气管扩张症和肺纤维化,其PAP发病率分别是27.2%、12.2%和8.2%;此外,部分器官(心、肾)功能不全患者尤其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者也有较高的PAP发病率(25.5%).危险因素主要有既往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定植史(38.8%)、1年内住院次数(37.7%)、机械通气(35.8%)、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33.6%)、反复呕吐误吸(32.6%)、本次住院天数(28.5%)、3月内使用抗菌素(28.5%)、3月内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留置尿管、深静脉管和胃管.结论 多种基础疾病与危险因素是PAP高危因素,在基础疾病上复加危险因素,PAP发生率可能更高.积极治疗原发疾患同时,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或减少高龄PAP发生.

    作者:张德明;龚萍;谭瑞星;蔡学究;曹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曲马多和哌替啶在预防硬膜外寒颤的时效性探讨

    目的 对曲马多和哌替啶在预防硬膜外寒颤的时效性进行分析,并统计两者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某院硬膜外麻醉下胫腓骨骨折术后铜板内固定取出术,出现硬膜外寒颤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寒颤发生时,曲马多组给与1 mg/kg曲马多注射液静脉推注,哌替啶组给与0.5 mg/kg哌替啶注射液静脉推注,两组均静脉联用昂丹司琼1 mg/kg,观察两组患者寒颤消失时间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曲马多组起效对间明显快于哌替啶组(P< 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口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嗜睡发生率少于哌替啶组(P> 0.05).结论 曲马多与哌替啶两者均能有效对抗硬膜外寒颤,但曲马多的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作者:赵倩;彭毅梅;何利如;张晓青;何姗;方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贵州省黔南州农村苗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及险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省黔南州苗族农村人群哮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采取整群抽样随机抽取21 589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84岁苗族人群,采用自行编制的《黔南州苗族哮喘病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支气管哮喘患病的高危因素及危险度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21 567名苗族人群中,哮喘患病人数为773例,患病率为3.58%,男性为4.14% (465/11 233),女性为2.98% (308/10 334),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3,P<0,01).其中青少年及成人受检18 765人,检出哮喘患者513例,患病率为2.73%;儿童受检2 802人,检出哮喘260例,患病率为9.28%,青少年及成人总患病率与儿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2.23,P< 0.01);多因素Logia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哮喘史,过敏史、吸烟、诱发因素、居住环境等是影响哮喘患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家族哮喘史,有过敏史,吸烟,有诱发因素、居住环境以茅草房、人畜混住等为哮喘患病危险因素.

    作者:杨予;李溥;宋发友;熊其江;李正福;韦艳萍;罗毅;班继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胰岛素诺合灵30R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究胰岛素诺和灵30R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某院内分泌科2010~2011年间治疗的1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将他们分为两组,诺和灵组70例患者给予诺和灵30R治疗;对照组70例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诺和灵组患者的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诺和灵组发生低血糖率1.43%,对照组发生率12.86%,提示使用诺和灵30R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可靠,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应广泛推举临床使用.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与研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比较两支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对血管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定义为糖尿病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检查,记录两支血管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68.5%的患者颈动脉提示动脉粥样硬化;57.4%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提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提示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73.6%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也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组颈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PI和RI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PI和RI线性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的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证明糖尿病诱发血管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越高.

    作者:刘振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几种常见微生物对酚类消毒剂抗力研究

    目的 观察几种常见微生物对酚类消毒剂的抗力,为现场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酚类消毒剂对所试指标菌均有良好杀灭效果,且作用迅速,均能在7.5 min内达消毒合格要求.几种常见微生物对酚类消毒剂抗力有明显差异,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抗力强,有效杀菌浓度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3倍,大肠杆菌的4倍,白色念珠菌的5倍.结论 酚类消毒剂用于现场使用时应充分了解消毒对象,疑有假单胞菌类微生物污染时应提高使用剂量.

    作者:陈越英;吴晓松;徐燕;谈智;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KAP现状

    目的 了解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对早期康复治疗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承德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首发、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211例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44.5%的人听说过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各具体内容的知晓率均平足41%; 49.8%的人不知道能否在急性期进行康复治疗,69.7%的人对脑卒中患者不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不良后果有所了解,上述知晓状况与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及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无关.71.6%的人认为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65.6%的人认为康复治疗应该由康复科医护人员来做;83.9%的被调查者愿意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技能的指导,42.2%的人认为好的学习方式是医生手把手教;50.2%的人帮助患者做过早期康复训练,内容以运动功能训练为主.结论 医院要加强对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知识技能的培训.

    作者:刘亚梅;毛淑芳;刘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解剖变异的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eopic Choleeystectomy,LC)中解剖变异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79例伴有解剖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成功LC,4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加T管引流,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管吻合术.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LC时重视解剖变异,规范操作,腹腔镜处理合并解剖变异的胆囊疾病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秋;叶明新;付文广;淦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MIC-1对胰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转移及疗效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胰腺癌患者中MIC-1在临床检查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效价.方法 选取某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行珻联免疫方法对胰腺癌30例(观察组)、胰腺良性病变30例(对照一组)及正常人30例(对照二组)血清MIC-1、CA199水平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胰腺癌患者)对比对照一组(胰腺良性肿瘤)、对照二组(正常人群组),观察组MIC-1检查结果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行统计学分析,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例患者中,MIC-1检查阳性28例,占93.33%.CA199检查阳性21例,占70%.结论 在胰腺癌患者早期诊断、转移中MIC-1检查可发挥较大临床效价.

    作者:马洪波;黄涛;韩风;陈伟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广西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结算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目的 本文通过对2005~2009年广西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的分析,了解广西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现有制度、资金收缴和利用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广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 ~2009年广西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缴交、利用情况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结果 广西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管理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育保险统等层次低、基金结余率高及生育医疗费用比例偏高.结论 建议根据广西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探索符合广西区情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单病种定额结算管理模式.

    作者:马贞玉;唐珂轲;赵歆妍;冯启明;林隆德;左延莉;张新花;霍海英;韦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传染病现状调查及干预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传杂病的感染状况,干预后效果.方法 测定2010年1月~2011年10月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门诊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肝炎的相关抗体,PPD皮肤试验及血清结核杆菌检测.结果 乙肝、丙肝、结核的感染率分别为4.17%、30.65%、2.10%,且丙肝的感染率与透析时间、输血情况有关,干预后新发感染率为0.结论 患者慢性传染病的感染率升高,适当干预可以降低感染率.

    作者:王洋;杜忠吉;王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高危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高危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8月在某院检查诊断为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的140例老年高危AC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进行介入治疗者70例(介入治疗组),根据研究对象可比性原则选取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患者70例(保守治疗组)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两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猝死率、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发生几率逐渐增高,术后半年、1年保守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发生率稍高于介入治疗组患者,但各项观察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保守治疗组死亡率高于术后严重出血量低于介入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MACE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要个性化并且控制好剂量,以防出现严重出血.

    作者:黄炫生;张励庭;刘卫其;袁勇;吴颖;张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正畸联合种植治疗先天缺失牙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正畸联合种植治疗先天性缺失牙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12月在某院口腔科治疗的36例先天缺失牙伴咬牙合紊乱患者,首先采用正畸治疗直立缺隙邻近倾斜牙,压低缺隙对牙合伸长牙,集中散在间隙或增加缺牙间隙,牙弓整平,调整异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矫正患者的牙牙合畸形,然后采用种植体技术修复.结果 3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达到了相应的临床效果,牙齿的咬牙合关系得到改善.结论 对先天性牙列缺损病例,采用正畸联合种植序列治疗,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体修复的适应症,能大限度的实现美观、功能及稳定,提高修复效果.

    作者:王忠献;蔡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与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冠脉事件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与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冠脉事件发生率的不同.方法 选取门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人,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高血压治疗,A组,口服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B组,口服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并随访6个月,观察冠脉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二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二组血压、血脂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组冠脉事件发生率为6.7%,口服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组冠脉事件发生率为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方案比较,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能够更好地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际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瓜蒌皮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瓜萎皮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从三亚卒中注册系统中选取6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0例和对照组330例.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纤维蛋白原含量、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心电雷改变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心电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合并心肌缺血的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瓜萎皮注射液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稠度,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率中的预后.

    作者:周广怡;聂岁锋;戴良;王旭东;陈宏尊;范伟;周家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37例胃癌患者临床作用分析

    目的 探索运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37例于某院进行诊治胃癌患者,全部予以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消化道的治疗和重建,并于手术后1年内进行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复查结果等方面的持续随访.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生存期均超过1年以上,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进食后伴有轻度胸骨后疼痛感,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及食物反流等表现;全部患者术后体重均较前增加,胃镜检查显示均未出现吻合口炎症或胆汁反流征,血生化检查中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量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 在全胃切除后实施连续空肠间置术对消化道进行重建,可在大限度清除癌变病灶的同对,尽可能的保留胃肠道的生理功能,从而尽量减少术后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而且该手术方法污染较少,肠管自愈能力较强,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另外,该手术操作吻合口较少,加之吻合传的临床应用,使得吻合操作的步骤较为简便可靠,手术时间也大大减少,十分适宜临床的广泛应用及普及.

    作者:阮戈;谈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