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
目的 观察思密达联合合生元益生菌制剂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194例0~3岁确诊为非细菌感染性小儿腹泻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合生元益生菌制剂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在显效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思密达在0~3岁小儿腹泻治疗中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王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12月,76例STE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氰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完全性自发性的ST段回落(ST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STEMI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库(ScFv),从中筛选出高亲和力的抗体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单链抗体表达打下基础.方法 收集患者新鲜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分离和总RNA的提取,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出入源抗体重链和轻链抗体库,采用用重叠延伸拼接法将VH与VL以Linker相连组装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将ScFv基因片段连接至载体pCANTAB5E,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构建的鼠源性抗恶性疟原虫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结果 从20个噬菌体克隆中筛选到15个具有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结合活性的阳性克隆.结论 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取可变区基因,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的策略是可行的.
作者:何光志;田维毅;邓树轩;高英;李世军;吴玛莉;王平;王文佳;奚锦;俞琦;王乾宇;曹峰;黄高;韩洁;蔡琨;安传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超早期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5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5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0.71%,病死率39.28%;对照组有效率19.23%,病死率80.77%.结论 超早期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未治疗重症脑出血疗效确切,病死率低.
作者:于元英;刘敏;周辉杰;王宝华;杨瑞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西洋参多糖对钴-60γ射线照射致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80只6~8周龄、18~22 g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3个西洋参多糖剂量组(50mg/kg BW、100 mg/kg BW和200mg/kg BW).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干d 45,一次性接受全身照射(γ射线总剂量为4 Gy).3d后,测定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程度和碳粒廓清实验,测定血清丙二醛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 西洋参多糖在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程度,在100 mg/kg BW和200 mg/kg BW组能明显增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在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MDA水平,在50mg/kg BW组能明显增高小鼠血清SOD活性,小鼠血清GSH-Px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洋参多糖能增强钴-60γ射线照射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对免疫系统的损害来实现.
作者:于永超;张佳丽;林兵;张召锋;李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各年龄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未免疫原因及未免疫儿童的麻疹免疫史、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方法 对各县区报告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目标儿童接种率达98.14%,未免疫儿童占1.86%; AEFI发生率为5.59/10万.结论 政府参与是提高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的关键.
作者:陈翠花;贾孝提;李卫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某院于2009年2月~2011年2月对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94例患者(102只眼)治疗后经过3~6个月随访发现102只眼中有10只眼视力恢复至0.4以上,视力0.02~0.4之间的眼数由术前49只增加到术后80只眼.术前发生视网膜脱离的41只眼在术后均获得复位,随访期间均未复发.该组102只眼中有12只眼在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经激光光凝封闭.术后有8只眼发生玻璃体积血,其中4只眼经过再次手术后得到治愈,1例在随访期间发生内吸收,而另外3只眠均放弃治疗;在光凝期间有3例出现玻璃体再出血,2只眼内吸收后自行消失,1只眼再次手术治愈;发生暂时性高眼压2眼;并发性白内障1眼,术后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后视力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显著改善手术预后,且术后并发症少,能迅速恢复患者视力,减少失明率,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张奕霞;陈宁宁;李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程度与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纳入自2007年1月到2009年3月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老年NSCLC病人,采用单药或含铂二联化疗方案进行化疗.结果 共纳入65例老年肺癌病人,化疗后发生3~4度不良反应(重反应组)有24例,无3~4度不良反应(轻反应组)有41例,两组基线情况平衡.全组均未出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16.7%和7.3%,稳定分别为50.0%和36.6%.两组分别有33.3%和56.1%出现进展.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7%和43.9%,差异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的趋势(P=0.076).两组的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74 d (95%CI:24~123 d)和58 d(95%CI:39~76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4个月(95%CI:5.4~29.5个月)和7.2个月(95%CI:4.1~10.2个月),虽存在较大差异,但差异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P=0.068).结论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出现3~4度不良反应可能提示预后好.
作者:刘桂红;邹雪林;丁振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28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287例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将能坚持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178例患者纳入治疗组,未坚持营养膳食治疗的109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个体化膳食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以及围生期早产、巨大儿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早产、巨大儿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合理的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后,对其血糖的控制以及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母婴阻断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发现的177例HIV抗体阳性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对其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情况、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方式、婴儿HIV感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177例患者中,终失访的有25例.剩余的152例中,终止妊娠的有5.9% (9/152),118例已分娩.还有25例处于妊娠期.分娩的产妇中有64.4% (76/118)服用过抗病毒药物,97.5% (115/118)为阴道分娩.已分娩的118例中,8例为死胎、死产,17例婴儿因各种原因死亡.存活的93例婴儿中,75.3% (70/93)服用了抗病毒药物,84.9% (79/93)采用人工喂养.8例婴儿在满18月龄时检测了HIV抗体,其中1例为阳性,其余为阴性.阻断率为87.5% (7/8).结论 布拖县对HIV阳性孕产妇所实施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起到了良好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使用3种宫内节育器(IUD)后生活质量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 2007.7~2008.8在我国6个省共11所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研究中心),开展多中心随机比较观察性研究.在每所服务站对符合标准的育龄妇女随机放置IUD,采用健康状况问卷测量妇女使用IUD前、使用后3个月和10~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状况.本文使用其中7个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11例元宫铜300对象、309例TCu80A对象和321例活性165对象进入分析.3组对象放置IUD后健康状况总分和除一般健康状况外的其他7个维度得分均较基线时得分增加,仅一般健康状况维度两次随访得分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对象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基线的变化情况相似,仅TCu380a使用者情感职能维度得分在10~12个月随访时的改变值略高于其他两组对象.结论 IUD的使用可以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且三种IUD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相似.
作者:梁红;李丽;陈兴宝;吴尚纯;袁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尺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12月,对19例尺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11~1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疗效评定优13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94.74%.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尺骨干粉碎性骨折可达到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固定,利于肢体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与恢复,是治疗尺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梁红锁;黄克;李林;古松;韦程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急诊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1年6月于某院治疗的非典型AMI患者46例,对患者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初诊误诊为急性心功能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急性胃炎2例,急性肠炎1例,急性胆囊炎2例,休克1例;经治疗,46例患者痊愈出院17例(36.96%),好转出院26例(56.52%),死亡3例(6.52%),临床治疗有效43例(93.48%).结论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急诊处理可以有效实现对梗死部位心肌细胞的再灌注,缩小心肌缺血面积,减少心肌损伤,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死亡率,对非典型AMI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平;齐三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完善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苯丙氨酸(phe)和酪氨酸(tyr)的方法,用于高苯丙氨酸血症和酪氨酸血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将患者血标本处理后用Aglient 12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出苯丙氧酸和酪氨酸并计算其含量,根据苯丙氨酸、酪氨酸的浓度以及其比值诊断和鉴别诊断高苯丙氨酸血症和醅氨酸血症.结果 此种方法日间精密度均<10%,符合本实验室对实验方法的要求,通过对489例正常新生儿的测定统计苯丙氨酸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13~1.93 mg/dl,酪氨酸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4~2.44 mg/dl,苯丙氨酸/酪氨酸正常参考值为0~1.81.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传统的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489例新生儿苯丙氨酸浓度,对两组数据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t=-5.79,P<0.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有效的测定苯丙氨酸、酪氨酸的方法,该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和精密度高,适于常规临床实验室开展.
作者:田丽萍;杨绪庆;卜晓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手术的麻醉期处理,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减少风险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某科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处理的共10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麻醉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症手术的麻醉期期风险须重视术前准备,根据患者气道分有选择适合的麻醉诱导方法及药物,加强术中管理、术后监测,严格掌握拔管指证.
作者:杜晓宣;徐粤新;夏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贫困县公共卫生队伍现状.方法 2010年8月选取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对县级公共卫生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人员)及乡级公共卫生人员(10个乡镇卫生院防保组人员)共8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乡级公共卫生人员21人.平均每千人口乡级公共卫生人员0.08人;乡级公共卫生人员缺编率为84.4%;乡级公共卫生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占61.9%,执业医师占9.5%,注册护士占28.6%;中专医学学历占66.6%,大专占33.4%;无预防医学专业教育背景;职称均为初级;各乡镇乡级公共卫生人员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离绝对公平线较远;职称晋升困难;工资待遇、住房条件低(差)于同龄同学历县级公共卫生人员.结论 乡级公共卫生人员严重短缺,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较低,分布公平性较差;工作与生活条件待改善.
作者:胡健;武飚;吴园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家长抑郁及焦虑的情况.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白血病患儿家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及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测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小显著差数法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白血病患儿家长较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抑郁及焦虑程度明显增高(P<0.01).感染组患儿家长抑郁及焦虑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白血病患儿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等心理问题.
作者:王璐;邹湘;盛光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12名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外科治疗及牵引等常规治疗,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安慰剂)治疗14 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1次/d,连续14 d.检测14、60d鞍区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小便功能.结果 两组病人在治疗14、60 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感觉、运动功能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在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感觉、运动障碍及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屈波;蒋凯;廖东发;邓少林;张波;潘显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某哨点医院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重症病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通过病原学分子分型鉴定,全面了解其病原构成,为重症HFMD的防控提供基础.方法 采集重症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肠道病毒(EV)核酸,并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进行分型检测;用肠道病毒VP4区分型引物进行半巢式RT~PCR (RT-nPCR),通过测序和序列分析对非EV71、非CoxA16型EV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09年4~12月,共采集HFMD重症标本35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多为3岁以下婴幼儿.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8例阴性,27例EV阳性,其中,13例EV71阳性,2例CoxA16阳性;12例非EV71、非CoxA16型EV经半巢式RT-nPCR检测,均扩增出目的片段,其中10例测序成功,并通过NCBI BLAST序列比对确定病毒型别:CoxA5和CoxA10各2例,CoxA2、CoxA4、CoxA6、CoxB5、Echoll、人鼻病毒各1例.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6~8月,3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2009年该哨点医院重症HFMD病原型别多样,以EV71为优势型别.
作者:吉彦莉;王永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某院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儿期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的早晚与婴儿期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有效的降低其患病率.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该院儿童保健门诊中2009年5月~2010年5月0~1岁婴儿815例,排除疾病因素,通过体格检查,家长问卷,调查其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的早晚将患儿分为实验组(n=396),是指无论采取何种喂养(母乳或人工或混合)均于4~6个月添加辅食;对照组(n=419),是指无论采取何种喂养(母乳或人工或混合)均于4~6个月未添加辅食.两组统一采用BASIC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测血常规.结果 实验组贫血发生率是19.2%,对照组贫血的发生率是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论采取何种喂养(母乳或人工或混合)均于4~6个月添加辅食其贫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因此正确的儿童喂养行为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婴儿期IDA患病率.
作者:吴英杰;高新;李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